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随着我国农村小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农业用油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农村成品油市场也将成为今后几年竞争的焦点。因此,加快农村成品油市场的开拓,抢占农村成品油阵地,对石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而发展特许经营则是占领农村成品油市场的有效途径。本文拟对在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2.
2013年我国成品油需求整体温和增长,但增长重心明显向汽油方向倾斜,成品油产量增长较快,国内资源整体富余。展望2014年,国际经济环境将更为稳定,国内经济仍然以稳为主,但不乏结构性亮点。成品油需求也将继续平稳增长。但汽车市场政策压力渐显,汽油需求增速将明显放缓;柴油需求则在工业、农业周期特点的带动下有所好转,综合汽柴煤三大类成品油的需求情况,预计2014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有望达到2.72亿吨,同比增长4.4%,增速较2013年提高0.5个百分点。由于2014年国内新增炼油能力较多,国内成品油供求关系相对宽松,预计全年成品油产量将达到2.88亿吨,需要通过出口和调整炼厂生产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3.
2005年国内成品油市场需求预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4年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汽车工业、航空运输的快速发展以及全国性电力紧张等因素,使成品油市场需求增幅远远大于往年,成品油消费的季节性差别减弱,库存始终处于低位运行,国内柴油生产难以满足需求。2005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全国汽车保有量增长将成为成品油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民航事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但增幅有所回落;农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农用柴油需求将比上年增长;电力供应短缺依然存在,但用于发电的柴油数量将有所减少。预计2005年国内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7亿~1.72亿吨,同比增加8.5%~9.6%。其中汽油消费量5020万~5085万吨,同比增加415万~478万吨;煤油消费量1190万吨,同比增加155万吨;柴油消费量10800万~10935万吨,同比增加757万~872万吨。2005年在市场供需方面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国内成品油零售价格调整节奏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国内成品油质量升级对成品油供应的压力;柴油和高标号汽油的进口以及燃油税的出台时机。  相似文献   

4.
2011年上半年,我国三大类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1.27亿吨,同比增长8.1%,较2010年全年增速放缓3.7个百分点。其中,柴油消费量为8089万吨,同比增长8%;汽油消费量为3744万吨,同比增长8.3%;煤油消费量为845万吨,同比增长8.4%。成品油消费增速稳中趋缓,这既与经济增长、部分刺激政策退出和货币政策收紧有关,又与主要用油行业的运行特点密切相关。上半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同步增长,成品油产量增速与消费量增速相当,供需基本平衡。下半年,世界经济平稳复苏面临的风险增多,国内经济将稳中趋降,汽车、房地产两大消费支柱产业难有明显起色,成品油需求增长将显著回落。预计下半年我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36亿吨,同比增长5%,增速较上半年下降3个百分点;成品油产量约为1.35亿吨,与市场需求量基本相当,全国成品油市场将保持供需基本平衡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2002年国内成品油资源供应总体上保持平稳、消费总量继续保持增长,全年消费柴汽比约为2.03:1,比2001年下降了0.05。伴随着石油石化两大集团控制市场能力的加强,成品油库存至现下降趋势,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投机炒作行为。全年成品油市场价格一路攀升,经营单位的经营利润好于上年。2003年国内成品油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政方针、2003年国家的经济政策、石油石化两大集团的市场控制力和国际油价的波动等。如果国内外不发生大的突发事件,预计2003年国内成品油市场基本面仍将看好,国内成品油消费量增长580万-614万吨,增长幅度为4.88%-5.0%。  相似文献   

6.
2006年我国成品油行业已经处于成长趋缓阶段,由于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成品油行业景气循环仍将处于成长趋缓阶段。工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成品油的需求增长,2006年1~11月汽油、柴油消费量分别为4780万吨、10616.5万吨,同比增长9.1%、6.3%。预计2007年分别为5250万吨和11694.87万吨,同比增长3.96%和2.91%。  相似文献   

