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博览》2010,(9):6-7
绿色信贷源于国际上公认的“赤道原则”。所谓“赤道原则”是指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西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在伦敦制定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项目融资指南》。该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进行项目投资时,  相似文献   

2.
论赤道原则的脆弱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国际项目融资的行业基准,赤道原则集中体现了商业金融机构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愿景。本文在简介赤道原则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分析赤道原则现行规定的内在缺陷与执行困难,阐释赤道原则的脆弱性,既为今后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赤道原则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赤道原则金融机构(Equator Prineiple Financial Institutions简称EPFIS)切实履行自我承诺提供有价值的执行建议。  相似文献   

3.
知识窗     
“赤道原则”的渊源及其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一“赤道原则”的内涵和意义 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简称EPs)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  相似文献   

4.
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简称EPs)原名为"格林威治原则".2002年10月,荷兰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在伦敦主持召开了一个由9个商业银行参加的会议,讨论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5.
张坤 《银行家》2012,(4):18-20
正"赤道原则"(Equator Principles,EPs)是用于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交易中的社会风险和环境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其主要目标是提供一套支持负责任的尽职调查的最低标准。其中"项目融资"的定义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巴塞尔Ⅱ)》保持一致。该准则为"赤道原则金融机构"(EPFIs)提供了建立健全内部社会风险和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的基准,被誉为项目融资领域社会风险和环境风险管理的"黄金标准"。金融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择采纳赤道原则。  相似文献   

6.
“绿色”理念已逐渐被国人所认同,“绿色”行动也在逐渐被诸多机构和企业所推进。我们看到,自2003年6月IFC等金融机构推出“赤道原则”以来,全球已经有63家金融机构宣布采纳“赤道原则”,而中国的兴业银行是全球第63家,也是中国第一家宣布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采纳“赤道原则”的金融机构(EPFIs)形成了一个联盟,那就是拒绝为违反赤道原则相关的社会、环境政策和程序的项目贷款。而赤道原则采用IFC的社会和环境标准,也充分体现了IFC的领导能力。为此,《国际融资》杂志记者采访了IFC执行副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拉尔斯·特内尔(Lars Thunell)  相似文献   

7.
对环境和社会负责,是项目融资过程中必须研究分析的基础工作,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制定的赤道原则为项目融资提供了新的行业标准,本文通过对赤道原则的思考和分析,为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推行“赤道原则”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绿色信贷”政策的逐步推广,作为国际间金融机构公认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行为准则——“赤道原则”日益受到国内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对“赤道原则”有关规定进行解读的基础上,阐述了推行“赤道原则”的重大意义.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推行“赤道原则”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绿色理念引领低碳金融发展——访兴业银行董事长高建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业银行,中国首家赤道银行!”虽然这句广告语已经家喻户晓,但对于何谓赤道银行大家却有点“雾里看花”。其实,赤道银行指宣布在项目融资中采纳“赤道原则”的银行。而“赤道原则”就是参照国际金融公司(IFC)的可持续发展政策与指南建立的一套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旨在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和社会风险,倡导金融机构对项目融资中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尽到审慎性核查义务。  相似文献   

10.
借鉴国际经验 完善绿色信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色信贷源于国际上公认的"赤道原则".所谓"赤道原则"是指2002年10月世界银行下属的荷兰银行、巴克莱银行,西德意志银行,花旗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在伦敦制定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项目融资指南>.该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在进行项目投资时,要对该项目可能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估,并且利用金融杠杆促进该项目在环境保护以及周围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胜  冯守尊 《新金融》2009,(8):25-29
作为商业银行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环境与社会风险的行业基准,赤道原则在项目融资实践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围绕赤道原则的自愿承诺性,通过概述人权与环境中心利用赤道原则阻止两家赤道原则金融机构为乌拉圭Orion纸浆纸张厂项目提供融资的申诉活动,分析赤道原则申诉机制在项目融资争端解决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揭示出赤道原则的功能与价值,为今后进一步完善赤道原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赤道原则(简称EPs)已成为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被多家金融机构承诺接受并成功运用于国际实践中。本文简述赤道原则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及其接受程序,并就其国内外具体实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赤道原则(简称EPs)已成为判断、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的一个金融行业基准,被多家金融机构承诺接受并成功运用于国际实践中。本文简述赤道原则形成与发展、主要内容及其接受程序,并就其国内外具体实践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4.
赤道原则是判断、评估和管理与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风险的一套自愿性金融行业基准。赤道原则的实施有利于商业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提高声誉,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和提高经营效益。本文从赤道原则的内涵和实施意义出发,分析了赤道原则本土化过程中可能面临的观念障碍、法律障碍、人才障碍、操作障碍、政府障碍及监督障碍,并提出了赤道原则本土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际项目融资的行业基准,赤道原则集中体现了商业金融机构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愿景。本文在简介赤道原则运行机理的基础上,分析赤道原则现行规定的内在缺陷与实践中的执行困难,提出金融机构在诚信执行赤道原则方面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项目融资中的“赤道原则”(the Equator Principles,简称EP),是世界主要金融机构为了回应环境保护组织和社会团体的批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IFC)的政策和指南制定的一套非官方的自愿性规定,其目的在于管理和改善与国际项目融资有关的社会和环境问题,以回应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金融机构的内外部压力。  相似文献   

17.
国内金融机构接受赤道原贝的问题与实施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斌  赵洁  薛成容 《新金融》2009,(2):33-36
随着我国绿色信贷政策方向的逐步明朗和深入,作为国际间金融机构公认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行为准则--赤道原则日益受到国内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2008年10月31日,兴业银行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宣布采纳赤道原则,与此同时,国家开发银行、建设银行等国内金融机构也相继表态要接受赤道原则.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金融机构采纳赤道原则,不仅要考虑单纯的环境因素,还要协调发展优先与环境保护,做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国际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标准:赤道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长龙 《金融论坛》2006,11(5):45-51
赤道原则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决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确定的金融行业基准。它广泛运用于国际融资实践,并发展成为行业惯例。实践中,赤道银行的中心工作是审慎性审核调查,它们实际上成了环境和社会保护的民间代理人,非政府组织是监督赤道原则实施的主要力量。中国银行业接受赤道原则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声誉、市场份额、竞争环境、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等都将大有裨益,并最终促进金融的和谐发展,但赤道原则要移植并扎根于中国,还需要一个合适的金融生态环境,为此,银行还要做很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9.
赤道原则是金融机构在项目融资时对环境保护和社会发展方面所遵循的标准。国际先进银行采用赤道原则的实践表明,赤道原则有利于商业银行降低项目融资风险,改善内部管理体制和经营绩效,提高银行的社会声誉。我国金融机构应从内外两方面积极适应赤道原则。通过提供卓越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来发挥影响力,支持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赤道原则是由世界主要金融机构根据国际金融公司和世界银行的政策和指南建立的,旨在决定、评估和管理项目融资中的环境与社会风险而确定的金融行业基准。它广泛运用于国际融资实践,并发展成为行业惯例。实践中,赤道银行的中心工作是审慎性审核调查,它们实际上成了环境和社会保护的民间代理人,非政府组织是监督赤道原则实施的主要力量。中国银行业接受赤道原则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声誉、市场份额、竞争环境、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等都将大有裨益,并最终促进金融的和谐发展,但赤道原则要移植并扎根于中国,还需要一个合适的金融生态环境,为此,银行还要做很多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