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学科技园管理模式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的平台,就必须在科技成果利用转化、创新人才培养、孵化企业方面提供软硬件支持。在对大学科技园管理人员进行访谈和以往文献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现行大学科技园存在的不足,分析了产生不足的原因,并借鉴高校与政府结合较好的科技园经验,对我国科技园发展模式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指出我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已初见成效,大学科技园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发展之路,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努力开创大学科技园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4.
我国大学科技园作为大学与社会连接的桥梁和纽带,曾在高校及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专家学者通过各种数学模型的研究数据表明,我国近百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处于有效和相对高效的不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高新技术园区(创新创业园区)的大量涌现以及国家简政放权、政策普惠、资源共享和公共平台建设等国策实施,大学科技园的运营效率仍在递减,影响力和凝聚力还在式微,需要我们与时俱进、重新审视、深入探究新时期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策略,期望在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社会服务方面继续发挥资源汇集整合、多元协同驱动、“海陆空”兵团作战的创新与服务大平台作用,继续保持其他园区不可比拟、无法替代的“孵化器”独具优势与独特地位,触类旁通、示范引领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5.
结合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实践,提出了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关键是孵化器功能的建设与完善的论点,探索了孵化器功能建设的相关途径及措施。  相似文献   

6.
共生合作创新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从共生理论出发,定性分析大学科技园多种产业共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关键因子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环境、多种产业间的合作共生与竞争等;采用定量化研究手段,探究大学科技园集群共生模式下创新能力与4个关键因子间的函数关系,并给出相应的数学模型;最后通过实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合理性,为大学科技园集群创新理论的微观机理研究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以往的大学科技园问题研究,是在理论和经验总结基础上论述大学科技园对当地经济的推动作用,更多的是论述大学科技园的经济角色和作用,没有涉及大学科技园推动区域创新的作用。运用文献分析法和推导法,深入研究大学科技园和区域创新体系的关系,以及大学科技园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并就其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建设大学科技园 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大学科技园发展的历史;认为大学科技园是高技术产业孵化器和科技科技创新基地,提出建设大学科技园对加快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科技园是一个知识密集基地,无论从产业集群、企业集群,还是创新集群角度来看,其集群现象的本质内涵都是知识集群,知识集群是集群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的综合。阐述了知识集群的内涵、特性、行为主体及动力成因等内容,同时结合理论阐述诠释了大学科技园集群现象。最后,以上海地区为例,对该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及知识集群特点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回顾了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和发展状况,在分析地方高校建立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和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地方高校大学科技园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1.
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科学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化科技成果、孵育高科技企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的特色模式,其发展模式也是多种多样,从区校关系角度进行分类,将大学科技园分为一校一园、多校一园、区校共建和虚拟大学科技园等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为提升科技服务质量,大学科技园区纷纷探索新型建园模式。以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研究方法,剖析大学依托、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共建办园、合作治理模式,探究其发展路径、特色优势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分析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的内涵、特征及构成,构建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形成的钻石模型,揭示了其集成创新能力形成的牵引机理和耦合机理;分析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演化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超循环等系统结构类型,揭示了大学科技园集成创新能力演化的超循环机理和周期性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4.
美英日大学科技园比较分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会  刘烈辉 《技术经济》2010,29(7):26-30
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一部分,自它产生以来就受到各国的关注。本文介绍了美国、英国和日本大学科技园发展状况,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然后从政府扶持、资本筹集、服务体系和特色大学科技园的建设4个方面给出对我国科技园区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大学科技园作为公共平台,是高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枢纽,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大学科技园作为科技、信息、知识、人才、资金等众多高新要素的集合区,有着丰富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更多模式参考,理应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
大学科技园作为实现创业型大学功能的组织形式已经得到广泛认可。从表面上看,它作为大学的一个附属机构而存在,是大学功能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但实质上,大学科技园是一种创新网络,是由社会网络、商业网络和专业网络相互叠加所构成的网络组织环境。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大学科技园成为创新系统中的一种混合组织形式,它的发展以知识资本化为中心和目标。深入分析了大学科技园的本质特征,认为知识资本化是大学科技园创新网络发展定位中的关键。这对大学科技园在创新网络中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广  余文博 《经济师》2014,(8):219-220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趋势,我国高校和政府积极探索开展实践工作。大学科技园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平台,借助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孵化指导体系,依托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一是借助高校内外部资源,共建实践基地和创新创业基金;二是依托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共建大学生创业园等孵化载体;三是整合社会各领域专家和专业机构,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大学科技园的功能、作用及发展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大学科技园的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大学科技园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探讨了大学科技园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对武汉东湖高新区建设大学科技园的初步实践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沙德春  荆晶 《技术经济》2019,38(10):88-94
大学科技园是通过集聚大学优势创新资源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技术企业孵化、强化产学研合作的支撑服务平台,对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战略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以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国家大学科技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velopment analysis,DEA)和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法分析2014—2017年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行效率。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国家大学科技园整体平均效率较高,但各地区间的差异较大;规模效率过低是导致多数省区国家大学科技园运行效率DEA无效的主要原因;国家大学科技园全要素生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越来越大,技术进步是抑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因素。据此,提出增强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技术进步贡献、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学科技园是大学科技产业向社会化方向发展的一种形式,能够吸引国内外企业在园区内创办科技开发公司。大学可以凭借技术和部分资金在某些科技开发公司中入股。本文介绍了大学科技园的工业、创新特征,同时以南京大学——鼓楼科技园为例:分析了它在发展中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