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该文主要阐释经济人性正义化“为什么”和“怎么”成为趋社会规范的必然演化问题。人类社会公共选择倾向、有效制度供给、社会发展合宜动力支持和历史经验总结等因素使经济人性正义化成为趋社会规范演化的必然。实现上述职能的动力机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并重机制、矫正机制的内嵌促使经济人性正义化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中性”角度观察,日本企业“经济人性与道德人性高度亲和”是不争事实。客观面对这一事实可促进中国企业健康发展。日本“广泛引入,辩证吸收”的内隐文化从宏观上铸就了日本企业兼顾“经济人性与道德人性”背景。微观上看,企业财团内部体现出具有日本特色的“家族式”伦理关系。在运营理念上,严格遵守“在道德人性框架内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人性”准则。在企业运行方式上,加注较强烈的道德色彩。这些经验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经济正义的简要考察,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现实背景,对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经济正义取向做一些解析。  相似文献   

4.
正义和和谐无论在西方还是中国分别都有所探究,但是正义与和谐在社会发展中如何发展其积极作用或如何推动社会发展,这同时也是我国现阶段比较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此问题的探索,以求达到对正义与和谐问题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国际伦理学界,比较通行的五种分配正义观包括绝对平均/平等主义的分配正义观、差别原则的分配正义观、功利主义的分配正义观、应得原则的分配正义观和自由主义分配正义观。这五种分配正义观在政治光谱上大体占据着从左到右的位置,从强调绝对平等到强调相对平等,再到功利和应得,最后是强调自由的权利,它们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人类理性,是维护人类共存和谐与发展的基本伦理。这五种分配正义观无论其是否全面,但它们都代表着人类不同利益群体对分配正义的一种认同。对照这五种分配正义观,作者认为,当今国际经济秩序存在着缺损,如平等的缺损、幸福的不足,对应得的扭曲和对历史罪恶的矫正缺失。依据这五种分配正义观,作者认为,不论从任何分配正义观来说,发展中国家提出的改善国际经济秩序公平性的内容在国际伦理学上都具有正当性和合理性,即使从最不注重公平的自由主义分配正义观来看,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韩磊 《黑河学刊》2009,(7):13-14
罗尔斯的平等自由原则、机会的公正平等和差别原则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体现。但中国的社会正义制度还不完善,需要从制度和社会自治两个方面加以构建。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慈继伟先生的《正义的两面》的分析,深入挖掘正义、利益与道德情感三者之间的关系,得出"正义以利益和道德情感为基础,同时反作用于利益和道德情感,是他们的存在的合理的配置器,使之达至和谐的共同体并良性运转,最终实现人类最大化的自由,也即实现了正义的根本目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8.
人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客体.中国传统主导人性论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道德属性,主张在管理中应"塑造人性",西方主导人性论偏重于人的认知属性和自然属性,主张在管理中要适应人性,完整的人性管理是"塑造人性"和"适应人性"的统一.认识人性问题,正确和全面地把握人性,以人为本的管理,将会极大地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了一些西方不良思想诸如“拜金主义”等的影响,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相对缓慢了点儿。但同时应该看到,发展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非但不矛盾,两者之间还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它们很好地统一起来,不断地解决各种新的问题,从而在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当前社会上出现一股思潮,认为道德排斥了人性,道德约束使人性中许多自然的、正常的东西得不到应有的释放和满足,道德压抑人性、摧残人们身心健康;主张将人们从道德束缚下解放出来,打倒一切违反人性、压抑人性的东西。文章通过对人性本质的揭示认为:人性与道德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道德的产生和存在始终立足于人性的获得乃至提升和完善。在人类历史上,道德之所以出现走向人性反面的现象,只不过是因为人们将道德绝对化、制度化和虚无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受到了一些西方不良思想诸如"拜金主义"等的影响,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相对缓慢了点儿.但同时应该看到,发展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非但不矛盾,两者之间还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它们很好地统一起来,不断地解决各种新的问题,从而在保持经济健康、平稳、快速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荆珍 《特区经济》2012,(3):258-260
本文首先探讨了环境正义原则的基础,其次分析了环境正义原则在国际气候变化中的应用,最后提出有效的REDD机制国际法律框架的构建应涵括环境正义原则:一是承认原住民族的环境自决权;二是赋予原住民族因环境不正义而获得补偿的权利;三是在国际气候谈判中加强与原住民族的交流并反映其心声。  相似文献   

