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实习学生要上好实践课,必须树立自信心和勇气,加强自身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学科知识的提高,加强与学生的心灵沟通,编写规范的教案和教具,注重教学总结和反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健康意识的培养和养成是健康体育的首要任务,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应紧紧围绕不断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学习健康体育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健身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来进行改革实践。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转变和更新观念,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体育教学与育人能力,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体育和终身体育观。  相似文献   

3.
蔡冬琴 《魅力中国》2010,(22):261-262
在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体育教师观念的更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效果评价,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林月 《魅力中国》2011,(3):155-155
现代生活过程中,人类的室外运动大大减少,室内占据的时间越来越多。人们的物质财富越来越丰富,在追求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人类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精神愈来愈紧张,过重的生活方式和非健康的行为引起了人类生理、心理等许多方面的不良反应。为什么我国经济发展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反而人们越来越不健康了?我认为这与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有关。人们为什么不愿参加体育锻炼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体育兴趣,没有喜欢的体育项目,人们没有把学校体育延伸为终身体育,这是国家体育教育的失败。形成这种局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国家、家庭、学校对体育认识不够;二、学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没有培养起学生足够的体育兴趣;三、体育教育需要一系列的改革。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改革体育教育应该是一种政府行为。改革体育教育应从体育场地器材、师资培训、考试制度、授课方式、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考试方法和体育工作者待遇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改革。随着党和政府对体育事业的不断重视,学校体育一定会向终身体育方向发展,使人类的身体更加健康。  相似文献   

5.
安向民 《发展》2010,(5):126-126
一、高中实施体育课选项教学的背景 选项教学在高校中已非常普遍,课改实施比较早的省份和地区已经普遍在中学开始选项教学。我省中学中也有少部分学校进行此教学形式。随着新的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各种体育信息不断社会化,中学生对体育项目的了解和技术的提前掌握,中学生追求个性及教学目标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该文从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两个问题入手,提出自己关于初中化学化学绪言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曾红梅 《魅力中国》2010,(15):141-141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才的质量。体育教学中加强养成性教育,培养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加强纪律教育,严格要求学生遵纪守法利用榜样的教育作用;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结合体育教学,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与健康课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李晓林 《魅力中国》2011,(20):210-210
口语交际课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词义可以明确,口语交际课是培养学生语言艺术和交际艺术的,这个能力不容忽视。可是在我们教学实际中,有很多老师过于强调应试,忽略了口语交际课的训练,这部分内容被边缘化或者课上得不充分甚至是省略。我所在的学校是新民市的一所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处于比较偏远的农村地区。但教学设备很先进,下面我就结合这个实际谈一些个人观点,就如何上好口语交际课展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黄伟强 《魅力中国》2010,(17):235-235
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和参与意识的形成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体育理论课有其他学科专业课不具备的良好条件,所以利用好这个平台,不但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素质和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加强理论课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理论指导体育实践的能力和习惯。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不仅仅是体育理论课的任务,还要贯穿于日常教学和体育实践课中,做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理论要为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10.
马佳丽 《魅力中国》2013,(16):201-201
笔者认为,小学数学的练习课是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练习课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练习课占了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时间的很大比重。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心理学认为。一个正确认识的获得,总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反映在教学规律上,学生要获得知识和能力.也要一个多次反复的过程。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学习数学不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就难以牢固地掌握知识,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在此,我根据在小学教学练习课上进行的一些尝试,就怎样上好小学数学练习课,谈谈我个人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1.
郝齐荣 《魅力中国》2010,(16):200-200
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波、思维活跃的年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探索并运用一些识字的方法,把乐趣融入课堂,从而使学生感到识字课趣味无穷。我总结了一下方法。  相似文献   

12.
体育游戏能激发参与者的创新思维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运用好体育游戏,可以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机智、勇敢、顽强等意志品质,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蒋勇 《宁波经济》2011,(7):57-57
大学毕业才5年,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年销售收入过亿元,并为130名大学生提供了岗位。如今已是浙江晴田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的王健就是靠百折不挠的毅力,实现自己的梦想的。前不久,王健被评为2010年度“宁波市十佳创业新秀”。  相似文献   

14.
石青 《魅力中国》2009,(3):115-115
为了提高小学生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的任务,有必要大力培养小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通过对郑州市部分小学学生的调查研究,指出可以通过端正学生学习的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合理选择教材;进行生动有趣的讲解和优美正确的示范: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搞好课外体育活动来提高小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们苏州的素质教育如今已是如火如荼、深入人心,因而本文没有纠缠于素质教育或体育教学改革的概念诠释,而是直接就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的关系、提出了"学校体育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身心素质作为根本目的,要把终生体育教育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学校体育中植根",并且要求广大体育教师应当有超前意识,应当从长远需要出发.主动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适应我国教育总体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同时考虑学生自身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具有后继发展的内在潜力,为终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世杰 《魅力中国》2010,(19):223-223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目的十分明确,要求根据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这“三个基本要素”,必须与终身体育联系起来,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发展就必须破旧立新,传统体育教学弊端的大量呈现使大多数从事体育科研和体育教育者的眼球集中到了分项教学上面来。  相似文献   

17.
熊涛 《老区建设》2012,(8):46-47
学校体育片面强调身体的发展,而对心理的发展未予足够重视,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与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翟澄清 《魅力中国》2010,(34):241-242
素质教育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学校体育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改革和发展对学校体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和发展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学校体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汤亮 《魅力中国》2010,(2):82-82
体育是伴随人的终身教育、健康愉快生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内容。终身体育思想它不单是指学生在校期间的教育活动,而是着重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能否使其终身受益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学校体育中实施终身体育教育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0.
《西部大开发》2012,(10):72-76
作业当堂清,书包不回家;我们快乐学,个个顶呱呱。山东烟台中小学生中流传的这段童谣,反映了近些年来当地实施素质教育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喜人局面。同时,一项对全球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倒数第一,创造力倒数第五,引起了人们对教育现状的担忧和反思。这一正一反的例子说明,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破除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教育改革发展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