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喜勇 《中国广告》2003,(12):30-31
1999年在广州,我加入当时的广东智威汤逊广告公司,担任创意总监一职,开始自己广告生涯中,第一次做4A公司的创意总监的时期。成为当时智威汤逊广东办公室的创意总监,这意味着开创了智威汤逊全球20多家分布世界各地的办公室有了第一位中国大陆的本土人开始担当此职的历史,同时对中国最早进入国际4A接受系统训练的员工而言,我是第二个晋升创意总监的(第一位是我在奥美的搭档黎音,在这  相似文献   

2.
熊超 《中国广告》2003,(6):48-49
来盛世不久即接到一个创意简报,为《北京青年报》做系列形象广告。当时第一反应这是一次好机会,因为北青报较少打广告,其发行量之大、涉及面之广,给这案子添了许多局限。要做好,既要有创意,又要以崭新的角度诠释北青报这个形象,不但要突破以往那些传统,又要大众化。对我来说,意味着接到的是一份既有吸引力,又头疼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喜勇 《中国广告》2003,(1):104-104
上世纪1999年8月,我在广东智威汤逊广告公司任创意总监,应某广告杂志3月刊之约,为其做一则杂志内页广告。我用镜面玻璃卡做,配以"三个月照一次镜子,是应该的"文字。意指忙碌的广告人再忙也别忘了去看这本杂志,去看看自己,和同行的各种嘴脸。这是一次即兴的创意表现,我们暂且不论这张稿子的创意如何。就用它来作例子,与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多年来工作的体会与心得。从创意本身来讲,它无非是"概念"与"点子"两部分而已。"概念"即是我们大家常讲的"idea",指想法、意念。"点子"可以理解为如何执行,是用来表现创意本身,两者的侧重点完全不同。每张稿  相似文献   

4.
广告的未来在哪里?创意的未来在哪里?也许,艺术将会带领我们走进一片新天地。吴晓波:这一次的论坛是我接触的广告业论坛里第一次把"技术"作为关键词的论坛,所以,这次论坛对大家来说有非常大的意义。我将给大家引荐两位年轻的艺术家,两位艺术家跟我是同一个属相——都属牛。  相似文献   

5.
创意产业的慨念最早出现在1998年出台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中,该文件明确提出,“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依据David Thirsby 1997年的说法,创意产业具有三大特色:第一,文化创意产业活动会在生产过程中运用某种形式的“创意”;第二,文化创意产业活动被视为与象征意义的产生与沟通有关;第三,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品至少有可能是某种形式的“智能财产权”。  相似文献   

6.
黄国雄 《中国广告》2003,(12):20-20
什么事情都会有第一次!第一次总让我有点紧张,因为不知道自己做得好不好。不管做什么事,我总会尽力把它做好。就因为要把事做好,做得更好,往往我会先做些准备工作。我相信有好的准备就会有好的开始。就像我第一次做创意总监:也就是在香港的时候,我已有了充分的准备,10年的广告经验。从完稿员做到创意组长的基础足够让我能够应付当时初  相似文献   

7.
创意在中国     
做广告十六年,我做的全是所谓创意的工作,但是在中国这个市场,我却感觉到越来越多创意的无力感,似乎市场计划的影响力,远远地要超过广告创意作品的影响力。但相反的,又感觉到自己的创意能力能在作品以外的地方产生贡献,而且往往是更大的影响,让我对创意这个东西,在中国市场,又有了新一层的体会。在写创意与中国市场关系的文章时,我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来阐述我对创意在中国市场的观点,毕竟对不同的人而言,创意所产生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杨多 《成功营销》2008,(4):70-71
今年2月28日~29日在新加坡新达城举办了全球艾菲广告节,这是自1968年创立以来,40岁的艾菲奖第一次离开纽约,也是第一次把视野转向亚太区的创意新天地,这当然是亚太区广告业成长史上的丰碑,同时也是全球创意的大丰收。  相似文献   

9.
"创意观"这个话题很大但也很简单,我想把多年来工作的心得,用非常简单的方法介绍给大家,所以把创意分成了十个简单好记的观点:一、创意就是把熟悉的事变新鲜,又把新鲜的事变熟悉20年前麦肯锡刚来上海的时候请我去演讲,当时我就提出5W理论。  相似文献   

10.
正当广告主开始阔步走在创意和技术的最前沿,代理公司在全新的营销环境中再不改变,最终只会沦为创意作品表现的执行工匠,而且这一天一定不远。三次造访三种领悟这是我第三次去戛纳,每次去的感受和角色完全不同,同时这三次也是见证中国创意传播行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次我是随中国广告代表团参观,当时是抱着一种谦卑学习的心态去的。难得一见的全世界优秀广告人聚集一堂,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戛纳创意节的魅力,深受震撼,感觉不可思议。因为戛纳仅依靠一个电影节与广告节,竟然将一个不大  相似文献   

