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对外商直接投资(FDI)存在着明显的强烈需求偏好。中国之所以也对FDI存在着强烈的需求偏好,政府因素是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环境管制程度对FDI区位选择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强  孙成浩  傅坦 《南方经济》2010,28(6):39-50
本文将外商投资企业(FDI)细分为合资企业、合作企业和独资企业三种形式后,利用省际面板数据重新审视了地方环境管制水平对FDI区位选择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并基于风险偏好的视角对以上发现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不同类型FDI进行区位选择时对环境管制的偏好有别,其中合作企业偏好环境管制标准较高的省份,独资企业则相反,合资企业介乎二者之间。另外,FDI对地方环境管制水平的偏好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东部环境管制水平较高的省份更容易引进FDI,而在“独资化”比例逐步加大的趋势下,中西部地区要警惕成为部分FDI(尤其是独资企业)的“污染避难所”。  相似文献   

3.
中国通过吸引FDI增加了国内资本存量,但学界关于FDI对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一直存在着争议。本文将市场开放分解为源于国际贸易的产品竞争效应和源于FDI的外资效应,阐述它们对最终产品部门—中间品部门—研发部门之间资本要素需求的影响机制和结果,并以加入WTO后中国制造业28个细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为样本,采用行业成本转换法估计资本要素相对需求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FDI和出口显著地增加了中国制造业的资本要素相对需求,进而促进了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4.
高技能劳动需求的上升意味着内生技能偏向的技术进步。本文不仅揭示FDI的引进及其带来的竞争和技术溢出对发展中国家最终品部门、中间品部门和研发部门之间高技能劳动相对需求变化的影响机制和结果,而且采用行业成本转换法估计加入WTO以来中国FDI的增长及其带来的出口、竞争和技术模仿对中国制造业高技能劳动需求的影响。结果表明,FDI的增长显著地提高了中国制造业高技能劳动的相对需求,且该结论并不是由FDI所选择的行业本来就是高技能劳动密集型的行业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中东欧八国以及中国的比较,对转型国家FDI宏观经济效应的制度因素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转型国家有FDI流入的IS/LM/BP模型,运用一般均衡分析的方法对转型国家FDI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研究。论文指出,无论是在固定汇率下还是在浮动汇率下,FDI流入促进转型国家收入的增长都是确定的。作为转型国家的一个特例,中国兼具转型经济国家、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种特征,其FDI宏观经济效应的传导机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国在现行汇率体制下FDI流入的国民收入效应仍然是确定的。但是,与俄罗斯、中东欧八国等转型国家相比,FDI促进中国国民收入的提高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在吸收FDI方面是否存在着竞争关系是东南亚国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及协整方法对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吸收FDI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吸收FDI对东南亚国家吸收FDI负面影响较小,中国吸收FDI的激增在一定程度上还促进了部分国家的FDI流入。  相似文献   

7.
FDI与中国经济增长:1992~2007年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利用1992~2007年的数据来分析了外国直接投资(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与FDI及其滞后量具有较高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着当年的需求效应和滞后年份的供给效应。本文最后部分在给出结论的基础上针对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分析了1981~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分别考察了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贸易、人力资本及国内投资的相互作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FDI通过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力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FDI对提升中国人力资本水平的作用不明显;FDI对国内投资存在挤出效应。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最后分析了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净效应并得出了相关结论及启示。  相似文献   

