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2020年阜宁县小麦白粉病见病早、发展快、发病重以及稳定早等发生特点,并就当地实际情况对小麦白粉病的具体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要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改进施药方式等对策,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灰飞虱传播病毒引起水稻条纹叶枯病已引起各方面高度重视,而在小麦上传毒,引发小麦条纹叶枯病却受到忽视。2005年、2006年冬春江苏省建湖县麦田灰飞虱发生量大,带毒率高,导致部分小麦田发生小麦条纹叶枯病。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分析小麦吸浆虫的危害特点、发生原因,提出防治小麦吸浆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江苏农村经济》2014,(3):48-49
1.赤霉病可选用的防治药剂:苯并咪唑类(多菌灵、甲基硫菌灵);氰基丙烯酸酯类(氰烯菌酯);三唑类(咪鲜胺、戊唑醇);甲氧丙烯酸酯类(烯肟菌酯);上述单剂及其复配剂。  相似文献   

5.
小麦是江苏省泗洪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120万亩左右(其中稻套麦70万亩以上),产量约60万吨。近几年,小麦纹枯病的发生较为普遍,一般病田发病株率为10%-30%,重病田块可达60%-80%。特别严重的田块,因病害引起的枯孕穗、枯白穗可高达20%以上。未死的病株也会因输导组织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小麦收获采用机械旋耕,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耕作效率,受到农户的欢迎.不同旋耕方式对土层影响比较大,如果耕层浅,则容易形成坚硬的犁底层,影响到土壤的保肥保水性能,限制小麦根系向下发展延伸,影响到小麦的产量.本文以山西省洪洞县为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通过试验探讨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产发育和产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小麦全蚀病发生规律,病株症状,分析其发病条件.探讨药剂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暖和耕作制度的变化,小麦病虫害发生数量大、范围广、种类多、发生发展趋势严峻,如何防治小麦生长全程病虫害防治问题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粮食展望》2005,(2):5-8
自上次报告以来,对2005年全球小麦产量的预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现为6.12亿吨,约比2004年创纪录的收成低2.5%,但仍高于过去五年的平均水平。这一修正主要是由于澳大利亚播种期及摩洛哥和西班牙生长期干旱天气的不利影响,以及中国和印度的单产低于预期,这些因素大于美国和南美洲国家上调的因素。在区域一级,由于天气条件良好和政府的支持政策,预计今年亚洲小麦产量将提高,中美洲的产量也将有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区已具备了一定的农业病虫害防治知识,但对病虫害发生种类及消长规律认识不够、不能正确掌握防治指标.特别是对保护利用天敌,保护生态环境意识不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不强,乱用农药、滥用农药现象时有发生,不但防治效果差、防治效益低,而且影响农业生态、造成环境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危害人体健康,严重的造成人畜中毒.各级农业技术人员要掌握小麦病虫害防治知识,了解掌握本地小麦病虫害种类及影响其发生的因素、防治策略、防治措施与方法、保护利用天敌等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介绍小麦全蚀病发生规律,病株症状,分析其发病条件,探讨药剂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小麦主要病害 (一)赤霉病 赤霉病是我省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危害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减产,一般年份减产10%~20%,大流行年份超过50%;二是出粉率降低、种子发芽率下降,品质下降;三是病麦粒含有赤霉毒素,人畜食用一定剂量后会导致中毒,尤其在小麦病粒率超过4%时,即既不可食用也不用作牲畜饲料。  相似文献   

13.
(七)小麦全蚀病一种分布比较广泛的毁灭性病害,为我省补充检疫对象,主要在淮北与沿海的局部地区发生。1.发生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混杂于种子间或粪肥中越夏越冬,成为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4.
根据几年来山东省小麦全蚀病发生的实际情况,研究阐述了小麦全蚀病的主要发病症状、发病规律、传播途径等,并总结研究出相应的综合防治措施,以有效控制全蚀病对小麦等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小麦病害种类很多,为害根部病害严重的有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等。  相似文献   

16.
17.
25%氰烯菌酯悬浮剂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制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杀菌剂,2010年在张家港、金坛、丹阳、靖江、邗江、江都、如皋、东台、洪泽开展了25%氰烯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示范,表现出较好的防病效果。  相似文献   

18.
小麦种植在推动我国农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其产量高低与我国农业发展快慢具有直接关系。随着小麦种植的范围越来越广,现已成为提升相关农业人员整体经济效益的关键途径,在实现“全面小康”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如何提升小麦种植质量和产量成了所有相关农业技术研究人员的重点课题,尤其是在小麦病虫害防治方面的研究。基于此,本文从小麦病虫害防治误区着手,对小麦病虫害全程综合防治技术进行简要探究,希望可以为推动焉耆县农业更好发展提供一定助力。  相似文献   

19.
小麦全蚀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毁灭性病害,具有传播速度快,危险性大,难以根除的特点。南于受土壤微生物和理化性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防治十分困难,是植物病害研究工作者公认的“癌症”。小麦全蚀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以近成熟时病株症状最为明显。幼苗期病原菌主要侵染种子根、茎基部,使之变黑腐烂,部分次生根也受害。病苗基部叶片黄化,心叶内卷,分蘖减少,生长衰弱,严重时死亡。病苗返青推迟,矮小稀疏,根部变黑加重。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  相似文献   

20.
小麦吸浆虫属双翅目,瘿蚊科,是为害小麦的一种毁灭性害虫,以幼虫进入小麦颖壳,吸食正在灌浆的籽粒汁液,造成瘪粒、空壳。小麦受害后,一般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40%-50%甚至绝收。近年来,小麦吸浆虫呈加重发生趋势,对小麦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现将其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