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通过分析"百名海外博士江苏行"对接项目的来源、领域分布、知识产权状况,阐述创新载体的作用、项目产业化和市场前景以及填补空白等特点,阐明高素质人才是江苏实现从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资源依赖向科技支撑转变、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的重要支撑。以多种形式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有利于江苏在发展新阶段赢得新优势。  相似文献   

2.
深圳已由原来的政策引才逐步向环境引才、文化引才转变,在资源要素供给中,重点突出政府的先导性作用,统筹带动市场、社会和用人主体的多方力量,形成了人才发展和科技创新乃至城市整体品质提升的有机融合。文章坚持目标驱动和问题导向,深入剖析梳理深圳人才工作形式内涵,在其创新做法中辨明内在逻辑,在其成长历程中明确发展路径,在对标世界先进中探寻其核心优势,剖析深圳人才发展优势结合江苏科技人才未来发展趋势、战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3.
王小明  邵睿  朱莉芬 《改革》2023,(3):148-155
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发展实现了五大转变,即投入从要素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产出从产品导向向用户体验转变,企业联系从产业关联向企业群落转变,产业生态从竞争合作向互利共生转变,管理组织从科层组织向网格组织转变。在此基础上,构建数据、需求、共生、创新、管理五驱动融合模型并探索创新发展路径,即数据驱动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需求驱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共生驱动制造业及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创新驱动制造业与数字新技术深度融合、管理驱动制造业与数据价值链深度融合。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从技术应用布局、数据标准制定与应用安全、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政策保障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4.
正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十八大报告中强调的国家战略之一。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作为江苏长江以北第一个全面小康达标市,海门一直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四个有":有需求、有优势、有保障、有追求。有需求:海门在发展阶段上处于由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关  相似文献   

5.
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向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客观要求,谋划江苏未来科技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成为国家和地区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基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内涵与特征的理论研究以及国内外强化战略科技力量的实践经验,文章以江苏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例,深刻分析江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发展状况,并着眼于江苏长远,提出江苏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时期浙江发展模式转型,应该在进一步深化“八八战略”基础上,体现以下特征:经济体制从初级市场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转变;增长方式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要素支撑从依靠传统要素向依靠创新要素转变;城乡发展从城市优先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变;发展目标从经济增长优先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在经历了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两个阶段之后,必须向创新驱动转变,以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既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浙江理应成为全国推动创新国际化的示范省份,而江苏从政策法律、产业环境、人才战略、创新基地等角度大力推动创新国际化发展,值得浙江充分借鉴"创新国际化"是促进浙江发展从"要素驱动"转变到"创新驱动",实现创新型省份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江苏从政策法律、产业环境、人才战略、创新基地等角度大力推动创新国际化发展,值得浙江充分借鉴。江苏推动创新国际化的主要特点可归纳为:  相似文献   

9.
诸暨必须突破原有的惯性思维和传统路径,促使发展模式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在转变中做精,在提升中做强,在优化中做新[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与世界》2016,(43):3-3
“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里?就在科技创新上,就在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上。”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两院院士大会的深刻发问。  相似文献   

11.
经过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曾经支撑上海经济发展资源要素优势止在逐步改变,产业发腱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已经难以支撑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处在从依靠资源要素驱动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转变,产业发展形态从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的关键阶段。受此影响,中低端传统制造业呈现“回迁”和“内迁”趋势。  相似文献   

12.
潘毅刚 《浙江经济》2007,(17):15-17
当前浙江经济增长处在可接受的最低增长率和潜在增长率区间的中段,供给和需求因素基本相适应,但仍有一定潜力可以释放; 在未来一段较长时期,浙江经济仍将处在投资驱动与创新驱动并存的发展阶段,有必要加快由投资主导型向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型转变、由资本投入拉动向资本积累与技术进步共同拉动转变、由出口导向型产业和经济外向型带动向内需外需均衡拉动转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站在"十二五"的起点,江苏省正处在科技创新的活跃期,是实现由经济大省到经济强省的第三次转型、推进‘两个率先’的重要阶段,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其核心是以‘新驱动战略’作为江苏跨越发展的核心战略,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更多的"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  相似文献   

14.
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意味着增长动力的转换,由低成本要素驱动、效率驱动与制度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受人口红利、要素与环境约束,在国内外市场综合影响下,增长速度平台开始下移并伴随增长动力和经济结构的实质性改变,浙江经济进入围绕6%为轴心的中速增长阶段已是大势所趋。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意味着增长动力的转换,由低成本要素驱动、效率驱动与制度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但正是在中速增长期间,许多国家和地区依托改革与发展、依托创新开放、依托消费转型,成功地完成了发展方式的转变。浙江  相似文献   

15.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正在深刻影响着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一体化、区域化和全球化,催化和加速中国社会建设与改革,加速中国从生产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经济型发展转变。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正在经历大调整期。  相似文献   

16.
《浙江经济》2014,(12):18-22
海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通过建立亩产效益评价和差别化要素配置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推动资源配置向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转变、企业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政府管理向积极有为和强化服务转变。其主要做法和经验可复制、可推广。  相似文献   

17.
陆立军 《浙江经济》2014,(19):28-29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率先解放思想,大胆进行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改革;率先发展以城乡集体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非国有经济,引发经济运行机制的深刻变化;率先突破“城市工业、农村农业”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加快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率先推进以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为重点的企业改革,较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突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上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客观发展规律、自下而上推动的内生创新活动,使浙江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上走在了全国前列。当前,面对国内外风云变幻的复杂宏观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正确认识浙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必须进一步激发市场内在动力和活力,提升和发挥浙江的内生创新动力,推动浙江发展加快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着力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建设“两美”新浙江。  相似文献   

18.
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的研究目标在于揭示创新创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其将经济体划分为要素驱动经济体、效率驱动经济体和创新驱动经济体,并对每一种经济体进行对比研究。基于该研究,我国属于效率驱动经济体(大企业为主)向创新驱动经济体(服务部门扩张)转变发展阶段。创新创业在创新驱动经济体与效率驱动经济体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深刻影响经济体转型。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从效率驱动经济体向创新驱动经济体转变中,要立足于创新创业。具体而言,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开发,提高民众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要完善商务环境,加速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实;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研究与开发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9.
综观我国已经走过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发展成就,未来“十三五”将开启我国新的发展阶段:由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由主要依靠传统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促进经济发展的模式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向依靠消费等内需型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此,要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调整的步伐,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大深化改革的力度,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积极提高开放型经济的质量,进一步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创新经济的发展,提升发展的内在品质与动力;加强协调发展的能力,实现包容性增长.  相似文献   

20.
当前是江苏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数控机床、机器人和3D打印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正朝着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和装备制造技术的融合与集成不断深入。加快制造业从机械化、自动化向智能化的转变,必将引领未来江苏制造业的高端转型(中国制造2025)和创新发展。文章以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为例,从智能制造产业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江苏省科技创新和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科技创新对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推动作用和已取得的成效,同时提出增强科技创新对智能制造产业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