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农户经济行为视角的财政农业投资:绩效、原因、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效果与目标之间的偏差表明财政农业投资绩效欠佳.原因主要在于财政对农业投入力度、结构、机制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理性经济行为不协调.提高财政对农业的投资与农民理性经济行为的兼容性可以促使农民理性经济行为与政府支农目标趋同,提高财政支农绩效.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一外部性较为明显的产业,财政对农业投入效益更多地表现为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评价财政对农业投入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助于政府及时调整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方向、结构和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不断优化财政的农业投入政策.  相似文献   

3.
刘晓雅  林郁  余佳祥 《经济师》2012,7(2):221-222
文章选择2007-2010年西部12省市财政农业投入产出指标为跨期面板数据,运用DEA方法建立BC2模型,通过DEA-Malmqusit指数的计算,基于西部各省市比较分析,对云南省财政农业投入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虽然云南省财政农业投入逐年增加,但其效率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技术进步是影响云南省财政农业投入效率的主要因素。应继续加大财政农业投入,加快向技术密集型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财政农业投入效率。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部门。鉴于农业的基础性和弱质性决定了财政在必要时给予农业的支持和保护,我国在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历史阶段,农业的稳定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勿庸置疑,农业仍然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弱势产业,农业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不协调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是"十二五"时期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如何进一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建立财政农业投入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是财政农业投入政策的关键所在。本文首先对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的必要性进行理论探讨;其次,分析我国财政农业投入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财政农业投入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基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效率性"原则,构建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率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分法实证检验中国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产出效率,结果显示,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效率性不容乐观,总体处于"及格"的边缘,各级地方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应当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和资金的高效使用。  相似文献   

6.
安广实 《技术经济》2004,23(10):2-4
<正>一、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问题及其对农民增收的影响 1.财政对农业投入数量过少,无法保障我国农业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建国五十多年来,我国财政对农业投入的总量约5000亿元,仅占财政总支出的6.5%左右。其中:解放初期占财政支出的5%左右;其后,在"二五"时期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财政对农业的支持有所增加,达到10%左右;再后,是"文化大革  相似文献   

7.
董梅生 《技术经济》2009,28(1):37-41
利用1985—2006年关于中国农业投入与产出的相关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中国农业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产出主要受家庭经营费用支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和化肥投入量的影响,受播种面积的影响不大;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数越多,农业产出反而越小。提出如下建议:增加国家财政支农支出,以提高农村机械化水平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农村土地流转模式,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1-2012年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测度指标数据,运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和VAR模型等方法,对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水平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财政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科技创新绩效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对提升农业科技创新绩效的短期影响更为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一、政府农业公共投入创新机制和投入模式的基本原则农业公共投入必须要进行不断的机制创新,形成农业投入的长效保障机制,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三农的现状。近年来,各级财政在加大投入的同时,积极创新农业投入引导机制,采取财政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以奖代投等多种方  相似文献   

10.
国际粮价的飞涨引发了对我国农业发展等问题的广泛讨论,而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最重要渠道,因此有必要对财政支农的情况进行研究.本文认为,近年来我国财政支农规模不断增加,但是财政支农结构不尽合理,从多方面来看仍有很大的改进余地,本文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内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的内涵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前提。研究思路为首先梳理绩效的内涵,然后分析财政支出活动的特性对绩效内涵的要求,并借鉴西方的"3E模型",界定财政支出绩效的内涵。最后分析科技活动的特点,明确科技活动的财政支出绩效内涵的侧重点,从而明确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的内涵。结论认为,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内涵应包含效果、经济、效率和效益四个方面的内容,R&D活动与非R&D活动的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内涵有不同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伴随着政府对"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作为支持农业主要政策手段的财政支农问题得到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广泛的关注,并分别对支农支出总量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和规范研究,但相关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彼此间的分歧仍然很大。因此,有必要对财政农业投入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评价,进而获取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苏明 《经济纵横》1997,(12):21-26
中国地方财政农业投入的现状与政策取向(二)□苏明二、分税制以来地方财政农业投入弱化的原因分析近几年我国分税制体制的运行基本正常,改革效果十分明显,它不仅促进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而且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对于规范政府间...  相似文献   

14.
财政科技投入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进行综述和分析国内外区域性财政科技投入与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研究了新形势下区域财政科技投入的规模、结构、方向和方式等问题,构建了区域性财政科技投入模式;提出了构建区域性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新模式的基本思路与实现途径;提出了对科技基础条件公共平台建设进行委托代理的管理模式;针对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管理的特征,提出建立了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管理模式,以期为区域性财政科技投入及管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决策依据,进而强化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和使用效率,促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财政绩效预算改革是中国财政部门的一项重大改革举措。为了进一步提高政府财政工作的质量,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很多财政部门都在积极地探索着如何有效地推行财政绩效预算改革。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推行财政绩效预算改革为案例,详细分析了其财政绩效预算改革的原因和条件,从实证的角度对中国的财政绩效预算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1·通过农业立法来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和合理利用。目前,财政支农政策具有不稳定性特点,即财政支农资金总量下降、结构不合理;农业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体制不完善。因此,建议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做法,应尽快出台《农业投资法》,以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和有效利用。尽管我国《农业法》对增加政府农业投入做了一些规定,但无法适应农业产业化对财政资金需求的质和量要求。通过立法来防止由于各级政府的随意性而忽视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资金的使用效率,明确界定各级政府在农业投入上的事权和财权关系,确定政府农业投…  相似文献   

17.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朝阳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从财政的角度研究浙江省财政文化事业支出对该省经济增长的绩效,选取1998—2011年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文化广播事业支出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从财政的角度对提高文化产业支出绩效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财政支农是国家对农业投入的一个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加大了财政支农的力度,旨在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文章通过对1990-2010年农村居民的人均财政支农支出和人均纯收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国家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民收入增长有重大影响,我国应继续加大财政支农支出、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从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  相似文献   

19.
王荆  潘海洋 《经济师》2008,(7):162-163
财政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是转变财政职能,推进服务型公共财政建设的重要措施。文章通过对财政绩效评价与绩效审计的实施主体、工作目标、实施对象、工作程序、操作标准进行分析,揭示两者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和区别,建议以绩效评价为主、绩效审计为辅,两者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工作思路,促进绩效导向的公共财政建设。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运用DEA和因子分析法构建了财政科技资金绩效复合评价及判定方法,并运用此方法对河北省财政科技资金绩效进行了实证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具体分析了河北省财政科技资金的整体有效性、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以及在评价样本中的排序情况,并依据DEA投影原理给出了河北省财政科技资金绩效改进方向和改进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