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基于1984—2013年30年的外资与外贸数据,使用面板协整等面板时序方法对我国东、中、西部以及全国水平的外资与外贸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东、中、西部以及全国水平的外资与外贸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从长期来看,全国层面和东部地区外资与外贸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从短期来看,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外资与外贸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通过建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可以得出外资对外贸有促进作用,但促进作用差异明显,东部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西部次之,中部最小。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经济普查数据,对外资经济在中国地域分布的特征进行分析,其基本特点是:外资经济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外资经济的产业投向以第二产业为主;外资经济具体从业人员数及劳动报酬具有明显区域特征,中部地区外资经济从业人员数及劳动报酬逊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而从经营绩效看,东部地区具有明显优势,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平。  相似文献   

3.
借助于经济普查数据,对外资经济在中国地域分布的特征进行分析,其基本特点是:外资经济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外资经济的产业投向以第二产业为主;外资经济具体从业人员数及劳动报酬具有明显区域特征,中部地区外资经济从业人员数及劳动报酬逊于东部和西部地区;而从经营绩效看,东部地区具有明显优势,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水平。  相似文献   

4.
环境规制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和收益,进而对地区和国家的经济绩效产生作用。同时,环境规制间接促使企业改善环境质量、树立"环境责任"的良好形象,赢得声誉价值。本文基于环境规制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理论分析,使用1997-201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全国范围内,环境规制强度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关系,但东部和中部地区则分别呈现倒"U"和"U"型关系,西部地区在立法层面虽具"U"型特征,却因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导致环境规制在执行过程中失效。此外,规制工具还可通过限制环境污染物的排放与资源的消耗间接促进经济绩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会引起东道国出口增长的变化,进而影响东道国出口的稳定增长。通过采用1986—2010年我国各地区的面板数据,应用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无论是对于全国还是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与出口均存在协整关系,外商直接投资均是出口贸易的长期Granger原因。但在短期内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出口的影响比较明显,对西部地区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环境规制、经济多样性对能源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能源强度、环境规制、经济多样性之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环境规制与能源强度存在显著非线性关系,东、中部地区环境规制与能源强度存在显著"倒U型"非线性关系,西部地区存在显著"U型"非线性关系;经济多样性与能源强度存在显著负相关影响,东部地区环境壁垒已发挥积极作用。因此,应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制定环境政策,加快形成产业准入的环境壁垒,淘汰落后高耗能产业,增加具有"节能倾向"的研发投入,"东缓西快"地推进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经济增长由"褐色"向"绿色"转变。  相似文献   

