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话说滕子京     
现实和历史有时会惊人的相似:眼下常见有的“名人”说自己的成名,往往潇洒地来一句“一不小心”。稍一推敲,便知是作态,实在是很小心才成了名,有的还要攀龙附凤、苦心钻营。我国宋朝有个滕子京,就是既很小心,又攀附着庆历三年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勉勉强强成了“名人”的。  相似文献   

2.
要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势必要培育、建设一批承担市场风险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这已是人皆赞同的共识。但是,作为“龙头企业”,如何找准自已的正确位置,不为“风潮”所动,不为“流俗”所溺,却是一个需要及时弄清的问题。   笔者认为,就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健康发展作用最大、影响最深刻的有四大因素,即市场、政府、农业、经营效益。这四个因素从前、后、上、下四个方向维系和制约着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要找准自己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的正确位置,必须解决好自己在这个四维体系中的恰当定位问题。  …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从立户角度重新审视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第323—324简,认为其律文规范仅仅是不为户者名田宅的行为。所打击对象则为“不为户,有田宅附令人名”和“为人名田宅者”两类,而最终目的就是要迫使不为户者立户。同时,汉初亦沿袭了秦的“分异令”,分户具有强制性质。  相似文献   

4.
对于任何一个生长在水边的人来说,吃鲜鱼是一种乐趣,各种湖鲜和河鲜藏着不为人所了解的极品美味,对于那些无水而居的人来说,许多湖鲜、河鲜甚至名都没听过。  相似文献   

5.
教育无小事。任何一名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把“教书”和“育人”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做精做细,落到实处。教育,不能忽视细节。教师本来就是在学生心灵尖上行走的人,稍有不慎,也许就会贻误学生纯洁的心。细节,决定教育的成败;细节,更能滋养教育的智慧。  相似文献   

6.
在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镇,大家经常会看到一位神采奕奕、骑着摩托车穿梭于乡村小道的人。他没有豪言壮语,也没有惊人业绩,但大家一提到他,都会竖起大拇指。他就是在农村一线默默付出和奉献了30年,人们常夸的“丢挖锄、拿算盘,为农经、担重担,树正气、护资产,不为官、更为民”的乐天溪镇财政经管所会计黎祥瑞。  相似文献   

7.
在北大荒黑龙江垦区,一提起水稻,人们总会想到一个人,他就是被称为“北大荒水稻之父”的徐一戎。人们说:“没有徐一戎,就没有北大荒的水稻。”  相似文献   

8.
在嵊州市,没有一个育花人不种玉兰花的,也没有一个种花人不知道王飞罡的。王飞罡是何许人?他就是嵊州市木兰科新品种研究所所长。如果你有机会走进他的玉兰新品种基地,就会惊奇地发现,无论在赤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凉风席席的秋天,这里都绽放着争奇斗艳、馨香醉人的玉兰花。10多年来,他所培育的玉兰新品种已在全国100多个大中城市落户,走向世界。他使下马村乃至嵊州的农民走上了“种花致富”的道路,亦使嵊州市成为全国著名的“中国木兰之乡”。他本人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奖章”、“中国花木行业十佳企业家”、“全国先进个体劳动者”、“中国木兰之乡创始人”等殊荣。  相似文献   

9.
李涛 《农家之友》2010,(17):13-14
研究生学历没有给42岁的河南籍农民工滕振国带来"梦寐以求"的好工作,毕业后他再次回到了原点,回到了考上研究生前的单位——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后勤服务公司,继续做一名临时工,"知识没有改变命运"曾一度让滕振国感到很无助。  相似文献   

10.
农村会计究竟应怎样做?这是我常常冥思苦想的问题,恐怕也是同行们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此,我提出“农村会计要苦练‘吃亏功’”。诸如争当“无名英雄”之类的举动,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成为一种时尚。然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此举不再被人们所推崇。甚至先前有过此举的人,现在回想起来也惊出一身“冷汗”。眼下,人们推崇的当是“赔钱的生意不做,吃亏的事情不干”。这几乎已成为许多人的“座右铭”。然而,“吃亏”的事情究竟还有没有人做呢?有的,而且大有人在。农村会计队伍就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他们事务繁杂,工作繁忙,而…  相似文献   

11.
教育困境     
《中国改革》2004,(12):18-19
“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在15%的人口——大约为1.8亿人——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  相似文献   

