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任文 《环球财经》2009,(6):92-97
经济形势并不那么乐观 任文:随着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已经开始显露出来。从今年已有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看,就业机会和消费不足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两大突出因素。当前,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包括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在这些政策下可能有了今年前几个月银行信贷井喷的态势,这种态势是否预示着中国的宏观经济已经向好,或者说经济已经见底了?  相似文献   

2.
如何判断中国经济目前遇到的问题?在金融危机下,中国到底有哪些机会?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三个认识误区:认为中国经济消费不足,中国经济发展当中的消费增长太慢;认为中国的4万亿元投资过多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  相似文献   

3.
《海外经济评论》2009,(47):12-15
【瑞士瑞银集团2009年9月】概览 自从中国在10个月前宣布了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以来,财政资金迅速下达,而固定资产投资和整体国内经济活动已经开始强劲复苏。我们认为现在是时候再来考察一下关于中国经济刺激的一些问题和担忧了。政府经济刺激的规模到底有多大、有多少已经下达?刺激政策资金下发的速度放缓会导致经济增长急剧放缓吗?经济刺激政策能持续多久、其效果何时开始减弱?  相似文献   

4.
《海外经济评论》2006,(8):15-16
2006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心无疑立足于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从迄今为止政策面的情况看,刺激消费很可能成为今后中长时期内的一项既定经济政策,而不简单满足于管理短期总量波动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经纬 《中国经贸》2009,(15):60-60
“去库存化”阶段基本结束“短期内,由于‘去库存化’基本完成.中国经济已见底回升。”范剑平表示.中国政府出台的“扩内需、保增长”刺激经济一揽子计划成效较为显著,落实速度较快,4万亿投资中的1.8万亿已经下达,今年预计进行的四批投资计划中的三批已经开展。同时,中国商业银行较好地执行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今年1~5月新增548万亿元贷款,今年上半年新增贷款很有可能超过6万亿元。“上述政策十分有利于调动中国经济中长期发展的有利因素,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正在恢复,经济回升基础越发稳固,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呈明显加速攀升趋势:2001年8月末突破7万亿元;到2002年5月末突破8万亿元,只用了9个月的时间;到2003年2月末则突破10万亿元,即平均每5个月就增长1万亿;到2003年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已经一举突破11万亿;仅仅再过2个月即2004年2月末,已达接近12亿万元。正常情况下,消费应与收入密切相关,即收入越多,应该消费越多才  相似文献   

7.
张祖国 《西部论丛》2010,(10):27-29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日元升值的问题成为国际金融界和国际金融市场的热门话题,也引起了中国国内相关部门以及金融投资者的广泛关注。日元为何持续不断升值?其对日本经济有什么样的影响?日本政府的市场干预政策和刺激经济政策是否有效?以上诸多情况对我国又有何启示?本文想就以上这些人们可能感兴趣或有些困惑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8.
要深入理解中国经济,首先需要回答两个“疑难杂症”的成因:第一,自2009年以来,货币信贷扩张和财政债务刺激史无前例,真实GDP增速为何反而持续下降?第二,广义货币供应总量M2已经超过GDP两倍,“钱荒”和利率上升为何反而成为金融市场的常态?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央“4万亿”投入方向逐步明确,这项中国近10年来最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即将进入具体实施阶段。那么,该计划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实际影响将会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亚洲乃至全球经济的重要支点.中国在2008年11月8日终于出台了“2010年底前投资4万亿扩大内需”的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以期稳定金融市场和消费信心.减缓出口下降所带来的冲击。尽管这个将财政政策基调由“稳健”调向“积极”、将货币政策基调由“从紧”调向“适度宽松”的经济刺激计划得到世界性的认可.但是面对贫富差距、社保不足、消费不振、行业垄断等众多难题,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中国经济从低水准起步;高速运转20年,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日益积累着某种结构性风险;近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牵引;风险势能开始逐渐释放;开工不足,失业增加,需求萎靡,发展趋缓……,诸症并发,怎样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如果说通缩是泥潭;通胀是沼泽,怎样走出泥潭又绕开沼泽?请看众专家见仁见智纵论宏观大势。谁说中国经济“通货紧缩”了近年,经济学界和经济界普遍认为,我国当前已经陷入了通货紧缩的困境,通货紧缩已成为阻碍发展和深化改革的障碍;出路在于放弃“适度从紧”的政策、放松银根,刺激需求。这种观点对我国…  相似文献   