11.
创意是我工作的腹地,是我自己工作和生活的重心。首先我想提一点,这个行业的年轻人将会绘出这个行业的未来,特别是中国广告业的未来。数学家的伟大创意都是在他们30岁前产生的,当他们到了一定年龄创造性就会逐渐减少。创意与数学也是比较相似的,在创意界一些非常好的想法可能都来自三五年经验的人。  相似文献   

12.
正6年前,青蛙设计横渡太平洋登陆上海,建立了在中国的第一个工作室。当时,青蛙设计是被某些国际客户催促着来中国,他们愿意开出不菲的预算,购买青蛙员工的工作时间。李子俊是青蛙设计上海工作室的创意总监,在产品创新与工业设计行业有着超过9年的工作经验。一身中规中矩的白  相似文献   

13.
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拥有人力资本价值的大小,各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作为第一资源被提升到企业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通过介绍我国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存在的现状,分析原因,并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开发与管理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4.
四、创意无所谓好坏,只有差异有一次看《霍元甲》这部电影时,发现里面有一段很有道理的对白。我很喜欢让企业家们把他们自己做的事情代替进台词,以做酒的企业为例:"邵先生这么说,难道当真不懂酒?""不是我不懂,是我不愿懂。我不想把酒分出高低,是酒  相似文献   

15.
《中国广告》2003,(5):23-24
"真有点无从下手了!"我说这句话的时候,是2002年4月的某一天凌晨。当时的夜色很美,跟我们的神色恰恰相反。记得我躺在创意总监的沙发上,把脚搭在他的办公桌上,嘴里正叭哒叭哒抽他的LUCKY STRICK,我的搭档坐在总监的椅子上,把脚搭在我的脚上,吸我呼出的二手LUCKY STRICK。总监坐在我搬来的椅子上,两只脚踩在地上,将一个空的LUCKY STRICK烟盒扔进纸篓,然后从抽屉里  相似文献   

16.
中午出去吃饭,遇到一相熟的同行朋友,简单聊了几句,顺便问他最近忙什么,回答说创意地产。我就怀疑地问,青岛有那么多的创意人才和创意企业吗?他就笑着说,你还真信啊,现在什么事情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啊。关于创意地产,其实准确一点说是创意产业园。我知道最有名的是北京的798工厂和苏州运河边的老仓库,它们因为是"前"工业时代的产物,几乎处于被废弃的边缘。于是,一些搞艺术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艺术氛围很浓的区域。但别忘了,这些艺术家很多是些饥寒交迫的人,这样的地方。吸引他们的是低廉的房租和自由的氛围。所以,  相似文献   

17.
曾秀钗 《中国市场》2010,(51):58-59
<正>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产业的迅速发展已然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趋势。去年7月,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过,无疑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2010年泉州"两会"上,发展创意产业成为被呼吁最多的一个话题。在这波创意热潮中,泉州企业再次彰显了敢为人先的魄力,巧妙将文化创意  相似文献   

18.
姚莉萍  陈善宇 《广告大观》2007,(10S):146-147
创意死了! 创意死了! 这是我看到2007年广州4A中国年轻人广告创意大赛平面类金奖作品“体验才是答案羽毛球篇》(获奖人阳狮广告有限公司申定灼、郑艳萍、李春善)的第一感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西创意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创意品牌.纵观近年来广西创意产业和创意品牌的发展,产业缺乏科学的品牌价值评价体系以及企业缺乏对市场结构、产品定位和品牌运作等方面的把握.因此,要在政府领导下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协调好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企业以及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应对市场和政府在文化资源配置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岳乐 《中国广告》2014,(9):49-50
正这些年来,伟大的领导力核心本质一直未变,但社会环境,科技和商业"语境"一直在变。因此,现代和未来,对于领导力的要求也在改变。古谚语说,好奇心害死猫。可是,身处创意圈,好奇心却能让这个行业焕发生机,重新定义这个世界的各种可能性,重塑商业模式并驱动创新和创造力。这就是我们的创意产业。多年前,正是好奇心的促使,我才选择继续研读"奢侈品营销"的硕士学位。当时很多人觉得这是一项胡闹的课题,结果呢?奢侈品行业成为过去十五年中国增长速度最迅速的产业之一。但让我始料未及的不是这个,而是奢侈品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