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林臻 《发展研究》2004,(3):21-22
为解决原NET和SFAQ两网历史遗留问题为契机,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01年7月16日推出了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俗称三板),并且很快赋予了该系统退市通道的作用。当年12月10日,PT水仙作为退市公司首家成功进入三板市场,此后PT金曼和PT中浩也于2002年9月和10月相继挂牌。  相似文献   

2.
刘纪鹏 《经济》2015,(Z1):98
回顾新三板发展轨迹,旧三板市场本是中国定向募集的法人股关闭后安放退市企业的"垃圾桶"。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而称为"新三板"。三板市场的建立有助于我国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但也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回顾新三板发展轨迹,旧三板市场本是中国定向募集的法人股关闭后安放退市企业的“垃圾桶”.2006年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股份系统进行转让试点,挂牌企业均为高科技企业而不同于原转让系统内的退市企业及原STAQ、NET系统挂牌公司,故而称为“新三板”.  相似文献   

4.
“三板市场”是投资者对券商代办股份转让业务的一种俗称,从2001年7月大自然股票第一个进入三板市场进行股份转让到现在,已经有近3年时间。期间,它先后接纳了24家公司的27个股票开展这项业务。三板市场的这种扩容速度不能算快,但不管怎么样,毕竟现在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并且在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05年11月25日,退市后的数码测绘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三板”挂牌,虽然股票退市,转上“三板”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但是ST数码的经历,还是让人唏嘘不已,因为将它始乱终弃,最后推上退市之路的,既不是资本玩家,也不是民营股东,而恰恰是国资大股东。  相似文献   

6.
闻志 《资本市场》2006,(1):98-100
2005年11月25日,退市后的数码测绘在代办股份转让系统“三板”挂牌,虽然股票退市,转上“三板”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但是ST数码的经历,还是让人唏嘘不已,因为将它始乱终弃,最后推上退市之路的,既不是资本玩家,也不是民营股东,而恰恰是国资大股东。  相似文献   

7.
创业板推出近二周年以来,退市机制一直就成为市场人士以及证券市场管理层无法回避的一个话题。因创业板直接退市是不同于主板的一种制度安排,即公司退市后不强制要求进入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如符合代办系统条件,退市公司可自行委托主办券商向中国证券业协会提出在代办系统进行股份转让的申请。对中国证券市场中的创业板作出较为系统的分析,并作出了退市机制的出台有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这一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刘纪鹏 《经济导刊》2002,(11):68-72
我国新近开办的股份代办转让系统被大家俗称为三板市场。对于它的目标、功能定位和组织监管等问题,市场参与各方认识不一。为此,本刊邀请股份制专家刘纪鹏先生撰写此文,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钟扬 《新经济》2016,(6):69-72
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与沪深证券市场的主板、中小板及创业板市场有所差异,在股份转让模式上接近于一些券商提供的股权转让服务,与原三板市场有所区别,通常被市场各方称为"新三板"。推出新三板原是为了对三板市场进行一次扩容实验。然而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新三板逐渐成为我国场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呈现出向全国推广的态势。回顾新三板的发展历程,了解其功能及发展趋势,不仅有助于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推动全国高科技产业更快发展,对于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资讯     
建议多登些解惑性的好文章 我是贵刊一位忠实的读者。近日读了贵刊全面改版后的最新一期杂志,备感欣喜,由衷地为贵刊的创新精神所感动和折服。 作为一名证券公司的分析人员,对杂志中的部分栏目,特别是“资本市场”栏目特别感兴趣。因为贵刊刊登的文章相对于其他证券类刊物而言,有较强的学术性,同时又不失可读性。比如最新一期杂志上刊登的著名股份制专家刘纪鹏的文章“解剖三板市场”,读后让我受益匪浅。 我们平常说的国内的“三板市场”即股份代办转让系统。系统推出之初主要是为了解决STAQ、NET历史遗留问题和主板上市公司退市后的流通问题。因而,目前在“三板”上市的主要是一些业  相似文献   

