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价值工程》2017,(22):211-213
未来五年,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将集中在地质状况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的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流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水利水电工程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为了帮助水利类院校在校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通过分析三峡大学2014-2016届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及其特征,提出改善和提升我校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从全国范围来看,金融危机对财经类、国际经济与贸易类、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冲击较大,而农业、教育、医药、行政等行业受影响较小。但是金融危机对各地区的影响不一,且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期,因此,本文以对石河子大学2007—2009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对比分析为例,透视金融危机对新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为引导西部高校特别是新疆高校走出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困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针对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重新审视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因素,探索符合工商管理专业实际需求的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讨了工商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案例设置以及实践能力培养,以期对该课程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准确掌握和分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实际状况,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于2011年选择了靖边、高陵和镇安三县开展2010届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毕业生)就业状况专项调查,针对毕业一年以上高校毕业生进行跟进,开展普查、随访,按已就业、未就业分类研究毕业生状况,在此基础上形成调查报告。该调研角度独特、分解细致,该报告数据翔实、分析客观,或可为我们掌握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和就业趋势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时代》2013,(7):102-102
"最古老的行当,而最时新的职业",这是陈岱孙先生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定义。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虽然贴近企业实际,但整体就业率不容乐观。截止到2009年,全国有近400所院校开设工商管理专业,大规模地招生与就业率的下降,导致2009年就业蓝皮书指出工商管理为2007届毕业生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石油类院校毕业生就业,本文对东北石油大学2010届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工作搜寻理论分析石油院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毕业生、学校及政府三方面提出促进就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2010届-2013届三年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数据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了解人才需求状况,探索解决河北省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在线院校客户端系统数据为基础,结合学生的邮件反馈,对广东海洋大学2016届本科毕业生中的439名党员就业去向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高等院校本科党员毕业生就业基本状况.着重从就业率、平均薪酬、专业对口率、就业满意度、单位所在地、就业单位类型、职业类型、单位所属行业八个维度研究党员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高等院校党员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摘要:高校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大学毕业生在面临就业与考研选择时,往往再三权衡,举棋不定,以致影响到自身学习和就业。本文以西南林业大学林学院林学专业2013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展开就业与考研意向调查,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分析了林学专业本科大学生就业与考研选择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就业与考研选择引导、指定专业导师指导、合理系统化职业生涯规划等教育课程、完善服务体系、帮扶体系要点面结合等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6,(8):169-170
本文针对辽宁省9所民办高校2008-2013年的毕业生调查数据,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专业、就业心理、家庭、个人能力等因素均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促进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战略迄今已有5年。5年来,中国大学生就业中的自主创业状况怎样呢?根据麦可思对2008届至2012届连续5届中国大学生的就业调查数据,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中国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持续增长下图是2008届至2012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从中可见,总体趋势上,这5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在持续增长,全国的总体比例从2008届的1.0%上升至2012届的2.0%,其中,本科院校从2008届的0.8%上升至2012届的1.2%,高职高专院校从2008届的1.4%上升至2012届的2.9%。数据说明,除了在金融危机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王丽 《价值工程》2015,(2):250-251
由于毕业生处于毕业——择业——就业的人生转折关头,其思想状态、精神面貌、心理变化均存在着较大的调查意义。通过对本系2014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和访问,来分析我校毕业生目前就业状况,并提出相关的合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谢瑗 《中国就业》2013,(1):30-31
中国的青年就业问题,在现阶段主要表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尽管相对于一些失业率较高的国家而言,中国的青年就业状况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但是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主要表现为总量压力持续加大和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对此,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要位置,特别是将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陆续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具有较大扶持力度的政策,并通过加强职业培训、就业见习、就业服务等一揽子措施,积极促进有就业愿望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大,近年来即使热门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容乐观.在沿海发达地区,当热门专业本科毕业生对自身的期望与现实尖锐冲突时,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本文探索了他们的心理特点及成因,并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王辉  舒琳 《中国就业》2014,(6):20-21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一项民生工程,是人民大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在2013届毕业生就业难一波未平之时,727万的2014届毕业生又遭遇到所谓"更难就业季","如何使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并使其充分就业","如何提高各专业就业率"的问题抛向全社会。大学生就业理想与否,受国家各项政策、单位需求计划、学校影响力、就业部门的政策执行力,以及家庭、学生等因素的影响。而二级学院的毕业生因为经常遭受到"院校歧视",其就业状况直接拷问着二级学院及其宣传、就业规划和就业行动。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现阶段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对就业率评价指标体系、地方高校专业建设及失业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了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提出了解决就业问题的新颖视角,并基于对毕业生群体差异、主动失业和供求结构矛盾的调查结果,提出可以从完善社会保障、加强高校后期培训力度、改善政府引导等方面促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7.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2020届毕业生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切实保障毕业生身体健康和就业权益,全力支持毕业生就业,不仅要满足用人单位招聘需求,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还要采取稳就业到促就业的政策,全方位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文章在全国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尝试探析出多种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毕业生就业从稳就业到促就业的上升目标,同时也为202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有效的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河北省为例指出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严峻,并提出了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应对措施,各级政府要完善政策法规促进毕业生就业,高职院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突出办学特色、质量;提高高职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价值工程》2017,(10):196-199
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当前对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衡量从单一的关注就业数量(就业率)逐步向综合衡量就业数量和就业质量转变。本文以云南省为例,梳理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基本特征为就业率水平持续较高但就业质量不佳。通过进一步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以提升就业质量为重点,分别从政府、高校、毕业生三个层面针对性地提出了改善就业状况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继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27万的历史峰值之后,2015届毕业生将达到750万。自从2009年国家提出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结构性压力持续存在,就业形势持续紧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高校扩招、毕业生增加速度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所带来的技术密集型岗位数量增长速度的比拼,仍将倾向于毕业生增速一边。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