7.
在成品油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山东烟台石油分公司根据市场的变化和需求,审时度势,巧施策略,大力开发零售市场,成品油配送也增加了10多万吨,靠零售配送拉动了经济效益的增长。2001年成品油销售同比增长了10.5%,其中零售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了32%。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上半年,中国GDP同比增长11.1%,较2009年全年增速加快了2个百分点,支撑成品油供需基本面向好。中国三大类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1.17亿吨,同比增长13.8%。其中,柴油消费量7489万吨,同比增长16.3%;汽油消费同比增长8.4%。这既与经济增长和相关刺激消费政策有关,又与主要用油行业的运行特点密切相关;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也为上半年中国成品油市场走高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上半年原油加工量和成品油产量同步增长,成品油资源过剩状况加剧。下半年,国际油价总体水平将低于上半年;中国经济和工业生产增长面临回调压力,成品油需求增长将明显回落,预计下半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为1.22亿吨,同比、环比均增长4%。同时大部分新增炼油能力将在下半年释放,供应过剩的局面将继续强化。建议国内石油企业认清市场形势,及早做好应对措施,力争实现成品油资源生产和销售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9.
四川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大省,2000年以来,其成品油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而高速增长,消费弹性先升后降,消费强度逐年下降。“十二五”期间,预计全省成品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将逐年降低,2015年成品油消费量或将超过1000万吨;需求柴汽比开始由升转降。从供应格局看,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是四川成品油市场的主、辅供应商,社会经营单位和地方炼厂起补充作用。从运输方式上看,主要依赖铁路和管道,公路和水路运输比例较小。为了提高未来的成品油供应安全程度,建议四川省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石油储备体系建设,加快铁路网和成品油分支管线网络建设,同时大力发展“油改气”与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  相似文献   

10.
2010年,中国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表观消费量达到2.46亿吨,同比增长11.8,高于过去10年8的年均增长率。分品种看,汽油消费量为7118万吨,同比增长7.4;柴油消费量为15729万吨,同比增长13,为近5年最高增速;煤油消费大幅增长17。国内成品油市场供需宽平衡,地方炼厂竞争力继续增强,成品油产量显著增加。2011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增速略有放缓。预计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将达到2.64亿吨,同比增长7.5。其中,汽油消费增长9.3,柴油消费增长6.6,煤油需求增长8.7。全年替代燃料替代汽柴油量将达到930万~940万吨,较上年增加近200万吨。国内一次加工能力将新增约4000万吨/年,达到6.6亿吨/年,成品油产量达到2.63亿吨,市场将略呈供需紧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2013年,中国经济形势将略好于2012年,但回升幅度非常有限,预计GDP同比增长8.0%。三大类成品油需求量将达到2.65亿吨,同比增速为5.6%,其中汽油需求同比增速回落至5.8%,柴油需求增速回升至5.1%,煤油需求增长8.4%。2013年替代燃料量将达到1120万吨,同比增长13%,但占成品油需求量的比例仍将在5%以内,对成品油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2013年国内主营炼厂一次加工能力将出现近5年来的最大增量,按发改委统计口径(含主营炼厂和部分地炼)的炼油能力将突破5亿吨/年,国内成品油产量预计达到2.68亿吨,高于需求量约300万吨,市场供需保持宽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2.
国内成品油市场回顾及1998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内成品油需求呈上升趋势,预计需求总量将达到8800万吨左右,比1996年增加540万吨,增长6.5%。1997年,国内汽油市场供需相对平稳,市场价格变化不大,无铅汽油和高标号汽油的推广有了长足的进步;受国际市场价格下降、进口失控、非正规渠道走私冲击等因素的影响,柴油市场呈现出资源供大于求、价格自高峰下跌后一直在谷底徘徊、库存逐月上升的局面。预计1998年国内成品油市场将呈现出以下特点:市场需求将继续保持增长的态势;成品油流通体制及组织形式将发生较大变革。  相似文献   

