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两类创新)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把"创新·创业·创智·创富"("四创")置于共同的研究框架下,从"四创"情境的内在关系出发,探讨了两类创新融合的两种机制、五大模式和四条路径,最后提出了促进两类创新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经济新常态下,创新创业与创富的互动关系呈现出"正负"二律悖反的新特点。有效消解这一难题,必须实施精准战略,发展创新创业集群,形成创富效应。  相似文献   

3.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两类创新)融合的理论分析框架,把“创新·创业·创智·创富”(“四创”)置于共同的研究框架下,从“四创”情境的内在关系出发,探讨了两类创新融合的两种机制、五大模式和四条路径,最后提出了促进两类创新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吴连翠  项杰  陆超哲  张迈 《当代经济》2018,(13):100-105
从创业环境和个性特质两个方面探索影响农民创业决策和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据此为政府提出的农民创业扶持政策机制提供决策参考.基于浙江省临安、舟山、衢州等地区农民创业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对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个性特质、政策支持环境、文化氛围、社会资本、市场环境对农民创业绩效有直接正向影响;融资环境对农民创业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政府应多激发农民创业潜能,并鼓励其与政府和金融机构建立紧密的联系;多提供物资、信息和知识技术的支持;结合实际情况落实相应税收减免;充分发挥创业氛围环境对农民创业绩效的作用,完善基层教育,做好宣传工作,以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加强信息平台的建设,完善市场监管,规范产业发展秩序.  相似文献   

5.
创业环境与创业效果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创业环境与创业效果评价的必要性,设计了创业环境与创业效果评价的创业平台、创业效果、创业氛围、创业支持4个变量,构建了创业环境与创业效果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SPSS与LISR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运算。研究发现,创业平台与创业氛围正相关,创业平台与创业支持正相关,创业效果与创业氛围正相关,创业效果与创业支持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业生态群落由政府、大学科研机构、投融资机构、科技中介机构、关联企业等要素构成。在理论上提出了各构成要素对科技创业活动影响关系的假设,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青岛市科技创业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各要素对科技创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检验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张海  李军  郭毅 《大陆桥视野》2021,(6):119-120
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当前阶段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通过结合相关高职院校搭建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实际情况,重点阐述了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形成区域竞争优势的根本,人才聚集效应有利于促进区域创新主体在相互作用中实现资源互补、知识共享、技术合作,从而推动区域创新网络发展。鉴于此,提出了人才聚集与区域创新网络衡量标准,构建了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二者的结构方程模型,采集我国内地31个省区的相关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人才聚集对网络规模、网络开放度、网络链接存在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人才聚集是带动网络主体协调发展和提升创新网络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寄语: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出路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目前形势下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新方式,《现代经济信息》作为经济类媒体从始至终都以相关的政策和详尽的事实关注、报导大学生创业这一社会现象。同时也借助媒体的力量使社会更多的关注大学生创业这一社会现象.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22,(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分析,解决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文章结合现有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典型事例,紧紧围绕"成功"创业的基本目标,构建了"四位一体"创业教育帮扶体系,即:以双创教育为保障、以孵化基地为载体、以创业教师为引导、以宣传推广为带动的自主创业模式;同时指出,在地方高校转型背景下,这种模式具有开拓者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创业现象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创业的队伍中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研究这一现象.很多的学者研究内容集中于以下领域社会关系如何影响创业机会的发现、发掘、社会关系对获取创业所需资源起到怎样的作用.研究对象大都聚焦在成功的创业者身上、研究其社会关系网络的特性.但对于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却鲜有研究.本文从不同切入点进行了研究,期望对网络嵌入、资源共享的促进机制提供有意义的补充,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江苏创业活动的问卷调研数据,从区域社会资本差异、区域创业能力差异、区域创业战略差异、区域创业主体差异4个方面进行定量比较。比较发现:苏南苏北地区创业者的社会资本结构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社会资本类别对创业与创业发展的重要度也不一样,而且苏南地区创业者社会资本的冗余高于苏北地区,但在社会资本的利用方式上差异不明显。苏南地区的区域创业能力稍好于苏北,但均只处于中等水平。苏南苏北地区在创业方式、创业行业、创业规模与市场定位层面均存在有明显差异,苏南地区创业者更多的选择了独立创业,在行业上更多的进入了服务性行业,新创企业的规模整体上小于苏北,而且更多的定位于国内市场。从创业主体属性差异比较看,苏南创业者中女性比例高于苏北,创业者平均年龄低于苏北,平均受教育水平明显高于苏北,异地创业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苏北。  相似文献   

13.
国外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做法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创新发展理念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机制,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愿不足,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创业环境不够优化。借鉴美国、英国、德国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经验,应构建以大学生为主体、高校为基础、政府为主导、企业为支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区域创新系统中合作、资源与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综述了区域创新系统关于互动合作的研究现状,许多学者论述了区域创新主体之间合作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但是仅仅停留在定性研究。目前尚未发现对区域创新中资源、合作与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以31个省级区域创新系统3年93个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验证了创新主体之间合作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结论是:主体之间合作能够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但是,我国区域创新主体之间合作互动并不充分,大有潜力可以挖掘。最后,从树立合作观念、构建核心技术能力、加强组织学习能力和寻找文化相容性合作伙伴4个方面提出建议,以便增强中国区域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互动。  相似文献   

15.
高科技创业企业创新绩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霞 《经济师》2004,(12):10-11
提高高科技创业企业创新绩效是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为此 ,构建了高科技创业企业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评价指标等级划分的标准 ,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为高科技创业企业的创新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有效的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6.
创新创业生态和模式决定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区域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同时,创新创业活动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程度的要素需求,这两者背后的影响因素是创新创业资源禀赋的不同.以上市公司、大企业为代表的产业资本在投资创新创业时具备行业资源深度链接的作用,为深度分析其在促进创新创业资源优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过程中对多家行业龙...  相似文献   

17.
张雪 《技术经济》2013,(4):14-19
从过程的角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调研数据,对客户协同产品创新中影响知识创造绩效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创新人员的参与意愿、企业领导力、知识吸收能力、协同知识创造氛围、技术支撑和规范对客户协同产品创新中的知识创造绩效有正向影响;知识差异度对协同知识创造绩效没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对激励机制理论论述的基础上,通过调查研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优化激励要素的配置,注重物质和精神激励并举,以及保持激励过程及时和持续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高校纷纷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双创社团高质量运行成为关注热点。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与学习、行动、塑造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理论框架,通过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创新创业社团高质量运行的影响因素并对相应机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发现:创新创业社团高质量运行受到吸纳成员广度、学生自治程度、内容丰富程度、突出专业特色、教学配合紧密度5个因素的影响与共同作用;相比于研究生与已毕业人员,本科生更愿参加双创社团并且将社团活动丰富程度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影响产学协同创新知识转移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8个相关假设。对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的大学和企业的研究人员进行调查,获得研究所需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假设进行检验,定量分析各影响因素对知识转移成效的作用。基于实证结果,提出了促进产学协同创新知识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