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彩霞  冯慧 《魅力中国》2013,(19):307-307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相似文献   

2.
陈林跃 《老区建设》2008,(18):12-13
刑法中的社区矫正制度是基于对罪犯的教育和改造思想而产生的一种刑罚制裁方式,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罪犯的个别化改造使其复归社会,进而彻底平息社会矛盾,打造和谐的境界。本文通过对社区矫正制度演变历史及目的的考量对其价值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隋国新 《东北之窗》2014,(14):48-49
正社区矫正,也被称为社区处遇,是相对于传统的机构处遇(监禁矫正)而言的一种新兴的犯罪人处遇方式。即在正常社会环境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教育改造犯罪人,尤其是对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人通过各种带有强制性的手段和方法,使其接受并参与有关的管理、教育、公益劳动等活动,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尽快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我市社区矫正工作开展至今已八年。  相似文献   

4.
吴朋 《宁波通讯》2013,(17):62-63
社区里散居着一些特殊的人,他们被称为社区矫正人员,确切些说,是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刑诉法》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我市社区矫正试点于2004年在鄞州区启动,2007年3月在全市推开。社区矫正人员是国家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受益者,应该说,他们中的多数人对政府心存感激,认罪服法,争取早日回归社会。但也有少数人并不珍惜,因此仍然具有潜在的社会危害性。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社会上  相似文献   

5.
社区矫正对象权利保护的价值与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相对于传统的监禁式而言的一种新兴的罪犯处理方式,代表着世界范围内行刑发展的潮流与趋势.社区矫正是在行刑过程中注重社会因素的作用,使罪犯能重新复归社会,修复其缺失的人格,塑造其符合社会正常生活的信念.  相似文献   

6.
社区矫正是人类刑罚观念的一次本质意义上的变革,业已成为现代社会一项重要的人身监控系统和罪犯处遇模式,并在近代以来深受各种政治、道德方面社会思潮的影响。现代社会的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日益成为一种两类专业人士协同完成司法矫正任务的罪犯处遇模式,必然具有丰富的观念基础。那么从人类刑罚方式角度探讨社区矫正形成发展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的理论依据,主要解决社会工作为什么能够介入社区矫正这一基础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7.
罪犯心理矫治在我国实施以来,已积累和丰富的经验,随着社区心理矫正的产生,原来关于罪犯心理矫治的适用对象需要界定,社区心理矫正应当作为罪犯心理矫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罪犯心理矫治的成果在社区心理矫正中可以应用,同时,社区心理矫正也应有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非监禁的刑罚执行方式,社区矫正因其在惩治和矫正罪犯方面的诸多优势,正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和认可。我国自2003年开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以来,也取得了许多良好的效果和宝贵经验。2011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八)更是社区矫正工作在立法方面的标志性成就。然而我国的社区矫正还存在着概念和性质定位不准确、机构和人员不足、监督及评估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完善建议,以促进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地惩治和矫正刑罚执行人员。  相似文献   

9.
社区矫正模式有效性的制度成本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犯罪矫正模式及其有效性的探讨是犯罪管理学中的重要课题。文章利用经济学理论深入分析第三部门参与的社区矫正模式的制度原因,并从成本效应、交易效应、投入产出效应等角度分析其存在的有效性,认为社区矫正模式符合我国的经济环境,并将成为新时期我国罪犯矫正模式的主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坤 《魅力中国》2010,(32):145-145
对于中国的司法领域而言,社区矫正尚属新鲜事物,刚进入试点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高速发展,司法制度也在不断的与国际接轨。而且社区矫正制度与我国宽严相济的形事政策也是相契合的。社区矫正制度是国外经过现在的先进的司法制度,对于解决我国的相关司法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合理吸收借鉴,使其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符合我国刑事司法的实践,是摆在法律工作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揭示社区矫正制度的含义及理论基础,介绍其在国外的发展情况,来阐述我国适用社区矫正制度的现实意义,解决社区矫正制度在我国的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吴蔚波 《魅力中国》2014,(13):305-305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惩罚性刑罚,在《刑罚修正案(八)》中得以明确。然而。随着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全面推行,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未成年矫正现象的社会排斥现象的严重,使用比率低,检察人员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监督中法律依据欠缺、介入因素欠缺等问题,严重阻碍了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工作的进行。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制度,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促进司法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创新社会治理的大背景下,社区矫正成为创新社会治理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多元化的主体参与是其最突出的特点,而社会工作者及社会工作机构作为社会治理主体的一员,是有效开展社区矫正的有力保障。本文从社会工作的内在特征及外在属性两方面入手,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朱奕 《开放潮》2003,(10):24-25
社区矫正是今年司法部部署的六项重要改革之一,被称为“国内史无先例的刑罚改革”。从今年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五个省(市)将先后开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我国对社区矫正——这一行刑领域新生事物的探索,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以下简称“两高两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我国正式展开并逐步扩大。文章论述了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必须正确认识和理解社区矫正的含义,认识社区矫正产生和发展趋势,认识社区矫正应具有的实质内容,认识我国社区矫正试点的内涵和应然走向,从而提升社区矫正的理念、强化社区矫正的实践动力,推进国家的司法改革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法律体系的建设也日益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则是在法律轻刑化趋势的影响下产生的.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重要的司法制度,其本身已经成为了法律体系建设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最早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体制中获得实践,我国的社区矫正制度由理论走向实践是由2003年开始,经过长达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社区矫正制度的实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在关于社区矫正专门立法方面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尤其是在未成年人犯罪的社区矫正方面,需要不断的完善与实践,才能促进社区矫正制度的有效实施.本文就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视角出发,对社区矫正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社区矫正制度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一个亮点,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笔者通过对广东省、安徽省两个社区矫正服务站的调查,并从社区服刑人员、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区民众三个角度,揭示社区矫正全面试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7.
将罚金刑适用于未成年人有悖于刑法原则,难以体现罚金刑的优点,并造成刑罚执行实际上的不平等,也不能较好的对未成年人罪犯实现惩罚、教育和挽救。建议对未成年人犯罪排除适用罚金刑,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建立对未成年人的罚金易科为社会服务令制度。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犯罪率不断上升,犯罪数量之大,危害程度之强,已严重危害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针对未成年犯的特殊性,我国在2003年采取了社区矫正这种非监禁刑罚制度来配合限制自由刑的实施。对未成年犯权利的保护和回归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我国未成年社区矫正制度缺少立法的保障,在管理机构建设,专业人员的配备,资全来源,矫正项目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文章试图借鉴外国的一些有益经验,来完善我国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制度,使未成年犯能早一日的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9.
马宜生 《黑河学刊》2015,(2):136-140
社区矫正作为非监禁刑罚的一种重要执行制度和执行方式,其社会功效已为世界各国的司法实践所证实。对我国社区矫正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社区矫正立法,指导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区矫正的试点已经在全国部分省市展开,但在试点工作中发现:社区矫正的实践中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和经费支持,缺少具备专业素质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社区矫正缺乏社会认同和参与,实际的矫正效果不明显等。因此,在制度上进行完善,加强立法,优化组织结构,提供经费保障等工作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