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戏曲包括昆剧、高腔、梆子腔、皮黄腔四大声腔.京剧是皮黄腔,其基调是西皮和二黄,具体的有二黄、反二黄;西皮、反西皮等,常用的是二黄,反二黄,西皮三种.除此之外,还有汲取兄弟剧种部分调式,如"四平调""南梆子""高拔子""吹腔""南锣""山歌子调"等.  相似文献   

2.
安徽博览     
《安徽省情省力》2008,(4):45-46
安徽徽剧的历史介绍徽剧是一种重要的地方戏曲声腔,主要流行于安徽省境内和江西省婺源县一带。明末清初,乱弹声腔传人安徽。与地方声腔及民间音乐结合,在安庆府的石牌、枞阳、桐城等地形成拨子。乾隆年间,拨子与四平腔脱胎而来的吹腔逐渐融合,形成二簧腔。二黄腔又与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剧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安徽博览     
《安徽省情省力》2007,(5):45-46
徽剧 徽戏是明代中晚期至清初.在“徽州腔”、“青阳腔”(全称“徽池雅调”)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吸收当时流行优秀戏曲艺术.逐渐丰富发展而形成的。徽州百姓称它是“老徽调”或“徽班戏”.解放后才正式定为“徽剧”。它是新安古文化、亦即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祖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在中国戏曲的发展史上起过承先启后的作用.对京剧的产生以及江南多地方戏曲剧种的发展均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冯勇 《魅力中国》2014,(19):121-121
有一件事,让我受益匪浅,终生难忘。二十多年前的一天,是我的恩师王冠君先生的生日,老师邀请了几位相知,举行了一个小型的家庭聚会,老师给我一一作了介绍,来者都是文艺界德高望重的前辈。 专家聚会,三句话不离本行。席间话题几乎全是艺术。他们谈论了六大流派和各自的风格特点,高度赞扬常香玉大师的创新精神。一个艺人,在完全没有音乐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开始了豫东、豫西两大不同调式的合流,这创举堪称奇迹,它的意义绝不亚于京剧“二黄”和“西皮”的大融合。他们谈论豫剧唱腔音乐改革,称《朝阳沟》的唱腔为空前绝后,里程碑式的作品。称赞豫剧音乐改革的领军人物王基笑老师对豫剧音乐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李红彬 《魅力中国》2014,(1):102-102
豫剧作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地方戏大剧种之一,其突出的艺术特点便是特别“注重唱”,以“唱来彰显它的艺术魅力”。在豫剧中,“唱”居戏曲“四功”之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戏曲艺术的性质,而豫剧是一种本土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主要是由演出的形式表现其艺术的,演出场所和社会有间接的关系,主要是以人为、公众为背景的历史艺术。在我国的演唱历史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对于其演唱的艺术研究范畴来说,重点关照的发声、吐字技术与技巧、演唱艺术风格等乐声本体内容,但是,更全面的研究艺术包括与“唱”有关系的各种理伦技巧,唱的艺术并不是停留在原始的单调的唱腔基础上,更科学的将其划分为大本腔、二本腔、艳腔、阴阳腔、夹本音、炸音、夹板音(万应腔)等七种用嗓方法类型的呼吸、发声、共鸣、音色、吐字,了解这些艺术对于整个豫剧的发展有更细致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董林 《魅力中国》2013,(11):67-67
京剧大师马连良先生,是著名京剧老生“马派”的创始人。他的艺术道路漫长而又曲折,艺术成就显著而又辉煌,在中国京剧史上创造一个“马连良现象”。认真解读“马连良现象”,对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可以提供理论思考与实践参考的重要价值。本文从“马派”地位独占一席、“马派”艺术独树一帜、“马派”薪火独成一军三大层面。对“马连良现象”及其所创造的“马派”艺术。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张琳 《魅力中国》2013,(13):100-100
戏曲水袖源于我国古典舞蹈中的舞袖,拥有悠久的历史。戏曲中的水袖是经过艺术夸张,变形的物化形态,既是对大自然的虚拟,又是人物真情流动的艺术呈现,更蕴含着深邃的艺术魅力。我从事戏曲教育工作以来,为使学们们得到更多水袖表演的内涵,对其做了长期的研究,对其蕴藉的魅力所深深折服。京剧大师程砚秋将水袖的基本动作归纳为勾、挑、撑、冲、拨、扬、掸、甩、打、抖等十种(《略谈旦角水袖的运用》)。随着戏曲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水袖的用料、尺寸、样式、舞姿风格上,不同的剧种,不同的演员、不同的角色,其特点各异。  相似文献   

8.
宋金勇 《魅力中国》2010,(19):66-66,57
戏曲艺术是集戏曲、歌舞、话剧、武术、杂技等综合性艺术表演体系。舞台灯光则是戏曲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导演和舞美设计一道对剧本进行二度创作,为演员进行照亮舞台,提供表演的二度立体空间,描绘舞台上剧情的环境和过渡时间,对剧情的发展进行渲染、烘托、递进和转变,塑造和刻画剧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以及内心世界的变化。因此而谓之“戏曲艺术的灵魂”。  相似文献   