9.
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群 《改革》2005,(6):71-76
FDI 从需求角度对 GDP 的影响主要在当年表现,从供给角度对 GDP 的影响主要在下一年表现,这就从不同的时点上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过程。考察 FDI 对某一年经济增长的影响,既要看当年 FDI 从需求方面的影响,还要看上一年 FDI 从要素供给方面的影响。其数量结论是:FDI 对当年 GDP 的影响在增长率上是10:0.65,对下一年 GDP 的影响是10:1.36,这表明利用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及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及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并探讨分析了当前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王雪  张慧 《北方经济》2007,(1):56-57
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结构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存在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对公司融资后的资本使用效率、公司成长和公司治理及投资者利益等方面都有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特点及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的成因,并探讨分析了当前股权分置改革对于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唐建军 《特区经济》2006,(9):183-184
外商直接投资(FDI)通过在短期内影响投资、消费、净出口等即期需求的变化和长期内影响生产能力和供给能力的变化,进而影响经济增长。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计量模型分析(SAS①软件)以及FDI在中、美两国经济效应的比较分析得出在短期内FDI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大于美国,而在长期内两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效应。通过比较本文还强调了FDI对中国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及其原因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中国1979-2009年的数据,对FDI与中国国内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DI与国内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长期来看,FDI对于国内投资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而在短期内,FDI对国内投资具有较强的挤入效应,国内投资对FDI也具有较强的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14.
在以需求侧驱动转向供给侧驱动为主导的经济新常态下,FDI作为综合性投资方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基于供给侧视角,论证了C-D生产函数机理,量化经济增长方式;从而通过协整检验以及VEC模型探究FDI与量化的经济增长方式之间的长期均衡效应和短期动态波动机制;进而基于VAR模型对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结果表明:FDI与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的长期均衡对短期动态波动具有反向修正机制;FDI受到单位冲击后引起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的强烈正向响应,并且FDI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贡献率达到了11%。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Pesaran边限协整检验方法系统地研究了升值背景下人民币汇率、FDI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时变效应。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FDI与经济增长在样本期内存在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人民币升值和经济增长均对FDI的流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经济增长与FDI的流入对人民币汇率的反馈机制并不存在,FDI流入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不明显,表现出强烈的以"投机套利"为主要目的的"本土特征"模式。且同期的向量误差修正分析同样表明,人民币汇率和经济增长能够有效促进FDI流入,而经济增长和FDI流入对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反馈机制依然不存在。这意味着政府当局在保持经济适度规模增长的同时,尤其需要保持审慎的态度制定适当的政策保持汇率稳定,以避免人民币升值过快而导致外资迅速流入进行投机套利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东道国经济政策变动引致的投资风险及其化解措施是国际直接投资(FDI)领域的重要议题。在数理分析美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PU)影响中国对美FDI机理的基础上,利用1998—2019年美国州域链接数据集实证检验其对中国、对美国FDI的影响,结果发现美国EPU上升显著阻碍了中国对美FDI,且该阻碍效应在与不确定性细分领域、FDI特征及时空动态演变三者的互动中存在广泛异质性。进一步的策略分析显示,美国州域对华友好关系及两党政治、权力制衡与联邦结构的特定结合,可显著弱化EPU对于中国对美国FDI的阻滞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丁一兵  傅缨捷 《世界经济研究》2012,(10):55-59,74,89
本文在理论考量的基础上,依据2002~2008年间中国不同技术类型的出口品数据,通过动态面板数据模型,针对中国FDI实际流入总量及分国别FDI流入量对中国出口品技术结构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根据实证结果对流入中国的FDI的主要类型进行了判断。经分析发现,在样本期间,FDI能够有效地促进中国出口品技术结构的多样化,但对出口品技术结构的优化作用并不理想。其中,来自亚洲四小龙、中国澳门和日本的FDI对出口品技术结构存在较大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有东亚分工体系对中国的影响;可以判断,当前流入中国的FDI主要是垂直型和出口平台型。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指出FDI在中国区域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关性,然后分析了FDI在中国区域分布的不平衡,并对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通过FDI的区域分布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傲然 《特区经济》2014,(10):112-113
东道国的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因素之一,本文针对金融因素对FDI流入的影响机制做出特定的分析,发现两者的关系并非是单调的,当金融发展水平很低且东道国存在金融扭曲时,金融体系的缺陷会导致东道国对FDI的需求,使FDI成为国内低效率金融体系的代替。当金融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之后,金融发展水平与FDI呈正相关的关系,即金融发展水平越高,越会吸引FDI流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中国贸易政策在外商直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本文利用中国 1982-2002年的年度数据,采用新增长模型分析贸易开放度对FDI的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的贸易开放并没有提高FDI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外贸体制仍是保护贸易体制,主要是在体制外开辟了一个新途径,即对“三资企业”的进出口和加工贸易实行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