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的劳动者就是企业职工。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 ,他们应该参与企业的分配 ,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但职工应当如何参与企业的分配 ,并且以何种方式参与分配 ,又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一、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制度是企业职工参与分配的一种最基本的分配方式。经济学家们一直很重视对工资问题的研究。从18世纪上半叶最早出现的工资理论算起 ,西方的工资理论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在这200多年的时间里 ,工资理论形成了许多流派 ,其中主要有古典经济学中的维持生计理论、19世纪末出现的边际生产力理论和长期发展起来的劳资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西方经济学家大都把工资看成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认为工资是劳动者创造的全部收入 ,因此 ,无法揭示利润和地租的来源。马克思认为 ,劳动不是商品 ,也不能成为商品 ,工人能出卖的商品只能是劳动力。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工资不过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 :“工资不是它表面呈现的那种东西 ,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而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隐蔽形式。”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认为 ,工资只是对必要劳动的报酬 ,而不包含剩余劳动的报酬。从而 ,...  相似文献   

2.
知识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社会资源都要成为商品,知识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创造更多的价值,知识商品的价值是获得知识和更新知识所花费的社会必要劳动,知识商品的价格是知识劳动所得,知识劳动所得包括普通工资、劳务收入、特殊津贴、特别奖金、专利收入、智力分红等,普通工资以外的收入将成为知识劳动的主要收入.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进入工业化腾飞阶段后,急需与国际价格和国际工资水平接轨,必然会出现激烈的价格上涨和大幅度的工资增长。由于工资增长是实现工业化的基本目标,因此中国需要以大力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为主,让大多数的人过上比较舒适的现代生活。只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工薪阶层的收入不能延续旧体制的做法,更不能采用行政手段。在市场国际化的大背景下实现工业化,中国必须要将低价格逐步调整为高价格,以适应未来工业化社会的高工资要求,不能再一味地保持与国际市场价格水平相差甚远的低价格了。目前,这相应需要自觉地承受价格调整的压力,主动地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乐观地享受工业化腾飞带来的硕果,为实现收入分配改革做好基本准备。  相似文献   

4.
基本原则之一 “投资的第一条原则是要弄清工作所得的钱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收入。”富爸爸说。 多年来,富爸爸常常告诉迈克和我,收入有三种类型: 1.工资收入:工作带来的、或因付出某种劳动而获得的收入称为“工资收入”,它的最普通的形式是工资。因此,要靠工资收入来积累财富是十分困难的。当你对孩子说:“找份好工作”时就等于在让他为工资而工作。 2.有价证券收入:从股票、债券、共同基金等票据资产中获得的收入称为“证券收入”。它是最受欢迎的投资收入形式,因为票据资产比其他资产更容易管理和保存。  相似文献   

5.
批判地吸收西方的效用理论,已成为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或原理的关键。效用是人们在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中得到的主观上的享用或生理、心理上的需求满足,它是商品消费者或人的主观属性,可以时间为计量单位。效用与价值或价格的三种基本形式的实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价格(广义)应区分为卖方价格、买方价格与成交价格三种基本形式。卖方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其实质是价值(指马克思的劳动价值);买方价格是效用的货币表现,其实质是效用(指批判地吸收了西方经济学的效用而形成的效用概念);成交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与效用的货币表现的统一,其实质是价值和效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经济学中,国民收入是指一国的生产要素在一定的时期内(通常是1年)提供服务所取得的报酬的总和,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如果把政府公务员和公共产品提供的服务应得的报酬总和视为税收,那么国民收入是工资、利息、租金、利润与税收的总和。前者指的是狭义的国民收入,后者则是广义的国民收入。我国统计的国民收入指的是后者,甚至还要广义一些。不难理解,一国生产要素在市场交换中的价格总额,即国民收入,它同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价值消耗总和不是同一个概念。要素的价格与它的价值并不总是一致的,价格可能大于价…  相似文献   