13.
2016年,中国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产品在内的石油净进口量上升9.9%,至3.783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67.3%。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两大集团炼厂加工量连续两年下降,但地方炼厂大幅提高开工率和国内油田产量下降使得原油进口量再攀新高,达到3.810亿吨。2016年,中国成品油净出口量为2045万吨,柴油成为成品油出口市场的主要品种。在化工产品和汽油调合组分原料需求的推动下,2016年中国液化石油气进口量创纪录地达到1612万吨。2017年,中国经济仍旧处在下行压力下,成品油需求将继续低速增长。增加进口原油加工量,进一步扩大成品油出口,仍将是炼厂维持正常运营的出路。进口液化石油气市场将进入稳定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成品油市场2009年回顾与2010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和主要用油行业增速放缓,成品油(汽油、柴油、煤油)需求增速明显下降,全年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21亿吨,同比增长2.5%,远低于2000-2008年8.4%的平均增速,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低.全年汽油表观消费量6704.9万吨,同比增长5.5%;柴油表观消费量1.39亿吨,同比下降0.2%;煤油表观消费量1497万吨,同比增长17%.2009年中国炼油工业逆势上扬,成品油产量2.28亿吨,同比增长9.4%,远高于2.5%的成品油消费增速.成品油市场由金融危机前的"供应偏紧"转为"供应宽松".中国推出新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国内、国际油价联动更为密切.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继续向好,汽油需求将保持平稳增长,柴油需求增速大幅回升,煤油需求增速回落.国内炼油能力继续扩张,成品油供应能力进一步增加.预计2010年中国成品油表观消费量2.38亿吨,同比增长7.7%;成品油产量2.43万吨,同比增长6.7%,市场仍将延续"供略大于求"的态势.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2004年,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以及发电、运输业对燃料的需求激增,使中国石油进口量在国际油价创历史新高的情况下仍大幅上升。原油进口量突破1.2亿吨,增幅达34.8%;成品油进口量首次超过5700万吨,增幅达34.1%;原油和成品油净进口量达到创记录的1.437亿吨,加上LPG和其他石油产品的净进口量,石油净进口总量高达1.515亿吨,同比增长45%,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接近50%。2004年,中国石油进口总额高达431.5亿美元,同比增长112.56%。由于国内炼厂脱硫能力的限制,来自中东的原油占进口原油的比例有所减少,俄罗斯和非洲石油所占比例增加。2004年,中国从多年的柴油净出口变为净进口,柴油进口量比2005年骤增2.24倍,全年净进口量达到211万吨。燃料油进口量增长28.4%,达3050.9万吨,与此同时,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度减少。展望2005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长的旺盛势头可能因经济增长放缓而有所减弱,但运输燃料需求的增长仍将强劲,预计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将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6.
哈萨克斯坦成品油市场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超  郭沂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5):59-63,111,112
哈萨克斯坦成品油消费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受哈国炼厂技术设备陈旧、轻质油品产出率偏低以及哈国政府对成品油经营实施许可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哈成品油市场一直处于供需失衡的状态.近年来哈国政府逐渐强化对成品油市场的宏观调控,使得该行业呈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共同交互的形态.为规范成品油市场,哈政府陆续修订、颁布了一系列财税和法律政策,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哈成品油市场呈现需求增长迅速、消费区域相对集中两大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炼厂开工率低和加工深度不足导致市场供需失衡;市场机制受到人为扭曲;成品油物流基础条件较差;成品油流通环节中间商泛滥.未来哈国政府将增加石化行业投资,提高原油加工深度,扭转供需结构失衡状况,并在“俄白哈关税同盟”框架下推进成品油共同市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7.
三季度中国经济继续回升,带动国内石油需求较快增长。受资源条件限制,国内原油产量增长有限;而在石油需求强劲增长、原油加工能力增加、炼油利润得到保证等因素影响下,原油加工量和多数油品产量都较快增长;石油进出口继续大幅增长;国内油品市场价格波动下跌。四季度国内石油市场基本面将支撑石油需求较快增长。而在石油需求增长的带动下,成品油产量和石油进口量也将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国内原油产量1.9亿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净进口原油1.93亿吨,同比增长10.2%。其中,四季度净进口原油5100万吨,同比增长18.7%。  相似文献   

18.
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了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周期,成品油市场也随之出现显著调整,需求增速不断放缓,消费柴汽比持续走低。预计全年国内成品油消费量2.71亿吨,同比增长2.7%,增速较2013年下滑近半。同时随着泉州和四川等两座千万吨级炼厂的投用,成品油产量增长较快,成品油市场供过于求态势明显。展望2015年,世界经济在分化中逐  相似文献   

19.
张云波 《化工管理》2022,(17):83-8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可燃液体燃料需求不断增长,成品油及原油的储存量也在增加,大型可燃液体罐区日益增多。成品油等可燃液体不同于其他液体燃料,绝大多数可燃液体具有易燃、易爆和危险性强等特点,一旦发生泄漏或燃爆等事故,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消防系统的组成,以工程实例为切入点,提出做好其消防和安全系统的规划和设计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2005年中国石油进出口状况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2005年,在国际高油价的影响下,中国的石油净进口量(包括原油、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和其他石油产品)比上年下降了5.2%,降为14361万吨。国内石油产量增长加快,使得原油净进口量仅增长1.4%,达到11902万吨;进口燃料油和采油大幅减少,汽油和柴油出口增加,成品油净进口量比2004年的2642万吨减少53.9%,降至1746万吨;高价格还抑制了对进口液化石油气的需求,进口量5年来首次下降,由638.61万吨降到614.12万吨。乙烯新装置投产使石脑油进口大增,2005年全年的进口量同比增长5.86倍。石油净进口额比上年增长14%,达到491.97亿美元。展望2006年,建立节能型社会的需要将推动成品油价格机制的改革;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使石油消费量的增长比2005年有所加快。预计2006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增长6%,达到3.33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在2005年暂时降低后,2006年将稍有回升,但可能仍低于2004年的4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