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循环经济逐渐成为国际社会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循环经济不仅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也为传统经济向可持续发展经济转化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保证。本文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现状及其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之后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全面转型时期,市场体制仍不健全,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未能真正发挥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引导、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等六个方面对政府的职能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2.
自从我国从深圳建立了第一个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就翻天覆地的变化着,二十多年间,我国的经济情况变化巨大,但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给环境带来的问题也是不容小觑的。过于粗放的经济增长使我国的环境和资源已经承受不住,长此以往,即使不考虑环境资源等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也会使我国经济呈现增长临界状态。因此,我国必须下定决心加大力度将我国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彻底改变,以符合发展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带入到经济生产中来,以循环经济带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壮大。对于我国来讲,庞大的人口压力和资源压力已经将中国压弯了腰,只有使资源实现循环的利用方式,使每一点资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才能将我国从人口和资源压力中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3.
闫慧琴 《经济师》2015,(4):35-38
对于"可持续发展"这个概念,许多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研究机构都曾经进行过非常深入的研究,并且都根据不同地域、不同国情的情况给出了不同的分析。中国也曾经广泛参与了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对于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出了具体的分析如:何为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地位是经济要发展、资源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须条件、经济运行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根基是自然资源、何为循环经济。然而山西省在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后续发展能力薄弱、生态环境的压力非常大,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粗放的发展模式,导致经济增长模式落后。那么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全社会积极倡导和宣传循环经济理念,把节能、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作为当前循环经济的焦点,从企业、产业、园区、社区、区域五个层面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建立企业、行业与社会之间静脉产业链,构建循环经济之间的产业链;加速制定出有关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在执法部门的帮助下,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并结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提出了一些观点。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阐述传统经济模式对环境及资源的破坏.指出现阶段构建与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及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循环经济离不开政府的参与与支持,最后指出政府可通过制定财政政策,法律、税收及许可证制度等措施达到发展与完善循环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实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农业经济运行的必然趋势。本文在介绍农业循环经济涵义及原则的基础上,分析陕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陕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循环经济作为一种经济范式从概念的提出到理论架构的基本形成经过了探索和争鸣的过程,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融合、发展与传播,循环经济理念正在深入人心。作者在总结国内外专家提出的循环经济“3+1”的实践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了循环经济运行的静态模式和动态模式。  相似文献   

7.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煤炭资源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小文 《生产力研究》2006,(12):146-148
文章介绍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及基本特征,剖析了我国煤炭资源存在的资源短缺、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等现实问题,从煤炭可持续发展角度论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可行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农业循环经济概念的基础上,结合山西生态省建设中农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山西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丽燕 《经济师》2007,(5):192-193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为了实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农业循环经济以其“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特性而理应成为实现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文章在分析我国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循环经济以科学发展观、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生态化等科学理论为依据的,并逐渐成为当前各国各地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主要模式。南昌市作为中部地区比较落后的城市,虽然存在诸多的资源优势,但在资源利用方面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本文将从循环经济的内涵及模式出发,分析南昌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并提出推进循环经济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凤香  高波 《经济论坛》2004,(14):134-135
可持续发展战略掀起了一次新的工业革命,工业生态学、绿色化学、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生态城市等一系列的新理论被提出来,循环经济可以说是上述种种新思路、新策略的汇总。“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它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它倡导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经济模…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是保障我国经济持久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但是我国发展循环经济还存在许多要解决的问题,只要我们转变观念,认真研究,敢于创新,就能克服困难,使我国经济发展步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传统钢铁产业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带来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严重后果,导致国内资源供应不足,环境不堪重负.钢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武,把钢铁工业的生产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闭环系统.为此需要转变钢铁工业发展理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以及在工业企业较集中的区域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等.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是实现中国重化工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实施循环经济技术进步是关键,观念更新是前提,资源综合利用是重点,应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保障机制,真正体现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5.
会计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反映和监督的对象和内容也会随着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而产生重大变化;循环经济理论改变了传统经济发展中“末端治理”的思想和传统会计无生态环境现状,将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之间的关系提到议事日程。出现了一种以经济与环境和谐为目的的全新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分析传统会计存在的局限性,提出煤炭企业开展环境会计的必要性及建议,以推动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钢铁产业粗放型的增长模式带来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严重后果,导致国内资源供应不足,环境不堪重负。钢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发展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模式,把钢铁工业的生产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闭环系统。为此需要转变钢铁工业发展理念,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以及在工业企业较集中的区域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等。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理念与云南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发展循环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本文在分析传统线性经济和循环经济差异的基础上,对循环经济的3R原则和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做了探讨,并进一步分析了云南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促进云南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认为云南应全面考虑,积极探索适合本省不同地域特点的循环经济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8.
唐建 《经济研究导刊》2014,(17):58-59,98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而循环经济作为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的发展模式,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简要介绍循环经济的原则、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和对于我国的重要意义,并通过研究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我国目前循环经济发展状况,对促进江苏省发展循环经济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家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出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城市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规划建设节约型城市的理念及发展作为极其重要途径的循环经济,必将很快成为现代城市新的发展热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积极研究循环经济与节约型城市规划相关的理论与方法,又要探寻节约型城市建设规划与其结合点,使节约型城市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尽快适应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式,确实使循环经济成为指导建设节约型城市规划发展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本文针对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资源环境压力,进一步阐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希望对加快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