9.
杨庚杰 《魅力中国》2013,(11):71-71
有些同志珍视艺术的传统风格,不赞成“话剧加唱”,不赞成搞成“非驴非马”的东西。有些同志不那么看中艺术的传统风格,“甩掉老钉鞋,穿上旅游鞋”,反映了一些同志对传统艺术风格的厌倦。风格就是个性,就是差别,就是特点。话剧有话剧的风格,歌剧有歌剧的风格,戏曲有戏曲的风格。就戏曲来说,一个剧种没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不成其为剧种;一个表演艺术家没有自己的独特风格,不成其为流派。京剧是京剧,越剧是越剧,豫剧是豫剧,评剧是评剧,黄梅戏是黄梅戏,就是因为他们具有区别于其他剧种的独特风格,就是他们同样是“剧、戏”,却用“京、越、豫、评、黄”这儿个字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10.
金鑫 《魅力中国》2010,(25):354-354
一、京剧音乐创作现状的认识 新时期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京剧艺术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戏曲音乐在戏曲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创新发展的水平如何,直接关系一个剧目乃至整个剧种的艺术风貌。虽然近十多年来。新剧目创作数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却始终处在量变之中。中国京剧院著名作曲家张建民认为,这些年来,  相似文献   

11.
戏曲唱腔的起源是南戏和宋杂剧,南戏初期的"村坊小曲"和宋杂剧大曲为戏曲唱腔的最早形式。宋代、元代南戏、杂剧是戏曲唱腔的形成期,明代的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是戏曲唱腔的发展期,清代的高腔、昆腔、弦索、乱弹及梆子、皮黄等清腔是戏曲唱腔的繁荣期。  相似文献   

12.
张和胜 《发展》2008,(8):79-79
一、目前中国京剧存在的问题 综观中国当代京剧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京剧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京剧的建立本身是根源于官方与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需要,发源于富家和宫廷。这种非根源于群众的欣赏而产生的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就注定是一种“大雅”的艺术审美形式,  相似文献   

13.
张火炎 《魅力中国》2014,(10):65-65
很多戏曲工作者,就“戏曲危机”“观众危机”等话题,在戏曲与观众之间寻找了很多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探索、改革的方法,各抒己见。总之,近年来进剧场看戏的人越来越少了。说中国戏曲不好,作为一个戏曲工作者,真的不能赞同这样的说法;用一段很多人总结中国戏曲的话来说:“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经历了戏曲艺人长期的社会艺术实践,不断地传承、积淀,不断的发展、演进,  相似文献   

14.
李磊 《魅力中国》2013,(14):91-91
戏曲艺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历代艺术家的努力,从剧本创作到整个舞台艺术呈现,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在反映生活的方式和给人的审美感受上都有别于其他艺术。尽管戏剧的发展在当下面临着不少挑战和冲击,但戏曲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众多观众的喜爱。而且,今天我们自觉遵循“顺时应势”的客观规律,积极进行戏曲艺术的创新,因此,  相似文献   

15.
京剧是我国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但现今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紧迫问题。下一步如何塑造“北京京剧”成为世界城市文化名片,推动“北京京剧”的传承与“走出去”是发展“北京京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曹晓顺 《魅力中国》2010,(31):196-196
对戏曲来讲,任何剧种都离不开其地域特征和人们的欣赏习惯,豫剧从过去的“土梆子戏”发展到剧目繁多、行当齐全、演出团体遍布大半个中国,成为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足以说明中原文化的扩展性和包容性,而用“假声”自成流派唱得让人陶醉、魅力无穷,在全国诸多剧种里超越唐先生的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7.
京剧是我国最具民族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之一,但现今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紧迫问题。下一步如何塑造"北京京剧"成为世界城市文化名片,推动"北京京剧"的传承与"走出去"是发展"北京京剧"的重要途径。"北京京剧"发展现困境"北京京剧"源于安徽地方戏种徽剧,吸收了徽戏、秦腔、汉调等地方剧种的特点,并借鉴了昆曲、京腔之长,最终形成了具有北京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在历史上,"北京京剧"常作为皇家指定的观赏剧种,这也使得"北京  相似文献   

18.
王丹 《魅力中国》2014,(26):80-80
我国戏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坚固的艺术地位,戏曲艺术不仅体现中华民族的艺术特点、审美方向和欣赏价值,其独特的演唱技法,形成了具有中国浓郁色彩的演唱风格特点和演唱形式,戏曲的唱腔是整个戏曲音乐用来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和刻画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而民族声乐,是对传统的民歌、戏曲、曲艺唱法和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种唱法的总称。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声乐艺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以民族特色语言为基础,以科学发声为根源的中国式歌唱艺术。戏曲唱腔与民族声乐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两者相互影响,共同进步,又各自展示独特的艺术魅力,给观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王淑芳 《魅力中国》2010,(17):225-225
戏曲表演是一种独特的歌舞表演,它把多种艺术手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按照一定程式体现出来。“唱、念、做、打”就是戏曲表演的概括统称。在戏曲表演中。“唱”。嗓音宏亮,唱腔委婉动听。未见其人,先问其声,夺人耳目。“念”即念白,指用艺术手法处理过的舞台语言,富于节奏感,抑扬顿挫,掷地有声。而最富于表现力的是它的“做”。即做功,指各种节奏化、舞蹈化的表演动作,包括各种神情、意态、身段、工架以及成套的独舞、群舞乃至运用翎子、帽翅、水袖、马鞭等物质材料创造的身段等,而且“做功”表演最能配合“唱腔”表演来达到戏曲艺术的最高境界的。  相似文献   

20.
刘燕玲 《魅力中国》2013,(16):96-96
戏曲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并且曾经是最“大宗”、最普及、文化上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曾经走过辉煌的历程。可现在的戏曲路子却越走越窄,日渐衰落,甚至有人觉得该进博物馆了,面对这样的现状,不由得让人深思。一、戏曲这些年是在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综述起来,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