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最后贷款人理论的发展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充当最后贷款人是中央银行的一项主要职能,也是西方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古典最后贷款人理论从中央银行对付系统性危机的实践出发,从宏观上论证了最后贷款人存在的必要性、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可能性和现实性,并从收益和成本衡量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巴吉特原则。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以及危机理论的发展,当代最后贷款人理论从多角度深化了对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合理性、经济效应、政策措施的研究,使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理论基础更加接近现代金融环境,在研究视角、手段、方法和成果上出现了进步和创新。当代最后贷款人理论受到了当代西方经济学两大宏观经济思潮———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交替式地分别占据主流地位的局面的影响,所有争论最后都归结到一个焦点问题上,那就是作为公共部门的中央银行是否应该对市场进行干预以及应该怎样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2.
最后贷款人政策与银行危机管理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最后贷款人政策是银行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银行安全网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最后贷款人政策中,中央银行往往面临着两难选择,即传染风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最后贷款人政策在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及转型经济中正接受着挑战。中国人民银行最后贷款人政策明显带有传统体制的色彩,属于效率较低的粗放型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3.
范建军 《经济评论》2004,130(6):86-95
现代中央银行的最基本的制度特征是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功能。货币政策功能和金融监管功能则是最后贷款人功能的进一步的发挥和引申。前者是人们对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功能在宏观经济层面的有意识借用 ,后者是实现最后贷款人功能的保障。我们认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背后隐含着两个完全不同的制度变迁过程 ,一个是指以财政融资功能为取向的古典中央银行制度的制度变迁过程 ,另一个是指能够实现弹性货币供给的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制度变迁过程。这两种制度在发达的商业银行体系建立起来以后被人为地融合为一体 ,形成了如今被各国普遍采用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认清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本质特征将会对我们分析具体问题有很大帮助。中央银行执行金融监管功能的目的在于消除实现最后贷款人功能过程中可能引起的商业银行的道德风险问题。通过对具体的货币政策工具在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功能过程中所受到的约束条件的分析 ,我们可以评价出各货币政策工具在现代经济中的相对重要性。我们的结论是“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应该成为一国货币政策的最为重要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4.
宏观审慎监管通过对风险相关性的分析、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监管,来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次贷危机后,人们对于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但对于由谁来扮演监管主体则存在很多争议.本文研究指出,中央银行所承担的维护金融稳定、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最后贷款人等职能,使其能够在宏观审慎监管中发挥核心作用.次贷危机后,美、欧、英、法逐步调整了监管格局,表明对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中央银行的核心地位认识比较一致.本文通过对我国央行货币政策麦克洛姆规则的检验,证明其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具有有效调控的能力.指出我国中央银行应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扮演监管主体角色,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建构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个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小冰 《经济师》2008,(9):188-190
2005年5月,国务院成立了跨部门的综合治理小组,重点治理证券公司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化解证券行业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在对证券公司进行清理整顿的过程中,这些公司纷纷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再贷款,要求其履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职责。由于目前对最后贷款人制度的功能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导致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涉及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职能的政策缺乏连续性和可预见性,政策与基本法律之间也出现了明显冲突,导致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时陷入困惑和窘境。文章以证券公司救助贷款为视角,通过对个案的研究和分析,结合我国当前最后贷款人制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应如何构建自己的最后贷款人制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余熳宁 《经济管理》2001,(15):76-79
日本的金融监管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金融监管维持金融机构资产的稳健性;为防范金融危机的发生而由中央银行充任最后贷款人职能;设立存款保险制度以保护款人的利益,以下将对日本负责金融业监管的各个部门分别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7.
王雨奇 《时代经贸》2012,(14):176-177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它集中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制定和实施一国的货币政策。央行的分支机构是其执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其分支机构履行职能过程中各种内外因素加以综合分析,研究其执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8.
中央银行在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的地位与权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等主要国家加快了金融监管改革步伐。在新的金融监管框架中,中央银行的监管地位明显加强。实际上,中央银行在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能、实施货币政策、开展宏观审慎监管和维护支付清算系统运行中都扮演着金融稳定的重要角色。因此,强化中央银行监管权限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担负着维护金融稳定的法定职责,在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中,应进一步明确其监管地位,赋予其应有的监管权限。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以英格兰银行为例,深入地研究了中央银行在应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的作用,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中央银行具有国家货币管理机构和信用枢纽的双重性质,这决定了中央银行有应对经济危机的内在职能.二是存在两种货币危机,即货币资本运动引发的"特种危机"和"任何危机的一个阶段".针对"特种危机",中央银行的应对措施既...  相似文献   

