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彭伟 《魅力中国》2011,(7):105-105
二十一世界是创新教育的世纪,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化学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出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这就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创新知识。为此,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2.
<正>发挥化学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学化学教育的创新,主要指个人意义上的创新,即中学生在自身心理水平上去创造出一些"前所未有"的东西;是引导他们走向创新的情境,而不是让他们去开拓创新未知的知识体系。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中学化学的创新教育要以  相似文献   

3.
陈永忠 《发展》2010,(5):109-109
环境污染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加强对中学生的环保教育,培养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是中学化学教师的职责。本文结合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在教学中渗透环保知识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白艳敏 《魅力中国》2011,(21):260-26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和能力特质,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现代教育是教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去创造的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教育。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创新人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有效途径。只有以创新为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带动学生学好知识、学活知识,全面发展各方面综合能力。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已是广大数学教师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林平 《理论观察》2001,(1):74-75
创新教育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素质人才,必须依靠素质教育,依靠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去塑造学生创新的品质。因此,要找准创新教育的基点,遵循创造规律,摸索创新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王维同 《发展》2010,(2):142-142
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也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笔者将近年来在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7.
梁王海 《魅力中国》2010,(21):16-16,21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现代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然而,创新能力在高考中的要求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战斗在第一线的教师,更应该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集合的相关知识加以创新,并按照数学规则和要求、结合集合的知识进行逻辑推理和计算。  相似文献   

8.
当前教师教育存在的"三重三轻"现象是导致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和波兰尼缄默知识理论为教育实践活动在教师教育中的地位奠定了理论基础.教育实践活动是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和教师的教育传导、科研、反思、创新等专业能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创新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人类明成果的传递和延伸,人类一切明成果都要通过教育能才予以继承和发扬。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传递和继承,进而实现延伸和发展。可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一学会自己去获取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发现,学会创造,目前,我国教育系统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开展创新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轨的关键所在。创新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更是素质教育的关节点;创新教育既是教育实施模式的探索与发展,更是教育本质属性的回归与定位。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将使教育系统在建立当代中国创新体系中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10.
吕晓燕 《发展》2009,(11):79-79
在高一年级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上,高二、高三年级学生要学习电化学,主要内容是原电池和电解池。电化学的学习和氧化还原反应有着内在的、实质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电化学学习,也是以“e-”的流动为中心内容的。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同类或类似问题,一方面是知识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能实现知识的迁移。中学化学教学应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发展学生智能为主,从灌输模仿转变为学会学习,从重经验积累转变为重发现、创新。  相似文献   

11.
牛小平 《魅力中国》2011,(11):370-370
科技和教育是社会腾飞的两翼。新科技革命的发展对教育的发展和完善有着巨大的作用。自工业革命以来,科学技术和知识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早在1912年,德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就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刘芳 《发展》2008,(2):110-110
一、转变教育观念 在我国,应试教育一直占主导地位,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知识的传授成为教育的主线,学生规规矩矩按教师的要求和指导去做,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导致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削弱。为此,国家推出了面向21世纪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新的学习观,成为课程设计的新理念。在教育观念上转变为:学校是教改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课程发展的中心;课程是经验;教材是范例;教室是实验室;教学是对话、交流与知识创新的活动;教师是研究者;学生是知识的构建者;家长是教育伙伴。课程改革是新世纪基础教育的一场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13.
根据素质教育的需要,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应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本文从教师的思想认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第二课堂教学等方面讨论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郭红斌 《魅力中国》2012,(35):71-71
在创新教育理论和学校体育教学特点的指导下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创新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本通过对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对高科技及其相关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火车头作用,对创新原实质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教育在社会进步,经济增长中的核心地位等的观察、分析、阐述,以及对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四之间的内在联动机制的深层次剖析,从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教育、科技、创新、经济增长,是决定国家、民族与地区命运的关键环节,即决定其兴旺发达或衰退败落,其中教育处于核心地位或基础环节,从而提出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超前发展教育,以教育发展带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湘华 《魅力中国》2009,(2):152-153
卤素元素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章的内容在教材必修2上的篇幅不长,但高考中却存着丰富多变的题型。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常感到知识的零乱而只好单纯的记忆。根据教学中的心得撰写此文,便于学生学好这一单元的知识,并在一般的共性中,更好地把握它的个性,以达到能力上的提升和所学知识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世界近、现代史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其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创新的基础在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基础,在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许多国家政府都把发展和振兴教育...  相似文献   

18.
杨琳琳 《魅力中国》2010,(25):242-242
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就没有数学的发展。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来看,也需要教育从“为了获得科学知识”转向“为了获得科学能力和科学态度”,也就是鼓励学生去主动探究,获取科学知识,解决学习中的阻碍,掌握所学的知识。数学被称为思维的体操,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张西典 《魅力中国》2011,(1):250-250
我们所说的语文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适当指导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依据汉语言文学的特点,主动发现问题乃至生成问题,掌握其中规律,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技能去解决语文学习以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以获取语文知识,创造性地表达交流,培养语文技能,增加体验感悟,增强语文素养,培养科学态度,增强探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落实新课程新理念的背景下,倡导和探索探究性学习,对语文阅读教学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瑞华 《发展》2009,(8):101-101
一、树立创新教育的教育观 一是坚信每一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教育取得创新型的成绩,成为某一方面的创新人才。二是坚信学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造各种条件,帮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的主体性不仅表现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接受、探索、创新等能力。三是坚信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其发展有类型和层次上的差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培养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注重个性,因材施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