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资本论》的价值理论体系是生产力价值论,不是“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当时阶级斗争的态势和工人阶级主要任务的要求,《资本论》提出了生产力价值论但未能全面展开,并使作为叙述出发点的劳动价值论及由此引出的剩余价值论过分突现;在第3卷向生产力价值论靠近时,又出现了关于价值和使用价值两都源于劳动的“劳动价值一源论”,并由此导出计划经济模式。这是《资本论》的一个理论失误。我们应当继承且与时俱进地推进唯物史观基础上的生产力价值论,对“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典型表现形式——“劳动价值一源论”,应予以扬弃。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它经济学著作中所考察的劳动,主要是分工协作的共同劳动即“总体劳动”。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都是“总体劳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都是生产劳动,都创造价值。资本家作为生产指挥者的劳动,其管理劳动是生产劳动,也创造价值。当代社会的劳动可分为科学技术劳动、经营管理劳动和直接操作劳动。科学技术劳动和经营管理劳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生产要素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价值理论不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生产要素的所有权是价值分配的决定因素。认可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能否定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3.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恩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其中包括,第二卷指出,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动价值论,还要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展开,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含纳,此即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从方法论层面看,马恩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4.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是与其唯物史观相统一的,承认生产力决定性原理.<资本论>展述的价值理论体系实际是"生产力价值论";在表达方法上它遵循着"从抽象上升为具体"和"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逐渐上升到对市场价格的具体把握,包括明确承认使用价值对价值的决定意义,从而形成了在政治经济学中落实生产力决定性的理论体系;其中,从劳动价值论推出剩余价值论,只是这种"生产力价值论"体系在某些限制下产生的一个支论,意在从价值理论层面显示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造反有理",它并不否定生产力和使用价值的决定性.但近年国内围绕劳动价值论形成的许多成果,仍然无视"生产力价值论",只把劳动价值论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难以自圆其说,首先是不能解释<资本论>一系列明确的论断,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要求,亟待回皈"生产力价值论".  相似文献   

5.
许多复杂理论体系的实质与其方法论密不可分。马恩共识于“价值是对效用和劳动花费的衡量”,“价值”与“生产力”同义;但是,这种价值理论在《资本论》各卷中的展述却是按照“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一步一步上升为“具体”的,细读之,可以发现,每向“具体”前进一步,都靠劳动价值论与某种突现使用价值决定性的理论相结合而完成,其理论实质是使劳动价值论被纳入唯物史观框架。其中包括,第二卷指出,一旦要具体考察社会总资本的流通,就不能只囿于劳动价值论,还是考虑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并依此建立了再生产理论;第三卷又进而指出,从总体上考察资本主义生产,更不能囿于第一卷对价值规律的抽象论述,而要充分理解:价值规律的进一步展开,包括了对社会规模的使用价值即社会效用决定意义的含纳,此即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显然,从方法论层面看,马恩的价值理论不限于劳动价值论,它是由抽象劳动价值论上升为具体的宏观的“效用/劳动价值论”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六大在价值理论上,不仅恢复了马恩的生产力价值论,强调使用价值和财富积累的决定作用,果断纠正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百年误读,而且与时俱进地大大发展了它,包括明确提出“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中国经济理论界主流应对此有所省悟。  相似文献   

7.
研究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视角,应有别于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在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条件下,我们应不断深化和发展对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包括价值概念、价值的劳动凝结、价值量的规定性、价值量的变化的制约因素以及价值分配等。  相似文献   

8.
过去,由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偏重于对三大方法及具体运用等实用性较强的理论的引进,而对形成这些具体方法的理论基础并未全面系统的学习、引进,这是制约我国资产评估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本文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之——劳动价值论应用的前提条件进行了探讨,提出不能错误的把劳动价值论和生产成本论混为一谈,以此把劳动价值论作为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世界是革命的理论,是批判的理论。一方面是彻底批判庸俗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理论,是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的理论,另一方面是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理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马克思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需要结合新的实际,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步阶段,有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研究及探讨,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杨欢进教授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专题研究》一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不可不探讨劳动价值论中的几个关系式 ,需要对以下几个等式或不等式释疑 :劳动=价值释疑 ;劳动 /价值≠财富释疑 ;价值量=1/劳动生产力释疑 ;价格=价值、价格≠价值释疑。  相似文献   

12.
古典经济学中的李嘉图学派坚持典型的“劳动价值论一元论”。面对诘难,它力求通过扩大“劳动”外延的办法以自救,甚至把“资本”也扩大进来,最终导致解体。马克思在《资本论》写作中,曾花功夫思考自己的“生产力(率)价值论”体系与李嘉图学派的本质区别,指出应把使用价值引进“价值”之中,这种“引入”是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叙述中逐步加入使用价值因素及其决定性,从而使“价值”具体化的过程,包括适当肯定“生产要素论”的某些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西方主流经济学认为资本是具有独立生产力性质的要素,而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认为资本是体现剥削性质的社会关系。对资本性质认识的分歧建立在要素价值论和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而这两种对立的价值论都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要素价值论的基础上判断资本的本质是生产力性质,失去了对社会关系的批判性。而马克思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资本剥削性质的判断,割裂了资本和商品使用价值的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理论要根据实践建立符合自身需要的价值论,并对资本性质进行客观公正的判断。  相似文献   

14.
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是两种不同的价值理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合理性,又有局限性。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吸收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的有益成果,重建商品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价值论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是创造价值的生产范围还应扩大;现行的分配政策应向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等复杂劳动倾斜,具体的分配方式需要创新;要重视复杂劳动,提高劳动效率,实现更多的剩余价值。劳动价值论调节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业结构、收入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结合起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不断地促进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  相似文献   

16.
劳动理论构成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创新劳动价值论的前提和重点就是创新劳动理论。只有根据经济生活的发展变化,对现代劳动的新变化及其特点进行透彻的分析,才能深刻认识创新劳动价值论的原因、意义,也才能找到创新劳动价值论的理想切入点,形成创新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与思路。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它产生于工业经济时期,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早期,机器大工业是当时生产的主导方式.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科学技术大生产的特征日益显现.新的形势下,有必要对劳动价值理论进行深化和拓展.郭斌同志的<无形劳动论>一书就是基于这一目的展开的.本文在简单介绍该书内容和观点的基础上,就其理论和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书中的一些提法或观点进行了商榷.  相似文献   

18.
资本理论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当年提出的资本“文明化趋势”及其内在逻辑矛盾的命题,仍然可以有效地解释当代发展的逻辑和现实。既要充分发挥资本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进步力量,也必须采取措施,克服资本的内在逻辑和矛盾。这一命题是理解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视角,其最大的启示就在于要通过法律制度安排、政府政策干预等方式,妥善处理好当代发展中的资本与劳动的关系,努力实现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9.
对"劳动价值论"争论双方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与其唯物史观相统一,承认生产力决定性原理。《资本论》展述的价值理论体系实际是“生产力价值论”。在表达方法上它遵循“从抽象上升为具体”和“逻辑与历史统一”的原则,从抽象的劳动价值论出发,逐渐上升到对市场价格的具体把握。从劳动价值论推出剩余价值论,只是“生产力价值论”体系在某些限制下产生的一个支论,它并不否定生产力和使用价值的决定性。但近年来国内围绕劳动价值论形成的许多研究成果,只把劳动价值论视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不能解释《资本论》一系列明确的论断,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