7.
收入分配理论的比较分析:马克思与新古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分配理论和新古典分配理论虽然都论述了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等分配形式,但在研究视角、价值基础、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上是完全不同的.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才是真正科学的分配理论,才是我国收入分配政策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8.
价值理论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当.斯密一方面认为劳动创造价值,另一方面又认为工资、利润、地租是价值的三个源泉。斯密双重价值理论的提出,成为后来价值理论争论的根源,并形成对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不同理论解释。萨伊等循着工资、利润、地租是价值的三个源泉的思路,提出了效用价值论,认为生产要素都参与了价值的创造,因而必须参与分配;但他们又对生产手段与收入来源作了区分,认为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获得收入是依靠生产要素的私有权。马克思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但并不认为只有创造价值的人才有“资格”参与价值分配;分配关系是由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参与分配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对外贸易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是一个亟待研究的新领域。本文利用2002年和2007年中国家庭住户收入调查数据(CHIP),针对对外贸易对我国城镇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扩大了城镇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工资差距。这个结论与新古典理论不符,而与非新古典理论相符。具体来看:(1)从外贸依存度来看,进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出口总的贸易依存度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都是正效应且显著,进口依存度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效应最大。(2)从外贸方式来看,与加工贸易相比,一般贸易的进口依存度和进出口总的依存度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效应要大且显著,一般贸易的进口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显著且效应较大。(3)从贸易价格来看,虽然贸易价格与性别工资差距的关系都表现为负效应,但是,与总体贸易、加工贸易的价格变化相比,只有一般贸易的进口价格和进出口总价格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是显著的。(4)贸易条件变化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为正效应,但是,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2012年中国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收入调查数据,采用不同的工资分解方法,从地区分割、职业分割和收入阶层的角度测算并分析了户籍工资差异及户籍歧视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户籍歧视在不同经济发展区域都存在;户籍歧视的加剧体现在工资歧视和就业歧视两方面;对于极低工资、低工资和较高工资的劳动者而言,户籍歧视带来的收入不平等问题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11.
欠发达地区大部分农民工缺乏技能,他们的首要目标是在流入地站稳脚跟、再谋发展,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只能接受低工资.欠发达地区农民工工资价格与流入地职工工资存在显著差异,农民工工资价格歧视现象严重,贵州农民工歧视系数高达87.8%.缩小城乡差别,增加农民工收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需要政府支持、企业规范,更重要的则是农民工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 农业收入等于农产品产量与价格的乘积,任何产量与价格的变化必将导致收入的波动.因此,农业收入风险的来源有二:农产品产量的不确定性和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性.农产品产量的不确定性主要是由自然因素造成的:一是气候的不确定性或称气象风险,如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价值链分工、技术进步对跨国行业间和行业内工资差距的作用机理,并采用跨国分行业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不同形式的价值链分工、技术进步对不同收入国家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内部工资差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价值链参与度和价值链分工地位对跨国行业之间和行业内部工资差距的影响较为显著,但提升价值链参与度会扩大中等收入国家与高收入国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依赖于该部门相对滞后的劳动生产率及其较低的产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服务业人均工资的相对提高不利于服务业就业份额的扩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滞后程度的加深和产业间工资差异进一步扩大,不利于服务业就业吸纳方式转型和健康增长。服务业就业的可持续增长要求增加服务业产品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同时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从而打破服务业就业增长依赖“双g低水平陷阱”的状态;另外,还需要通过开放服务业垄断经营领域降低相对工资水平,防止“成本病”对服务业就业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中存在的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行业间收入差距加大、企业领导人与职工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大等焦点问题,可将税收增长因素纳入工资指导线制定之中,完善对社会工资增长的宏观调控.并建立"调高扩中保低"的行业工资分配指导机制,完善对不同行业工资分配的中观指导;建立超额累退的工资总额管理制度,完善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微观管理,从而促进企业职工工资增长机制的完善,使我国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真正反映职工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解释工资差异的理论同时就是解释工资决定的理论。在新古典工资决定理论中,边际生产力工资理论只能解释劳动力质量不同造成的工资差异,不能解释劳动力质量相同时的工资差异现象。新古典经济学新发展的工资理论中,只有补偿工资理论专门针对同质劳动力工资差异进行了解释,而效率工资、竞赛工资、资历工资等理论并没有明确区分两种不同类型的工资差异。各种新古典工资理论由于都建立在不符合现实的假定基础上,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中的工资决定和工资差异。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对劳动力价值和劳动力价格进行了区分,能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工资差异做出更符合实际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2007—2013年间的四次农村社会调查资料,对农村劳动力及外出劳动力规模和结构变动趋势、农村外出劳动力工资价格和农业劳动力收入变动趋势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劳动力规模下降和老化趋势明显,外出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例不断下降且回流比例不断提高,在外出劳动力工资价格大幅持续上涨的同时,农业劳动力收入水平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这些条件基本可以印证我国已进入“刘易斯拐点”的判断。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回归的农业工资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模型是指利用调整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计算行业基尼系数,建立以行业基尼系数的改变量为因变量,以农林牧渔业的平均工资增速与行业整体的平均工资增速差额为自变量的回归模型,反映农林牧渔业行业工资变化对行业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行业基尼系数改变量△Gt与农林牧渔业的平均工资与行业整体的平均工资增速差额dt的回归模型,反映农林牧渔业工资变化对行业收入不平等影响程度,揭示了农林牧渔业行业工资变化是影响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利用调整的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计算行业基尼系数,解决了由于统计口径变化导致的行业基尼系数测算偏差问题,反映了行业收入不平等的实际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确看待“阳光工资”,激发公务员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双因素理论和公平理论割析中国公务员“阳光工资”制度。阳光工资将公务员工资透明。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消除了地区行业部门之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基于双因素理论,阳光工资不会使公务员满意,只是不会产生不满意;基于公平理论,可以减低公务员因收入差距产生的不公平感,使收入增加的公务员感受公平;同时,阳光工资制度使得发达地区和某些行业部门的公务员收入下降,这些公务员可能产生新的不公平和不满意,影响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因此,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使阳光工资给公务员管理真正带来阳光,激发公务员活力。  相似文献   

20.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改革走过了30年的历程。在收入分配理论上,由单一强调按劳分配发展为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由在保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体现社会公平,到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由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发展到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在收入分配改革实践上,由计划体制下高度集中统一的工资分配,到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自主分配;由建立在计划体制基础上的“工效挂钩”、“计税工资”到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支出,准予扣除”;职工由单一的工资收入到多种形式的收入,包括财产性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由“国家得大头、企业得中头、个人得小头”到“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可以认为,经过30年改革形成的收入分配理论和改革实践,越来越接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