12.
“0”的联想     
在数学天地中,“0”是一颗平凡的小石子儿;而现实生活当中,“0”是给予人们众多的启迪和希望。小学时期,老师提过这样的问题:5个人分5个苹果,每人1个;2个人分0个苹果,每人有几个?什么都没有怎么分呢?那不就是“0”吗?是的,是“0”什么都没有,没有重量,没有密度,只有位置确实存在的“0”。可它却是源头,是基石,是……也许,从今以后就可能从一无所有到百万富翁。我们每个人所做的每件事,都是从“0”开始的。“高楼万丈平地起”,“0”是一个先锋开拓者,又是一个奠基人。“0”是原点,是基点,在一条直线上可找出在“0”不同位置旁的正负数,所以“…  相似文献   

13.
粮食企业决策与自身素质的优化熊力首先,政治上要过得硬粮食企业决策者头脑必须清醒,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做到“骤然临之而不惊”、“万刃逼之而不动”。必须坚持用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武装头脑,坚持改革开放,任何时候都不为错误思潮所迷惑,保持...  相似文献   

14.
河西镇经管站老会计马传列,在正式退休前一个月,站里请他站好“最后一班岗”,安排他到奔富村清理村办蛋厂账务。他的到来受到村党支部书记、蛋厂厂长牛为民的“热情”接待。午餐时,不仅没有用酒,围在4个小菜之中,最贵的一盘盐鸭蛋也只有4个,已被一分为二,正好切成8个半片,不言自明,一桌8人,每人半片而已。就是这餐“见面饭”,让老马会计喜滋滋吃出一个“难得,难得”的好印象,他为这“勤俭办厂”的传统作风所感染。  相似文献   

15.
香港的工商业在70年代开始踏上快行道,到了SO年代,香港经济起飞,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城市。然而香港却被称为“文化沙漠”。香港人是否真的如外界所认为的,只懂得向钱看呢?事实证明,香港人也有对文化艺术关心的一面,而有关部门在培养香港市民对文化艺术的兴趣所做的工作,也明显取得了较大进展。只要我们看看一些社区中心所举办的兴趣小组,就发现不少是音乐、舞蹈、话剧、书法、绘画的培训班。在另一方面,从艺术中心、文化中心和演艺学院的建成以及所筹办的文化交流活动中可以看到,香港虽然还没有立即成为一个“文化的温床”,但…  相似文献   

16.
做主人     
柳传志 《中国改革》2010,(1):120-122
我最近观察中外企业失败和成功的案例,提出了一个目标,要做“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这个概念中有两个“家族”。后一个“家族”,就是指要做“有主人”的企业,企业家不仅在打工,还要把这个企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为企业的长远目标负责。前一个“家族”,则指的是家族企业的弊病,比如用人时任人唯亲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如果有人告诉你:“水声可以卖钱。”你大概会说:“那不可能”。然而,美国有位叫费涅克的人就实现了这“不可能”。他用立体声录下许多潺潺的水声,复制后贴上“大自然美妙乐章”的标签高价出售,大赚其钱。其实,整个人类进步史,就是一部从不可能到可能,再从可能到现实的不断创新的历史。6000年前,没有人认为手中的石器会被更为坚利的铁器所取代;1000年前,没有人认为一种粉末(火药)会造就一个新时代;500年前,没有人认为水蒸汽会推动生产力的飞速发展;100年前,没有人认为人类会实现“飞天”的梦想;50年前,没有人认为计算机会极大地拓展大脑的功…  相似文献   

18.
徐楠 《中国改革》2004,(12):45-48
刘老石的正式职业是大学教师,可他有一半时间都来往于各地的农村,他顾不上考博晋升写论文评职称,不在乎文化人变成了“泥脚杆子”。邱建生当年从一个福建山村“鲤鱼跳龙门”,在乡亲们艳羡的目光中考上大学,毕业后不到10年,他把家安到了河北农村。他们自称“乡村建设”,并不引进技术改良品种,也不投资办厂,更不为官一方,而是“开发民智,培育民力”。他们认定:假如农民依然无法联合起来应对市场,依然无法形成自己的利益表达机制,依然无法实现自我管理,那么农村无以为继之日,也就是光鲜的城市颓然倒退之时。近几年来,这些人不…  相似文献   

19.
威信,乃衡量一个人影响力的一项指标,人皆求之。特别是一个领导者,都希望自己有威信,尤其是新上任的领导,树立威信之心更为迫切。于是,便有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之说。的确,有的新官“三把火”烧到点子上,“烧”出了自己的威信,人皆服之,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然而,有的新官“三把火”却烧歪了,非但没有“烧”出好效果,反而把自己“烧”得焦头烂额,威信扫地。这些人的威信是这样树的:一靠权利逞威。刚一上任,就利用手中的权力搞一言九鼎,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撤人换人,培植亲信,形成帮派势力。二用“政绩”显威。在工作上…  相似文献   

20.
高层声音     
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