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徐辉  许嵩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18):104-108
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既要充分依托国防科研机构的科技创新能力,又要统筹国家民用科技领域的创新资源,实现两个体系的互动耦合是传统合作创新内涵的升华和边界的拓展。但军民融合科技协同跨越军地,必须处理好边界和国防科研机构的功能定位问题,清晰认识协同创新平台和机制在融合创新中的作用,尊重科技创新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军民融合科技协同创新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加剧,技术创新变得越来越复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是应对创新环境变化、推动军民科技创新资源共享、提高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也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从人才、政府、产业及制度等方面,分析美国、日本、俄罗斯、以色列四国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模式,对我国构建由政府、军队、军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及中介组织为主体的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有一定借鉴意义。为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我国应破除军民融合制度藩篱,优化科技协同创新环境;构筑协同创新平台,推动新兴产业空间集聚;重视军民两用人才建设,推动科学技术合作交流;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拓宽科技研发融资渠道;提高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国际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3.
军民融合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对于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具有重要意义。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通过促进新知识涌现、推进新产业集聚发展,最终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在提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驱动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组织框架基础上,将发展模式归纳为以分享经济为背景的资源共享模式、以新型研发机构为核心的第三方模式、以产业联盟为核心的产业链拓展模式和以交易平台为核心的“PPP”模式,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创新链的视角,对关键核心技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机理及机制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关键核心技术的特征,并构建军用和民用创新链解构军民分离下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过程。然后,从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探索军民融合协同效应及其产生的机理。最后,结合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网络经济的实现条件,探索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得出,军用和民用创新链上、中、下游协同所产生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网络经济是关键核心技术军民融合协同效应的源泉,知识协同、制度协同和价值协同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机制。研究结论深化了关键核心技术军民融合协同创新效应产生机理及实现机制的认识,并提出了军民融合促进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实施创新驱动,不仅有利于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助于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中创新驱动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军民相对分离的传统体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创新主体间协同机制不完善、中介机构服务尚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创新驱动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为此,应通过构建基于创新元素、结构体系、创新环境的创新驱动系统,鼓励军民融合开放式协同创新合作,完善创新驱动运行机制,营造创新驱动实施的环境氛围,进而为军民融合创新驱动机制的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6.
李林  曾立  张帆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4):154-160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设长江经济带、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成为国家重大战略,三大战略交汇了区域协同发展构想和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理念。通过分析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现实基础、主要问题及内在机理,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四位一体”的总体框架,并提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是新时代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目标,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则是实现该目标的必然选择。基于扎根理论建立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体系,通过分析影响因素间的交互关系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模型对案例进行仿真分析,考察单因素作用、多因素协同作用、多因素非协同作用条件下协同创新水平变化情况。从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内涵、结构、功能实现3个层面揭示要素融合机制。据此,为国家军民深度融合提供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因子分析法,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合作伙伴协同配合度、协同创新主体能力和协同创新外部环境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评估长株潭地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院、军民结合产业园与企业的协同创新绩效及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自身创新能力较强,但在合作伙伴协同配合度上得分较低;协同创新研究院在协调合作伙伴配合度和获得外部市场、政府、中介等支持方面有较好表现,但还应筛选更多适合转化的科研成果,实现协同创新与知识产权联动;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弱。  相似文献   

9.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刚  曾立  易凡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20):121-125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是推进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对于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内涵和功能,梳理了平台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探讨了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的政策保障体系,可为我国构建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平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军民融合式发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起支撑作用,协同创新是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途径。论述了基于大型科研项目合作建立军民融合式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形式,以及由此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能。  相似文献   

11.
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创新驱动,而科技创新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是一个复杂系统,影响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的主要因素可概括为驱动因素(创新需求和创新能力)、支撑因素、链接因素和保障因素(外部因素)。通过抽样调查和结构方程方法构建三阶递归模型,分析了各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驱动因素直接影响创新绩效,支撑因素、链接因素和保障因素通过影响驱动因素间接影响创新绩效。依据结构方程显著性检验和路径分析结果,分别从驱动机制、支撑机制、链接机制、保障机制4个方面提出了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是国防科技工业和国家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基础与内在动力。基于国际比较视角,从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及法律政策保障等方面比较美日德等发达国军民融合型协同创新体系发展情况,构建我国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探讨“国防需求拉动”、“民用需求拉动”和“科学研究推动”3种动力机制下军民融合型科技工业协同创新体系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3.
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中关村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及创新现状,分析总结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存在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3种技术创新模式,并对3种模式的特征分别进行了研究。最后指出研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对探索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发展道路将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科技体制机制关系到协同创新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以及协同创新要素能否顺畅地进行集聚和合作,从而影响协同创新绩效。宁波创新资源基础薄弱,产业转型升级亟需依赖区域协同创新推动。在分析协同创新政府科技管理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协同创新科技体制机制框架设计,并从协同创新人才支撑、创新组织建设、科技服务平台支持、创新成果转化交易服务体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三地科技协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文章分析了三地由于科技创新资源分布不均衡、创新成果区域间转化存在障碍、创新人才流动受制于体制约束等问题,阻碍了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效率。京津冀三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需要在认清三地科技创新优势与困境的基础上,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通过制定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新典型。通过京津冀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以建设高端人才聚集、流通工程、科技创新保障机制工程,推动大项目在天津和河北落户、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促进科技创新金融中心建设、积极承接北京的教育和科研的功能等发展战略,在实现创新资源的流动和创新成果的转化的同时,推动科技创新能力"均一化"发展,进而促进形成具有一定创新优势的科技创新簇群,实现京津冀科技创新水平的拔高生长。  相似文献   

16.
1987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资助建立科学技术中心(STC),旨在促进科研领域前沿基础科学研究、培养大批创新性人才以及实现多方知识转移,以更好地巩固其在国际上的科学技术研究领导地位。研究发现,美国科学技术中心在运作模式上具有组织管理“集中—分散”、研究与教育紧密结合、知识转移有效、动态监测评估等多重优点。我国在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时,应充分借鉴其优点,不断提高我国高校协同创新能力与质量,为早日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产业技术创新链是产业转移示范区科技园的基础,产业技术创新链不完善是制约产业转移示范区科技园发展的关键问题。针对产业转移示范区科技园缺乏完善的产业技术创新链的现状,提出了完善产业技术创新链的对策及具体措施,以推动产业转移示范区科技园的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梳理国内关于技术创新和技术外向性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技术链的概念,分析了技术链的结构,并由此推导出技术链的整合程度是技术创新的关键,只有众多企业和政府齐心协力,才能促进技术创新的可持续进行。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链整合的评价指标体系,探讨了技术链整合对于个别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迫切要求企业在“互联网+”策略下从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的角度打造核心能力。通过对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典型案例的研究,运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逐次提炼标签、概念、初始范畴、主范畴、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探索“互联网+”战略下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互动关系,并总结出“互联网+”战略下两者协同发展的路径:市场机会识别—价值主张创新—技术创造性模仿创新—商业模式‘营销—盈利—运作’三模块持续创新—技术渐进性自主/合作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