12.
【日本《朝日新闻》9月22日】美国不断借钱消费和进行住房投资,中国和日本则不去消费,将储蓄贷给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处隐藏着“世界不均衡”这个问题。在经济不断复苏的过程中,该结构会否发生变化?这将成为24日、25日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的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3.
杨刚 《沪港经济》2009,(3):56-57
2008年下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全球经济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方案以促进经济增长,中国也不例外,出台了4万亿扩大内需的政策,并推出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业 2009年的期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推出的4万亿元人民币刺激经济计划令世界瞩目。不过,投资需求必须最终能够转化为消费需求才能产生真正的效益。 当前启动消费需求的关键在哪里?在我看来,不在于让有钱的人消费更多,而在于增加穷人的收入,使他具备消费能力以满足他的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15.
张未民 《发展》2002,(8):72-73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统计数据表明,5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04万亿元,首次突破8万亿元大关。为加快经济发展,启动消费,抑制通货紧缩的蔓延,自1996年起,央行连续8次降息,使利率降低了78.4%,达到历史最低水平。央行的举措,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引致储蓄分流,但居民储蓄总体上仍然呈现持续增长态势。联系近期本被看好的记账式国债发行所遭遇的冷清,我们该怎样看待这8万亿元储蓄规模?储蓄是收入的函数。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广大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得到稳步提高,居民储蓄存款…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中国经济紧缩的宏观形势下,如何看待中央陆续出台的经济政策?为何连续七次降息都没有达到的储蓄余额下降的效果通过总量不大的利息税措施就达到了?发展中的中国股市作为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和转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基础,在目前消费不足、经济紧缩的大环境下,能否对刺激居民消费提供一些积极的影响?这些都是理论研究者比较关心并试图回答的问题.本文从最优目标规划模型入手,通过建立跨时约束来讨论若干宏观经济政策的背景理论,从中可以得到对当前一些宏观经济政策的验证.  相似文献   

17.
郭弘图  刘美 《环球财经》2013,(9):128-128
“安倍经济学”已渐露疲态。8月12日,日本公布其二季度GDP增长率仅为2.6%,远低于预期,使人们再度对该政策的有效性打出了大大的问号。“安倍经济学”分为三个阶段: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结构化改革。前两个阶段正在推进,“调结构”仍任重道远。与此同时,大量释放流动性和财政刺激政策也在威胁日本金融市场的稳定。今年6月,日本国债首次超出1000万亿日元(11万亿美元),占GDP的240%,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金融市场波动性显著增加,5月23日,东京日经股指大跌超干点,自那以后市场大涨大跌已经起伏数次。  相似文献   

18.
最近几年,国内需求不足一直困扰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日前中央发布的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在全球范围内,俄罗斯、印度这几年的经济之所以快速增长,不断扩大的国内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信贷消费在帮韩国很快走出金融危机的同时,也为此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各国在刺激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09年,为继续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中国政府力图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为此政府近期密集出台了多项促进消费的新政策。如果说,4万亿刺激方案是政府刺激经济的第一阶段,那么随后提出促进消费的新政策则是中国已经进入政府刺激经济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20.
承年关消费迅猛的势头和十大产业振兴计划的相继出台,加之去年4万亿刺激经济措施的威力,中国经济在世界“率先突围”、“一枝独秀”,和“独善其身”等词眼于媒体上一再出现。世界看好中国经济根据《证券市场周刊》报道,参与2009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的四分之三以上的经济学家表示看到燕子回来的迹象,甚至部分经济学家表示,“本轮经济最坏的时候在2008年第四季就已经过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