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县域国土面积大,人口多,GDP占全国总量的50%以上,因此,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如何使县域经济的发展能更好地作用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和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探索县域经济发展规律,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县域经济发展,借鉴最发达县域经济的发展,了解最发达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挫折、取得的成绩、总结的经验,认真地借鉴、吸收、筛选,精心地研究、规划、实施,将对湟中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昆山市(江苏省苏州市下辖的县级市)借助其毗邻上海的优势成为台商聚集的新高地后,苏州部分地区依托苏南发展乡镇企业时创造的良好基础,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创造出一个新的区域发展模式。再经苏州工业园区、苏州新区和太仓(苏州下辖县级市)、吴江(苏州下辖县级市)等地的深入演绎,这一模式被称为“苏州模式”。“苏州模式”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理想样本。借鉴“苏州模式”,对推动我区边境地区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 美国"双赤字"是指美国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同时存在的现象,双赤字的产生既是一个单个累积的过程,又是一个相互叠加的过程。在美国经济发展史上,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开始出现双赤字。之后,双赤字逐年上升,并一直延续到90年代中期,在这段时期,双赤字一直是美国最主要的经济问题之一。1986年.美国双赤字达到高峰,总额占 相似文献
4.
生物质能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而贮存在生物质内部的能量。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对于替代化石能源、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早在20世纪90年代云南省就已开展了生物质能的研发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2006年12月,云南省政府与中石油就发展膏桐(小桐子)生物柴油基地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 相似文献
5.
赵平 《发展规划与结构调整》2006,(2):9-51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但长期以来粗放型增长的现实表明,我国科技发展不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需要。技术水平低,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弱,制约着我国经济效率的提高和增长潜力的进一步发挥。为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推出一些国家在提高创新能力、培育知名品牌方面的做法,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正> 我国人口大部分生活在县域经济圈内,农、林、牧、副、渔基本都在县级范围以内,县工业在各省、市、自治区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发展“一域一品”经济格局,是加快县域经济,特别是贫困县的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7.
县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国家政权得以稳固的重要基石。在我国加入WTo、融入世界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因地制宜地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解决好县域经济规模小、外向度低、产业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美国是当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之一,其在经济发展方面有独到的成就,现借鉴美国的经验,结合在美国学习、考察的观察与思考,就如何发展县域经济谈一点个人的认识。即:发展县域经济要全力抓好“五个必须”。 相似文献
8.
9.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县域经济不发达是云南的—大省情。云南现有县区级行政单位129个,其中市辖区10个,县及县级市119个。119个县市中的绝大多数是农业弱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和农民生活水平低、生活质量差的县。2001年,119个县的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95%、拥有全省96%的耕地、人口占全省的84.7%,但仅创造了全省60.1%的国内生产总值。据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测评,2000年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指数为全国倒数第3位,比西部平均值还低2.3个百分点:2000年云南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第23位,只有上海的1/3,没有—个县市进入竞争力百… 相似文献
10.
我国幅员辽阔,每个县域所处的行政区位、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等各不相同,在制定经济发展对策时,必须正视客观存在的多样性,因地制宜,走符合自身实际、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永福县既没有沿海的区位优势,也没有太多的资源优势,尚属于一个传统的农业小县。2005年以来,永福从实际出发,继续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使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1.
12.
辽宁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县域经济发展模式选择的核心是确定主导产业。本文通过区位商的方法.计算确定了辽宁44个县域的主导产业..进而将其划分为第一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第二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第三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混合型的发展模式等四种模式.并探讨了这四种县域发展模式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县域"和"县域经济"是中国国情条件下特有的概念,本文在简单分析了县域经济与旅游业的关系后,阐述了旅游业对县域经济的作用。然后,提出了推动县域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旅游"发展观念——强调旅游业与当地其他产业的交汇融合,谋求整个旅游产业系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和与整个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最后,对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提出了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善奎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8,(9):50-53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除少数年份外,德国经济一直保持稳健发展,物价稳定、劳资关系和谐、收入平等、地区间发展平衡,始终是世界发达经济体的典型代表。期间,德国在经济发展战略方面有三次转型。第一次经济发展战略转型(1945~1970年),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型。第二次转型(20世纪90年代中期),从传统工业生产为主导向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新经济产业为核心转型。 相似文献
15.
16.
凭借工业园区品牌吸引投资、快速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是"五点一线"七个地区取得突破性发展的制胜法宝.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对全省经济的快速跃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正在不断发生变化。新形势下,进一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认真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深圳.珠海的发展带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高速发展.形成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经济发展浪潮,90年代,浦东开发带动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迅速发展,形成中国经济第二次发展浪潮。21世纪的头10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京津冀蒙鲁的整合和协作.将带动环首都地区的快速发展.从而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次浪潮,首都经济圈继珠江三角洲经济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之后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不同时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是完全不同的.20世纪80年代末以前,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政府对经济管制的放松,来自对企业与民众激励机制的改变,正因如此,带动了整个社会生产率的大幅提高.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经济生活中短缺现象基本上得到缓解,消费品的需求缺口也基本上得到满足,甚至有些产品出现了剩余,但国内大量的重复投资活动并没有停止,这必然会造成生产设备使用率下降、产品严重的供过于求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企业开始走向拓展国外市场来缓和内需不足之路,在出口贸易方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