10.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保障的三大制度之一,其防范、分散风险的独特功能,在经济状况和金融体系稳定的条件下,设计良好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有效地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同时它与央行的最后贷款人职能及银行业监管的其他措施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银行系统的"安全网",防止个别银行的危机扩散而引发银行挤兑与金融危机,从而有利于维护金融业整体稳定.存款保险制度还能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力度,减轻中央银行的负担,保障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1.
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能力建立在其能够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这一特有能力的基础之上。事实上,金融危机期间,各国央行一方面通过调整自身的资产负债表而创造流动性以支持金融系统正常运转;一方面动用最后贷款人职能对个别机构进行救助。需要注意的是,大规模流动性供给和救助行为并非是"最优"的选择,其对经济金融失衡的影响、对公平效率的损害,以及由此带来的通胀压力和政策外溢效应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安全网承担了维护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艰巨任务。国际上金融安全网通常包含三大支柱——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功能、银行审慎监管与存款保险制度。其中前两者已经在我国维护金融稳定的过程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但存款保险保障尚处于空白。纵观各国政府在国际金融危机中的诸多应对措施,存款保险制度是增强存款人信心、及时处置金融风险的重要制度性安排,对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系统性风险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近年来中小法人金融机构快速兴起并不断壮大,形式种类层出不穷,在地方经济金融发展中逐步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地位。与此同时,由于管理和市场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因素导致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问题非常突出。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规避及市场退出已成为当前一项不可避免的议题,因此,建立我国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是防范风险、应对危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显性存款保险制度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是银行危机防范和管理的补充手段。作为沟通银行监管和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制度的桥梁,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维护公众信心,防止挤兑风潮,以抑制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和蔓延。存款保险制度分为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和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目前,两种存款保险制度共存并具有一定的替代性。本文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之间的替代性和不同制度引发的道德风险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由于银行具有资产软约束与负债硬约束的特点,当存款人与银行之间又存在信息不对称,存款者对银行资产质量缺乏了解,银行体系具有天然的脆弱性,银行出现流动性问题时,发生挤兑倒闭和传染性银行危机都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为防止系统性的危机发生,如何选择公共安全和公共保障,如何尽到最后贷款人职能,实施拯救危机银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效制度安排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不对称与银行危机的生成银行挤兑和传染效应信息不对称使银行存款者难以确定银行资产,特别是银行贷款的质量,一旦银行倒闭,存款者只能等到银行被清理之后才可获得其存款资金,…  相似文献   

15.
宏观数据激发股市神经质背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面对资产价格的波动,其作用往往是非对称的。当金融市场出现一次突发性的大幅下跌时,中央银行通过表明其立场充分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可以消除市场的不安心理,从而很快地恢复市场信心。但是,当资产价格过快上涨的时候,央行的货币政策要来控制它,却总是显得鞭长莫及。  相似文献   

16.
从最后贷款人概念提出至今,西方国家对最后贷款人制度的研究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最后贷款人制度理论随着金融市场的变迁以及各国的实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回顾了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设计原则,包括谁来充当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人的制度规则以及如何防范最后贷款人引起的道德风险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了完善我国最后贷款人制度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危机监管制度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领域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探讨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危机监管制度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梳理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危机监管制度路径的历史演变,主要包括存款保险制度与最后贷款人机制。最后,讨论了“太大而不能倒”危机管理理念的缺陷,指出完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危机监管制度的紧迫性及其最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存款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运行中,银行倒闭不同于一般企业倒闭,其引发的经济和社会震荡更为剧烈,因此,如何有效地抑制银行风险、保持金融稳定,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和货币当局面临的难题。1960年代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的金融风险和货币危机,促使许多国家在强化政府银行监管职能的同时,纷纷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以完善包括传统的银行清偿力管理和最后贷款人在内的金融安全网。目前,全球已有72个国家和地区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综合比较世界各国存款保险制度,对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及构建具有借鉴意义。一、存款保险机构的设立及职能比…  相似文献   

19.
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一国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内容,现代中央银行政策是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及功能的主要体现。中央银行在演变过程中逐渐具备了为政府提供贷款、货币发行、最后贷款人、制定货币政策、制定宏观审慎政策等现代中央银行的功能。现代中央银行政策作为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核心构成,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最终目标、操作目标、政策工具、传导机制等。由于现代中央银行政策具有目标多元、工具复杂、从工具到目标间接传导等特征,因此提高政策精准度至关重要。中国构建了较为完整的现代中央银行政策框架,但在金融适度分权改革环境下,地方政府、企业、银行、居民等市场主体的行为选择使现有的中央银行政策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尤其是需要提高政策的精准性,包括提高政策基准变量计算的精准性,提高货币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精准性,提高"双支柱"政策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国际金融政策等政策工具组合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20.
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关于金融监管以及中央银行在应对危机中的作用问题再次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然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必然会涉及到对中央银行独立性问题的研究。本文由中央银行的概念,结合中央银行保持充分独立性的意义,从目标、经济、政治独立性三个方面评价了我国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最后对该问题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