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1、国家安全将面临更多挑战。一方面,国际单边主义、强权政治和地区潜在冲突有可能增加传统领域的安全威胁。另一方面,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有可能增加非传统领域的安全威胁。中国的发展也必须有国家安全方面更多的考虑。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粮食生产连续达到了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和10000亿斤,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向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2000年到2003年,中国粮食生产连年减产,年均产量较“九五”时期平均水平有了大幅度下降,年度粮食产需出现了500多亿斤的缺口,连续4年产不足需,粮食市场供求总量虽然还能基本平衡,但从趋势上看已经接近向供不应求转变的拐点,粮食安全形势已到十分严峻的地步。1999—2003年间出现的粮食供给问题,集中体现为粮食播种面积降低、单产降低、总产量降低、人均占有量降低、国家粮食库存大幅度下降和耕地减少等六个降低或减少。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港口经济》2011,(3):57-58
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十一五”期间,中国引航事业快速发展。在交通运输部和各港航管理部门的领导下,中国引航完成管理体制改革,队伍建设、设施建设、文化建设有了突破性发展,引航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成绩辉煌。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将发生许多重要变化。这就决定了“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内经济社会发展要以协调与和谐为目标:为实现协调发展,必须研究解决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及阶段性目标,保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建设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加强中央政府权威,增强政府协调能力,落实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及保证改革的公正性、扩大改革的受益面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十一五”时期中国城镇化若干战略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城镇化仍然严重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继续加速城镇化步伐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的根本手段和关键措施。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城镇化的战略目标,以及为实现目标的道路选择、面临的困难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江苏科技信息》2006,(11):39-42
<正> 依靠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建设创新型国家与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已经成为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山东建设》2005,(21):20-21
第十六届五中全会11日下午在北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会议发布公告表示,制定”十一五”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十一五”时期,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8.
刘亭 《浙江经济》2004,(2):14-16
当前,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新发展观应运而生的时候,需要有一个系统的发展观来指导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从“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主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五个统筹”、“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发展问题认识上的升华,体现了领导一个国家发展事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提高。我们  相似文献   

9.
从1978年至2003年,第一产业的增加值比重下降了13.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提高了4个、9.5个百分点(见附表1)。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明显变化,而且就业结构的变化远大于收入结构的变化,三次产业间的劳动生产率差距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10.
2004年在“宏观调控”声中度过,虽有小惊,却无大险。然而令人深思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稍一加速,不要多久就会因为资源瓶颈收紧、通胀压力增加而不得不减速调整的情况已经发生过多次,以后还会不会再次发生?我们能不能靠这种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稳步地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十一五”时期的经济发展中需要重点把握的问题包括:正确认识我国现处的发展阶段,采取稳健的宏观政策实现平稳较快和可持续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握城市化的适当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在扩大开放的环境中谋发展等。  相似文献   

12.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融高新技术与物流为一体,实现经济高效运行的先进管理技术和组织方式,通过加速商品流通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己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宁波作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港口城市,现代物流业己成为我市服务业发展的亮点与突破口。“十五”时期,宁波物流业在商品流通、交通运输、物资配送、货物理贷、基础设施、发展第三方物流、提高服务档次、延伸增值项目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十一五”时期,就如何充分利用我市良好的区位、港口、交通、产业等有利条件,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等问题,笔者采访了许多物流企业、相关部门、  相似文献   

13.
张锐 《改革与开放》2005,(11):21-23
<正> 构筑创新高地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被纳入到了"十一五"规划的战略大盘之中。而支撑这个大盘的就是国家、社会与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从摆脱传统桎梏中阔步走来的中国经济不断破解着前行中的一系列重大发展命题。在近期视察时,胡锦涛总书记将自主创新说成是牵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支点和事关国家全局的政治谋略。他强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产业》2006,(11):39-39
“十五”期间,我国孵化器事业高速发展,新建的孵化器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数量显著增加,孵化能力显著增强,孵化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显著体现。  相似文献   

15.
韦倩  魏光强 《山东经济》2011,(4):122-128
山东省在“十一五”时期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是,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比如:经济结构不平衡程度加重,战略性调整依然进步不明显;产业结构路径依赖现象明显,优化升级进展缓慢;收入不平衡问题突出,贫富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民生问题虽然受到重视,但未能改变高增长、低比重的局面;节能减排虽取得重要进展,但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差距甚远;社会发展面临瓶颈制约,经济政治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等。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继续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加速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支撑、以建设现代化首府城市为总目标,把呼和浩特建设成为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和层次品位、浓郁民族文化和草原特色、良好环境质量和适宜人居、较强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力的草原大都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十一五”时期能源政策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新一轮增长期,工业增长速度、特别是重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受此影响,中国能源需求增速也开始加快,能源供应、特别是电力供应紧张问题再次出现,能源供应不足问题又一次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从2004年开始,为缓解能源供求矛盾,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加快,能源供应能力开始进入快速增长期,而国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对抑制能源需求的过快增长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章了分析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特征,论述了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预计“十一五”期间第二产业比重出现下降和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的可能性不大,提出了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经济活动的空间状态及其内在关系是当今区域经济学等关注的重点。从研究的视角与范式看,对于经济空间性理论检讨的学科主要是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学。而从实证研究中可知,当前长三角区域发展水平和中心城市发展水平都存在空间差异。开发区、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和区域经济网络格局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几种重要空间形态。在未来,长三角经济增长是否会趋缓、经济增长机制和模式是否会趋同、多中心的区域格局是否会形成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实现等问题应引起思考。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在湖北、河南考察工作时,就如何确定“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提出了“四个准确认识”(即准确认识同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发展阶段性特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的要求。这网个准确认识可谓高屋建瓴,不仅可以使我们在“十一五”规划编制中达成共识,明确主线,而且可以使我们在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纲举目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