13.
14.
罗尔斯和诺齐克的经济正义论在内容上虽有显著的差异,但他们从先验抽象的正义原则解释社会经济现实并力图使这些正义原则得到实现和贯彻的研究立场却是一致的。他们不是从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生产方式出发来说明正义观念的产生,不是从社会经济结构本身说明财富分配方式的必然性,因此,他们的经济正义理论无法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社会人们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是非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郑亚宁 《中国经贸》2015,(18):118-118
随着经济的飞快发展,货币市场越来越复杂,所以需要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由于经济金融化对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影响,并产生了支持和约束效应,使得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货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会有一些金融机构的形成,当货币市场和金融机构呈现出多样性时,可以从微观上调整资本结构,从而有利于优化产业结合.但是,约束效应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金融资产降低,进而影响经济机构的调整.因此,本文针对经济金融化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优化经济金融化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有效措施,从而利用金融推动我国经济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夏惠茹 《魅力中国》2010,(3X):154-154
社会和谐、人的和谐与人性和谐是三维一体、辩证统一的关系,社会和谐与人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两个向度。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等四维坐标构成了和谐社会建设的立体统一系统。只有通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以及社会文明的全方位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人的和谐及人性和谐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7.
分析家们一般将情绪看做非理性的、人性的一部分,并由此认为它是政治学第一意象路径的一部分。然而,情绪是理性的必需,而且第一意象并不等同于人性论。第一意象的解释可以独立于人性,而人性论也可以在不同的分析层次上展开。作者首先探究了情绪与理性之间的关系,认为情绪能逐渐侵蚀理性,但理性也依赖于情绪,进而作者将关于情绪的研究文献分为四种路径:作为一种副现象的情绪、作为非理性的来源之一的情绪、作为一种了解战略行动者的工具的情绪以及作为理性的一个必要方面的情绪。在逐步展开情绪的不同研究路径之后,作者探讨了情绪在不同分析层次的三种运用。  相似文献   

18.
国际正义的理论探索、困境与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艳 《理论观察》2013,(5):66-67
国际正义的实现面临双重困境:人性困境与公正困境.传统研究认为权力是造成这些困境的根本原因,将其视为一个需要被克服的负面因素,这并不能真正导向正义.为突破国际正义困境,国际社会需要改变传统思维,鼓励大国积极利用权力去创造国际正义;同时,在大国的相互妥协下改良不公正的国际制度,并通过国家之间的持续对话,创造出适合国际正义生存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一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的思潮渊源可以上溯到亚当·斯密时代,《国富论》对“学习一种才能”所费的资本已有论述。到了新古典学派的马歇尔时期,人力资本理论的萌芽终于破土而出。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一书中写道:“所有资本中最有价值的是对人本身的投资”。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在他的著名演讲“人力资本投资”中,首次以“人力资本投资”解释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以劳动者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金投入。从此,人力资本理论应运而生,对它的研究渐趋深入。  相似文献   

20.
陈玲 《中国集体经济》2008,(16):193-194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社会所面临的复杂多样情形的出现,我们有必要分析中国的特殊实际,形成中国特色的正义理论。其中,对于现有的社会资源如何公正地分配,即分配正义原则最直接地体现了正义原则的兑现,文章从对中国特色分配正义原则的理论指导的追溯、分配正义原则的实现进行论述,旨在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