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政收入在GDP中占有一个适当的比例,是政府职能有效行使的必要保证。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70年代末时为24.3%,此后一直持续下滑,到1995年已经降到仅有10.7%的水平。山东省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之一,几项主要经济指标一直在全国居于前列。根据财政与经济的基本关系,山东省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应大大高于全国的平均值才对,但是恰恰相反,与整个国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下降趋势相伴随,山东省自改革以来此项比重亦不断下滑,到1995年竟跌至3.58%的低水平上。考虑到自1994年后地方财政收入按新口径计算,与历史资料不可简…  相似文献   

2.
叶桦 《发展》2006,(11):134-134
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财政收入规模的大小,不仅要看财政收入的数量,更要看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这个比重反映了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上升,反映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程度提高;这一比重下降,则反映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程度下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财政收入也一直高速增长,并且出现了连续多年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大幅高于经济增长速度的现象。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很多好处,但是我们也同时应该警惕由此产生的国民和企业负担增加、社会不公平等矛盾和弊端。本文从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入手,分析财政收入超经济增长的原因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预算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文章分析了1950-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预算支出规模的变化趋势,并按照不同的时间顺序,利用协整理论和因果关系检验理论对中国预算支出的经济带动作用进行了经验分析,实证分析表明ARIMA模型在应用于我国财政收入的分析与预测方面,其短期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綦校海  马念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8):51-55
文章首先对1978至2008年北京和上海经济增长的索洛残差进行测算,然后根据Farrell思想,用HP滤波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分解,并对两地经济增长的源泉做了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经济增长中的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6.11%和60.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76.46%,而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提高为代表的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3.89%和39.41%,大大高于全国23.54%的平均水平。说明了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公路交通运输。一个良好的公路交通运输状况在带动沿线经济发展,优化地区资源、调整地区产业结构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公路交通对地区经济发展性的影响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路征 《珠江经济》2008,(8):4-12
本文利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对所有制结构变迁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一定时期地区经济增长与公有制比重并不一定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公有制经济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并寻求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为地区经济增长找到最优路径。  相似文献   

8.
发达地区城市化、现代化推进速度快,人口基数大,能源消耗多,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已成为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就发达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迫切性,障碍因素及优势进行了深化分析,从政策引导等方面,对发达地区走低碳经济之路作了初浅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前经济发达地区政府致力于发展行业协会已有一定声势和规模。与以往不同,这次各地政府比较注意给予行业协会独立法人地位,对其功能定位开始向国际惯例靠拢。本文认为,对以往的行业协会实践模式不能评价过高,实践中的教训比经验多。值得汲取的教训包括,(1)如保妥善处理政府与行业协会的关系;(2)正确理解市场条件与发展行业协会的关系;(3)在考量行业协会内部机制时兼顾经济因素和民主政治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以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借助Cobb-Douglas生产函数构建出计量分析模型和计算用模型,运用粤东、西、北面板数据(截面距离为12个地级市,序列长度为2002—2012年),对省域内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标准化处理得到的粤东、西、北地区资本产出弹性为0.63、劳动产出弹性为0.37;从总体上看,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增长主要由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由于劳动投入增长极其缓慢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非常微弱。研究表明,要有效推动省域内欠发达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就要在完善欠发达地区(粤东、西、北)基础设施和制度规则的基础上,运用好税收、财政、信贷、科技扶持等政策手段,切实促成该地区资本、劳动等要素之量的较快增长和作用的恰当发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长三角沪、杭、苏、锡四市为例,从收入总量、结构、增长速度及城乡差距等方面入手,对发达地区农民收入的现状与特点进行了总结。对地区间农民收入特征、增收方式等个性差异,作者分析后认为,地方政府政策导向与激励的不同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最后,结合四市的农民增收经验,提出了发达地区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侯祥鹏  冯彩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18-22
长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分析及其与全国的对比表明,长三角地区正逐步摆脱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外延型向集约式、内涵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同时也正遭遇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瓶颈”。长三角地区在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方面仍有待努力。  相似文献   

13.
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强劲发展与其交通的蓬勃发展密不可分.本文分析了长三角地区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特点,阐述了交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研究数据绘制GDP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散点图显示,除舟山外,其他地级市的经济规模与经济增长质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经济相对发达的杭州、宁波和温州经济增长质量相对偏高,而经济欠发达的丽水、衢州和湖州,经济增长质量明显偏低  相似文献   

15.
唐娟娟 《特区经济》2009,(2):199-200
本文基于1978-2006年的青海省数据,选取银行信贷总额、中长期信贷、国内生产总簋作为变量.以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葛兰杰因果检验等计量方法。对不发达地区银行信贷与经济增长关系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Solow的增长核算方法,对1952~2005年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我国地区经济增长主要来自于资本积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劳动投入的贡献非常小;②资本投入增长速度差异是地区增长差异的主要决定因素,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国家给予中、西部地区更多投资倾斜政策,同时中西部地区自身应注重基础设施,人才环境等投资环境的培育和完善以吸引外来投资;③地区增长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生产率增长差异,加快西部地区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速度,提高其全要素生产率是缩小我国地区增长差异、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祝志勇  刘昊 《改革》2020,(4):86-99
市场分割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以往的研究多以经济增长速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未将经济增长质量纳入研究范围。通过对市场分割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的理论分析,以及就不同类型市场分割对我国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商品市场的分割对经济增长质量的不利影响程度较大,资本市场的分割是中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西部地区则受到多类型市场分割的共同影响。为此,我国应当健全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把基本经济制度优势转化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治理效能,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各地区应当发挥自身比较优势,合理分工,在聚集过程中走向新的平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减少对资源配置的直接干预,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波  陈亮 《特区经济》2012,(4):266-268
理清我国经济增长与经济结构、财政收入、居民收入之间的影响力度和关系,找准影响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收,经济结构合理转变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对进而挖掘各因素增收潜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经济发达地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现实状况,为改善高职学生资助政策的实施状况提供依据.方法:自编《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状况调查》,采取随机抽样法,以匿名形式填答.通过调查结果的整理分析,从个人身份信息、家庭背景、资助情况等多个维度对学生情况进行描述.结果:对当前S校贫困生情况作出较为客观的评估找出问题.结论: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提升该地区贫困生资助工作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20.
余明龙 《浙江经济》2009,(12):50-51
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内容,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经济增长的一个本质要求,是实现“集约增长效应”的前提,也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