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小农经济与广东的"三农"问题——兼评小农经济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农经济难以解体既是广东“三农”问题的表现,又是广东“三农”问题的总根源。保留小农经济是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前广东小农经济变迁力量和机制来自于政府的合理政策和制度。 相似文献
4.
5.
6.
尽管小农经济与生俱来的弱点给解决"三农"问题带来了不少的困扰,但中央一再强调不能否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在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小农经济仍将在中国农业发展过程中起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新评价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农经济在中国历史上,很长时期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于整个经济有重要贡献,但经济史的研究对小农经济大都持有很深的误解与不正确的评价。曾经有很长一段时期,学者们认为中国历史上主要是封建地主制度,小农为数甚少,无足轻重,后来,慢慢有人承认小农确是占有很大比重,但却只产生了负面作用。他们认为小农缺乏稳定性,在态度上保守落后,所以小农是中国经济停滞落后的主要因素。这些看法与评价即不能全面,也不管观,应重加检讨。 相似文献
8.
9.
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总过程的理论.蕴涵了商品经济运动的规律,即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这些规律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主要规律。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对于我们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家庭农场是我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结合我国人多地少、土地制度集体所有的国情,家庭农场势必将成为农业经营的微观主体。文章以江苏省沭阳县花木产业的较为成熟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为例,对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在其地区内水稻种植业的应用进行探究,改进了原有传统小农经济的经营模式,提出"政府+协会"下的传统农业家庭农场经营模式,为家庭农场的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地区家庭农场的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部地区小农经济的转型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形态依然属于小农经济的范畴,加快小农经济转型就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决定了小农经济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综合推进。目前,小农经济转型的核心问题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改造传统农业;开展新农村运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制度创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完备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使农业生产向着产业化、社会化、组织化的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2.
收入分配不平等成为当前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过低和在居民收入分配中内部不平衡。基于马克思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文章分析了中国目前收入分配不平等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战乱时期,但乱中有变,小农经济与市场并非漆黑一团。北魏太和九年(485)实行了均田制,农民从政府那里得到一定数额的土地,再以租庸调形式为封建国家尽义务。西魏、北齐、北周、隋以至唐前期,均继承北魏均田制。在这种土地制下,个体小农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均与此有关。隋唐时期是均田制下小农经济潜力发挥得最为出色的时期,开元天宝时出现了“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三农"问题是市场经济展开的必然结果,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出现,本质上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冲突。解决"三农"问题,应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家庭承包制,引导小农经济向现代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中国始终面临着两个重大课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国家独立,一个是如何实现现代化,对这两个重大课题的科学回答离不开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研究。认识到民族独立与现代化的一致性,以及认识到社会主义与经济全球化的一致性,是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在探索发展道路进程中的两次理论自觉。社会形态的局部跨越与现代性的内在超越构成了中国发展道路的两个基本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趋向性中加以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16.
<正> 马克思生前未有机会系统地阐述他的外贸理论。他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些观点的评论、对外贸问题的一些看法,散见于《资本论》及其它著作的各章节之间。本文在对马克思的外贸理论作了初步的发掘与整理之后,认为其主要内容可以概括成这样四个方面:论述了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的巨大作用,提出了世界范围内换算各国不同强度国别劳动的统一计量单位;闸明了价值规律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变化;指出了富国利用商品交换可以不断地攫取穷国的剩余劳动。这里,拟对这些理论及其现实意义作些具体说明。一、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中起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全国31省(区、市)2014-2018年家庭农场监测数据,对家庭农场的用工行为及其特征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并尝试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视角对相关特征进行剖析。研究发现:约3/4的家庭成员在农场工作,除农场主外还有2名家庭成员投入农场;60%的农场有常年雇工,平均雇用4个常年雇工;80%的农场雇用临时雇工;雇工年龄逐年增大;50%以上的农场主没考虑过自己退休后如何处置农场,至少1/3的人准备让子女继承,10%左右的人准备给其他人经营。这些特征很大程度上源于家庭农场对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的应对。下一步,应完善农业劳动力市场,加快农民职业化步伐。 相似文献
18.
城市工业、金融企业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广大农村也要坚持这一点。"土地归谁所有"是中国农业农村改革的关键问题。在农村土地制度方面,一些人始终认为集体所有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特征,搞市场经济则必须实行"土地私有化"。这一观点,无非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无法兼容"这一错误认识在农村和农业改革发展领域的表现形式而已。小平同志晚年提出并在20年前"南方谈话"中加以强调的"手段论",阐明了计划与市场只是经济运行的机制和发展生产的方法,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可以利用,关键是看哪种机制、哪种方法对经济发展有利。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地规模经营中家庭农场优势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家庭农场经营比雇工农场经营更有效率、农业生产规模与农业产出效率关系、农业技术应用与农业生产规模关系、家庭农场经营易于制定以及执行较为严密的年度生产经营计划等几个方面对家庭农场的生产优势作了全面而深入的分析。文章认为,要实现农地规模经营,必须转变经营意识,配套实行土地流转、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价格保护和农村社会保障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