7.
选取了2006-2016年中国30省或地区(除西藏)的面板数据,检验了政府和市场环境规制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程度在东部地区和全国层面均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只有在西部地区对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了正效应,但并不显著。排污费征收程度则在中部地区产生了显著的负效应,而在东部地区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这说明对于东部地区来说,排污费征收程度会明显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而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来说,排污费征收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减缓了企业转型升级的速度。因此,当地政府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时,应当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环境规制工具对于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梅  章胜一 《商场现代化》2007,(13):329-330
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的协整分析,表明这三大地区的技术创新并不存在收敛性,而是体现出动态的共同趋势。并且,这种协整性仅仅在中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而对于东部地区而言,无论是与西部地区还是与中部地区,均不存在协整性。因此,从根本上而言,中西部地区要接收东部地区的技术扩散和溢出效应,需要从制度、观念、环境等各个方面进行提高,这样才能促进三大地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王景武 《财贸经济》2005,(10):23-26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则存在相互抑制关系.由此可见,中国区域金融存在显著的差异.事实上,就我国转轨经济而言,区域金融差异的形成与变化并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偶然结果,而是一个由中央政府制度主导到地方政府制度主导再到市场经济主体主导的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同时从环境治理效果和环境治理成本角度选取指标刻画环境规制水平,综合考虑变量内生性和空间溢出性问题,以1995-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空间VAR模型分别对全国整体以及东中西区域环境规制、FDI和对外贸易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就全国整体而言,环境规制与FDI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污染避难所假说"是成立的,并且相邻地区间环境规制行为存在明显的"逐底效应";环境规制效果在我国不同区域具有较强的异质性,在西部地区"污染避难所假说"显著成立,在东部地区却支持"污染光环假说"。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行业异质性的视角,首先构建环境规制、外商直接投资与工业绿色转型的理论框架,并提出理论假说。随后,构建计量模型,设计变量指标,采用省级动态面板数据与系统GMM方法,对理论假说进行检验,并探究空间异质性对三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绿色转型伴随环境规制强度的增加,表现出先降低后上升的U型趋势;中国仍处于U型曲线的左半部分,当前环境规制强度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污染型行业,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证实了"污染天堂假说";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交互效应有助于促进工业绿色转型,环境规制作为外资的重要准入门槛,能引导外资流向清洁生产型行业;空间异质性对环境规制与外商直接投资的交互效应产生重要影响,东部、西部地区交互效应显著地促进了工业绿色转型,而中部与东北地区则不利于工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2.
徐媛媛  龚伟林  魏钢 《商业时代》2012,(18):122-123
本文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内地除北京和上海外的29个省市、自治区的地区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研究中的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划分,对于研究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水平有较大的适用性;文化产业核心层与外围层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且当某一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较低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核心层与外围层相互制约的情形;文化产业规模与政府投入、员工福利收入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从整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本身还不具备明显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对2006-2015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环境规制强度与地区经济增长的效应。实证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中、西部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短期内会抑制经济增长,而中部地区在滞后一期时对经济增长表现为正效应。最后,针对不同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不同效应,给出了制定差别化环境政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经验分析表明,我国农业外资区域分布呈"东多西少"的发展格局,并且不同地区农业外资的行业聚集程度也存在差异。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农业外资区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规模及潜力、农业资源要素、劳动力成本及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已成为我国外资农业区位因素,但农业对外开放程度对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影响效果小,且区位变量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各省的农业外资分布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取2004-2009年地级市以上城市的经验数据,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试图识别出地方政府间环境规制竞争策略及其增长效应。实证结果表明,自2003年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来,地方政府间的环境规制"逐底竞争"不再是全局性问题,而是局部性问题。无论是地理意义上的相邻性地区,还是经济意义上的相邻性地区,唯有中部地区城际政府间的环境规制"逐底竞争"证据显著,其他地区则表现出不同的竞争类型。其中,东部和东北地区城际政府环境规制为"差异化竞争";西部地区则没有明显的环境规制竞争策略。与此同时,政府环境规制竞争对经济增长效应的作用方向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和东北地区环境规制竞争具有显著的正增长效应;中部地区则为负增长效应;西部地区表现为不显著的增长效应。这些研究既为创新各级政府环境治理体制机制提供改进空间,又为推进环境政策差别化机制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李小金 《商》2014,(12):224-225
本文基于中部六省(2003-2011)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中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关系。结果显示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第三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有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引起就业变动的格兰杰原因是产值变动。  相似文献   

17.
有舆论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从东部沿海向内陆地区的推进,外商投资在我国出现了向西部地区发展的势头。客观地分析,这种"势头"其实并不存在,或者说至少在目前还没有出现。"八五"期间,东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占绝对优势"八五"期间,全国共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29739个,合同(章程)外资金额3554.9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41.77亿美元。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个数分别为185111个、31228个、12228个(此外部门1172个)。东部地区占全国的80.57%,分别是中部地区的6倍、西部地区的15倍和中西部地区合计43456个的4倍;东部、中部、西部地区批准外商投资企业合同(章程)外资金额分别为3109.02亿美元、268.05亿美元和129.29亿美元(此外部门48.61亿美元)。东部地区占全国的87.46%,分别是中部地区的11倍、西部地区的24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引进老年抚养比的消费函数,选取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协整检验、面板数据因果检验对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居民的消费水平具有抑制作用,当老年抚养比增加1%时,居民的消费率将下降0.485%;人口老龄化抑制中、西部地区的居民消费水平,促进东部地区居民消费水平;在长期,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水平存在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短期内,全国、中部和西部的人口老龄化是居民消费水平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19.
实现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劳动力充分就业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两个重大课题.本文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就业的影响这个角度,从东北,东部,中部,西部四个地区数据实证分析中论证产业变动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得出对于该结论存在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20.
熊文 《市场论坛》2007,(6):8-10
文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广西环境脆弱性进行了测度,运用格兰杰因果与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广西经济增长与环境脆弱性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广西经济增长与环境脆弱性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关系,但是经济增长与环境脆弱性之间是否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其滞后期数的影响,而且这两者对对方的影响还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广西经济增长对广西环境脆弱的影响要经过一定滞后期才能发生,而广西环境脆弱对广西总体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在相对较早期就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