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蒋正才 《科学决策》2008,(12):81-81
数学本身就来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贴近生活,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强化生活经验,探究数学问题;回归生活实践,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感受到所学数学的价值、意义,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应用数学的能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为生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培养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一是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二是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探究的钥匙;三是鼓励质疑,激发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四是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相似文献   

3.
门民乐 《新西部(上)》2010,(2):229-229,231
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是数学的运用与创新。培养中学生数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一是培养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二是指导学习方法,给学生探究的钥匙;三是鼓励质疑,激发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四是鼓励学习创新,让学生学有创见。  相似文献   

4.
付争艳 《魅力中国》2010,(9X):41-41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数学更贴近生活,一是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激发学习兴趣;二是创设生活情境,培养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同在;三是要数学语言生活化,学生形象地接受、理解;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四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五是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六是再现生活情景,激活课堂教学;七是布置贴近生活的家庭作业。  相似文献   

5.
由于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得到激发,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发展.为了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我主要从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置以及课后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上入手.通过一段时期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的形成,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6.
盂志青 《魅力中国》2014,(5):149-149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关注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解决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应用意识;创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中的生活,进行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王桂玉 《开放潮》2006,(3):55-56
传统数学突显其学科属性,使数学教学被赋予了浓厚的学科色彩。单纯的知识传授知识导致了教学内容抽象单调,教学过程严肃乏味,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世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动机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对于低年级,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应当成为教学的目标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一直是数学课堂数学教学的老课题。新课程提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实施新课程,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新课程理念、新教材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影响技校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因素主要有:学习动机不明确,对数学缺乏兴趣和正确的认识;学习意志薄弱,缺乏信心和毅力;学习态度不端正,被各种原因误导;学习方法不当,缺少了探究数学问题的动力和成功的感受与喜悦。针对这些问题,可采取的对策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消除对数学的偏见;让学生学会体验数学学习中的成就感。  相似文献   

9.
在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还课堂于学生,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还课堂于学生,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伍阳春 《魅力中国》2011,(3):196-196
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主动构建知识结构,在实际操作中真正理解数学知识,而且要通过合作交流的平台,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就必须让数学课堂成为一个灵动的世界,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营造动态探究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题情景实践活动和讨论交流中参与探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杨璇 《魅力中国》2013,(8):208-208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是培养学生能力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如何创设活泼愉快的教学情景,以调动多种感官,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师所要探究的课题。培养学生数学兴趣,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环境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是学好数学课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王学芹 《魅力中国》2013,(5):245-245
本文从探究生活问题,让生活数学化,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重自主探索,让学生“再创造”数学,重问题情境,让学生亲近数学四个方面,分析了数学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5.
靳学超 《魅力中国》2014,(21):187-188
提高幼师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有爱屋及乌的心理,要想让学生喜欢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老师。人有荣誉感,成功能够激发人的情绪。降低数学教材的难度,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幼师生比较重视专业课的学习,数学教学联系体育、音乐、舞蹈、美术课教学实践,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田学祥 《魅力中国》2013,(23):251-251
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是数学课程改革的最高目标,课堂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过程、实施探究;讲究方法、适时引导,让学生在思考发现、竞争创新的氛围中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将知识内化为能力是数学教学成功的法宝。  相似文献   

17.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恰当运用故事、图片和实际生活事例等方式,创设情境气氛,使他们喜欢数学;用数学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教学变抽象为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  相似文献   

18.
匡萃校 《黑河学刊》2011,(10):129-129
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及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性的主要因素。提高上述因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探究恰当的学习方式,突破学生的数学思维障碍,将有助于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黄超 《魅力中国》2013,(5):218-218
新课标下的数学课堂,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来达到教学目的。数学课程还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生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问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是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有助于转变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变传统的“接受性、训练性学习”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它有利于克服数学教学中注重教师传授而忽视学生发展的流弊,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刘保红 《魅力中国》2013,(25):214-214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使学生学习数学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养成一种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笔者结合初中教学实践,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作了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