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治理公款消费与抑制通货膨胀王延龙1994年。我国高达21.7%的物价涨幅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于产生通胀的原因以及控胀的对策,经济理论界的讨论十分热烈,这方面的文章时常见诸报刊,为党和政府制订控胀措施提供了理论借鉴.但是,笔者感到,近年来有关理论...  相似文献   

2.
吴畏 《中国市场》1998,(7):11-13
<正> 关于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的问题,经济界、理论界争论已久,有的说“汽车”,有的说“住房”,尽管政府领导人多次明确表态:新的增长点是“住房”,但争论并不因此而减少多少。要认清什么是中国经济真正新的  相似文献   

3.
扭转我省市场物价持续负增长的对策建议●熊经肇对于当前陕省市场物价出现的持续走低状况,理论界和一些实际工作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法不一。究竟如何看待当前的市场物价持续走低,我们的看法是其弊大于利,应尽快扭转市场物价持续负增长的局面,以启动我省经济进一...  相似文献   

4.
赵伟 《大经贸》2011,(1):15-15
近段时间以来,国内经济界围绕通胀话题有许多说法,其中不乏误导性的。最具误导倾向的说法之一,是说目前通胀并非中国独有,而带有国际性!由此给公众甚至地方官员的印象是,似乎全世界的物价都在看涨。而给地方决策层的误导是,似乎此次通胀与2007至2008年相似,也带有"输入式"特征!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如若睁大眼睛看看中国之外的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5.
物价对居民收入结构的影响陈志国经济增长同时伴随着高物价上涨。从1993年起我国物价涨势凶猛,呈逐月攀升之势。物价问题继1988年又一次成为经济稳定发展的主要威胁因素,引起各界关注。物价上涨的成因很多,理论界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刻的分析和研究。本文只就物价...  相似文献   

6.
香港经济在经历亚洲金融危机长达两年的煎熬之后,终于迎来复苏的黎明。港府财政司司长曾荫权指出,经济复苏首先是出口带动的,但私人消费和零售方面的增长也很稳定。旅游业、股市也相当活跃,没有任何泡沫在内,亦没有任何通胀压力。香港经济界人士对未来经济走势持乐观看法,预计2000年经济增长可达5.5%。  相似文献   

7.
有些西方经济界人士认为,多数西方国家正在进入一个低通胀的新时期,事实上,从1985年至今,OECD国家多数年份通胀都低于5%,但很多发展中国家则在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比较产重的通胀。本文从东亚国家通胀的经历及其一些新特征分析认为:经济发展的“二元结构”是诱发通胀的直接原因,其次国际因素、东亚国家的经济与西方国家的差距减少、某些特定的资源或生产要素的瓶颈作用等屯是造成通胀的原因,另外从需求角度看,需求增大,导致供不应求也引发了通胀。但通胀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为此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如何稳定物价是包括经济界在内的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针对当前行政收费项目过多、过乱的现实问题,运用经济分析的方法,探寻行政收费在微观上和宏观上与物价总水平的关系和影响机制.提出行政收费总量控制的必要性和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9.
《中国市场》2008,(33):43-43
瑞士信贷董事总经理、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日前在“21世纪房地产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除了能源通胀、食品通胀之外,中国还有第三块通胀——“工资通胀:这是美国、欧洲、日本所没有的。工资与物价的攀比上升,是导致上世纪七十年代滞胀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陶冬 《新财富》2010,(12):40-40
最近4年,中国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通胀预期再起,物价攀升,成为2011年经济最大的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11.
苏创  马青  徐放 《新财富》2007,(5):20-23
今年以来,在诸多宏观变量中,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通胀的走势。过去4个月的物价走高提高了投资者对通胀的警惕。但是大家同时也怀疑目前的通胀能否持续。周小川行长近期在参加泛美开发银行年会时表示,虽然过去4个月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但并不说明中国经济存在中期通胀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陈云当年用过的"伊拉克蜜枣"的办法,今天还管不管用?在目前的情况下,还有没有"伊拉克蜜枣"?通货膨胀的本质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但是,表现出来并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的,则是物价的上涨。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究竟怎样处理物价问题,才能比较有效地抑制通胀?流行之见,管物价就是治通胀,反过来治通胀就是管物价,来来回回是一回事。  相似文献   

13.
今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是“防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防物价由结构性上涨变为明显的通胀”。社会上、学术界有“保增长、还是保物价”这样的争论。许多人感觉当前最重要的是抑制物价,要把经济增长速度适当调整下来。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当前要紧的是防止经济下滑,保持快速增长,而抑制物价上涨则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14.
陈志龙 《华商》2013,(8):12-12
7月份CPI于8月9日公布,同比增长2.7%。从数据看,在实体经济疲弱之际,物价形势似乎仍然温和,通胀并不严峻,但数据反映的物价现状与现实相比,偏离度越来越大,与百姓感受日益拇大。物价到处“鼓包”,靠一头猪、一只鸡来管控物价,几成笑谈,探讨对CPI进行“修复性矫正”和系统性改革,足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诸建芳  俞技峰 《浙商》2008,(9):27-27
从今年的情况看,出于物价压力进行的反通胀以及出口的趋势性减缓,今年总体的经济情况会比去年差,企业盈利也会相应下滑。  相似文献   

16.
余丰慧 《华商》2010,(12):11-11
面对物价飞涨,通胀加剧,中央政府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平抑物价、遏制通胀,包括提出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去年物价涨幅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有专家认为,全球新一轮通胀已经启航,并有可能在2008年发威。通胀不仅牵动了中国"经济神经",且遏制通胀,已演变为全球行动。  相似文献   

18.
张宁 《新财富》2011,(1):46-47
中国2011年上半年将以应对通胀为主题,年中会出现一个由于调控通胀而造成的经济增长凹地.而一旦物价企稳.下半年就可能处于经济减速后重新启动的准备之中。不过,美欧日等国随时可能危机复发,可能使中国调整政策。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2011年应会允许人民币升值5%。  相似文献   

19.
物价为什么要稳定?能不能稳定?这本来已是基本解决的问题。但近几年来由于价格改革乃至整个经济改革中出现了物价上涨的情况,有的同志对稳定物价方针是否可行、是否可取表示怀疑。对此,我想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加强公众通胀预期管理的必要性与通胀预期决定机制不明确的矛盾突出.本文认为通胀预期除了受客观的经济现实影响,也会受到媒体的舆论引导,因此,提出了媒体有关物价报道的频率和强度会影响公众通胀预期的假设.为了验证该假设,本文将中国人民银行的“居民储蓄问卷调查”的定性数据转换为定量的预期通货膨胀率,选取《人民日报》作为媒体的代表,按季度统计所有关于物价报道的篇数,使用最近十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了媒体有关物价的报道频率对公众通胀预期存在正向影响的结论,并分析其成因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