11.
《经济》2014,(5)
正日新月异,用来形容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以下简称"股份转让系统"),截至目前是最恰当不过的了。回顾过去的半年时间,无论从政策出台、规则配套、企业挂牌及再融资都不遗余力地展现了朝气和活力。作为资本市场服务从业人员,也充分体会到了有如春天般的生机盎然。2013年12月13日,《国务院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国发〔2013〕49号开宗明义,充分发挥全国股  相似文献   

12.
从2001年老三板的成立,到2006年中关村园区的试验,再到2012年新三板的正式挂牌,三板市场经历了无数次变革。在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格局下,新三板需要一次再出发。  相似文献   

13.
谢长艳 《经济》2012,(9):101-103
"新三板扩容的脚步,正如我们所预期的,在一步步向前推进。后续还会有更具体的制度和措施出台。预计9月份会接受外地园区企业的挂牌申请材料,明年将正式扩大范围。"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转让部总经理程晓明在接受《经济》杂志记者采访时说。从2006年开始,以新三板为代表的场外市场建设至今已有6年之久。这些年来,程  相似文献   

14.
谢长艳 《经济》2013,(Z1):125-127
2月8日,《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试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细则(试行)》等五大规则发布。"新三板新规的出炉,突破了200人的限制,拆细交易起点至1000股,向个人投资者和机构开放,可IPO。这春天的故事,不仅对新三板、证券市场有重要意义,更是国家创新战略、历史机遇的到来。"西部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代办股份转让部总经理程晓明说。"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新三板试点范围。"中国  相似文献   

15.
新三板市场是指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报价转让系统,定位于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组成部分。自2010年青岛市开始新三板试点工作以来,已有多家企业在青岛新三板市场挂牌,但仍存在着流动性差、交易量低等问题。文章运用访谈方式对青岛市新三板市场制度设计方面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融资主体范围、投资者引导以及转板机制完善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我国场外证券交易市场现状的分析,结合我国目前的国情,提出了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的初步构想及促使其功能完善的制度设计.我国场外交易市场定位为中小企业、创业企业股份的流通场所,准确来说是为公开发行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和非公开发行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转让提供服务;作为资本市场的塔基,场外交易市场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统一的全国性的场外交易市场,以目前的代办转让系统为依托进行改造,二是大区域的产权交易中心和各级地方产权交易中心.目前,我国场外证券交易市场融资功能受限,规模萎缩,流动性差,要完善其功能我们需要对场外证券交易市场进行全方位的制度设计,包括交易制度、转板制度、监管制度等.我国场外证券交易市场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就是要解决非上市公众公司发行、流通与交易问题,而其核心却是要建立规范有序、公正透明的场外交易场所,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场外交易场所或完成与交易所市场的对接.  相似文献   

17.
资本市场从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考核,世界上最完善的当属美国,我们应借鉴美国OTC市场的经验,要构建和发展我国的OTC市场,应从制度设计入手进行明确定位,在目前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和地方产权交易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做市商制度,探索OTC市场的运作模式,并不断完善OTC市场的监管制度和信息披露制度。  相似文献   

18.
张军红 《经济月刊》2014,(1):124-125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均可通过主办券商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份,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至此,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已成为继沪深两市之后,第三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为使中小企业深入了解“新三板”的实务操作知识及相关政策,提高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能力,2013年12月20日,由《经济》杂志社主办,  相似文献   

19.
《经济》2014,(1):124-125
正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均可通过主办券商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份,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至此,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已成为继沪深两市之后,第三个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性证券交易所。为使中小企业深入了解"新三板"的实务操作知识及相关政策,提高中小企业上市融资能力,2013年12月20日,由《经济》杂志社主办,中经恒兴(北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的中国资本市场弥漫着创新的气息。新年伊始,几经波折的股指期货、融资融券就在国务院原则同意下火速推进。随后,在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上,证监会部署2010年重点工作时又提出,制定代办股份转让系统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