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股发行定价是资本市场收益分割最为关键的一环,它决定了发行人融资额、申购者收益及二级市场投资者长期所得。二十年来,资本市场已进行十次新股发行改革,均是为解决新股发行中的高"抑价"问题,旨在合理分配三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自2013年11月30日新股发行重启以来,目前已有52家企业获得发行批文,48家企业完成发行上市.总体来看,本轮新股发行改革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新股发行“三高” (高发行价、高市盈率、高募资额)及新股上市交易遭爆炒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
张春生 《金卡工程》2010,14(10):227-227
2009年6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新股发行出现了高价、高市盈率以及超募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完善累计投标询价发行定价方式、实行存量发行、促进再融资(再发行)的市场化、加大发审透明度和完善保荐制度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蔡亮 《新理财》2010,(6):38-39
在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新股发行审批行政化的双重作用下,新股发行"两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超额募资却日益成为不争的事实。完成"第一阶段改革目标"之后,新股发行改革下一步将何去何从,无疑值得相关企业CFO们关注。  相似文献   

5.
张劲帆  李丹丹  杜涣程 《金融研究》2020,475(1):190-206
本文通过对比2009年7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IPO市场化定价发行阶段与2014年7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IPO限价发行阶段共1950个IPO样本,发现IPO限价发行对于新股在二级市场股价表现具有"弹簧效应":即抑制股票一级市场发行价格会造成新股在二级市场价格短期内超涨,限价发行新股的二级市场定价显著高于市场化定价发行新股的二级市场定价。限价发行引起的过高二级市场定价最终导致股票长期回报率低下。另外,创业板公司"弹簧效应"显著强于主板公司。这些实证结果都可以被本文提出的一级市场价格压抑造成二级市场非理性投资者上涨预期一致、盲目追涨的理论模型所解释。本文的研究指出抑制股票一级市场定价虽然形式上可以解决新股发行价过高问题,但是却造成二级市场更大的价格扭曲。这一发现为进一步完善我国IPO发行定价机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股暴涨暴跌,其表现是在新股上市日遭爆炒和在新股发行之前就遭爆炒,高市盈率发行,其根本原因是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脱节,为此,新股上市日应设置涨跌幅,将两个市场联系起来,可抑制新股暴涨暴跌,有效抑制新股高市盈率发行,稳定股市。  相似文献   

7.
新股发行定价对于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新股发行监管制度、新股定价方式和新股发行方式三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的演变过程,并对各阶段发行定价方式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8.
新股发行定价对于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及投资者利益的保护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新股发行监管制度、新股定价方式和新股发行方式三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新股发行定价制度的演变过程,并对各阶段发行定价方式进行了分析评述。  相似文献   

9.
冯庆汇 《理财》2004,(10):22-23
在股市大面积"塌方"的时候,市场中充满了恐慌的情绪--连缔造了发行不败的新股神话都不能幸免.新发行的股票一个连着一个在发行首日跌破发行价,其惨烈程度史无前例.无疑,新股发行制度的改革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监管层为此又一次暂停新股发行,并且酝酿了新的发行制度改革--新股询价制度,但人们对此的反应却并不乐观.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证券市场IPO存在高折价现象 IPO折价是指股票一级市场的新股发行价格低于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现象,这是一个在所有国家股票市场上都存在的普遍现象.我国IPO折价率水平与证券市场的市场化进程存在密切关联,随着股市不断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IPO折价率也经历了一个渐次降低的过程.从IPO折价率指标看,高折价率仍然体现了.新兴+转轨"的双重市场特征.根据市场统计,亚太新兴市场的新股发行折价率为60-80%之间,而欧美股市的新股发行折价率为15-20%;转轨国家的新股发行折价率为150%左右,而非转轨国家的新股发行折价率为25%左右.  相似文献   

11.
近来,新股"破发"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种常态。而学术界通常将IPO定价问题锁定在抑价发行上,但对跌价发行却研究得不多。此外,定价为何过高、如何抑制这种现象等问题也需要解决。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出发,引入利益分割和信号传递的概念,通过对2010年及2011年的资本市场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我国资本市场上出现的新股跌价发行现象,以期为研究新股发行打开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2.
4月末推出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措施"泻火"效果已初步显现。数据显示,5月14日、5月15日共发行6只新股,其中3只执行新规。3只新股的发行市盈率分别为25.95倍、25.08倍和22.81倍,大幅低于最近一个月30.48倍的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浙江美大是证监会4月底发布的《关于进  相似文献   

13.
新股发行:三轮改革见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岐 《中国金融家》2012,(10):57-58
高市盈率、破发、业绩变脸、高管套现……新股发行链条上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一直是中国证券市场上最受关注且最核心的问题。多年以来,我国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已经开展了三轮,方向是不断市场化。目前连续三轮的新股发行改革已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4.
《国际融资》2006,63(2):68-69
Smlie-boy摘自SOHU财经论坛 说说最近几年股市的大体印象,首先就是停发新股.自2004年9月开始,新股停发,自2005年4月,一切增发相应停止,宝钢是最后一餐.业内有人大声疾呼,"新股发行是股票市场的永动机";排除纯粹物理学方面的理念,这个观点本来不错,问题在于,"成功的发行"才是"永动机".比如2005年长风汽车新股上市,净资产2元多,公积金1元多,发行价14.10元,发行后净资产4元,一周内即"破发",如今已经"跌破净资产",与"退市"所差无几.  相似文献   

15.
在新股发行价格市场化、审批行政化的双重作用下,新股发行“两高”(高发行价、高市盈率)以及由此派生出的超额募资却日益成为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16.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先列举了创业板高市盈率发行的表现,并从2009年6月新股发行体制改革视角探讨了创业板发行市盈率不断升高的原因,提出以美国式招标确定新股网下配售价格、机构投资者在初步询价中要缴纳保证金、分期支付超募资金所产生的保荐费、让主承销商持有部分新股并设定锁定期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固定价格、累计投标询价和拍卖发行机制下的IPO抑价模型可解释我国新股发行市场长期存在的高抑价现象:散户投资者对新股发行的乐观情绪会推高二级市场的IPO交易价格,但却不能在IPO发行定价中得到完全体现。单纯通过变革新股发行机制并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IPO高抑价产生,只有疏导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才能彻底解决IPO高抑价问题,权宜之策是将散户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嵌入IPO发行定价之中以消除IPO高抑价现象,允许散户投资者参与询价可以有效缓解这一现象,且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研究新股发行体制的变迁,探讨本次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对市场的影响,并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发现,本次新政改革只是部分解决了主板新股定价高,中小板和创业板高价发行状况没有有效改变,首日涨幅整体有所回落,但是资金申购效率提高,新股申购收益明显上升,可能会进一步助涨"打新投机"。建议取消对一级市场发行价格的限制,促进投资人树立价值投资理念,并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和发行定价过程的监管,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配置。  相似文献   

20.
现行新股发行制度存在“新股的品种结构单一”、“原始股股东牟取暴利”、“机构投资者获得利益输送”、“新股上市首日价格操纵严重”等诸多弊病,对其加以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在如何进行新股发行制度改革的问题上,从“推动新股品种结构的多样性发展”、“依法科学规制新股发行的价格”、“改革完善新股询价配售机制”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