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进口贸易对技术进步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进口贸易为我国技术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技术引进 ,使我国快速提高了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但是由于我国技术引进结构不尽合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投入不够 ,使得技术引进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未完全发挥出来 ,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克服缺点 ,以实现赶超战略。  相似文献   

2.
技术进步就业效应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影响既有负的冲击效应,又有正的补偿效应,二者在各个行业的不同时期表现出的强势不同,从而使得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总效应存在差异。本文利用1999—2009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基于随机前沿的分析方法设计了一种新的算法来分解技术进步就业总效应,可以发现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进步就业创造效应带来的就业增加,可以补偿就业冲击效应带来的就业损失,因此,就业前景还是较为乐观的。  相似文献   

3.
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关系结论的不一致,本文运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法,选取1999—2008年工业统计数据从定量角度检验技术引进与技术进步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技术引进不是技术进步的直接原因,技术进步对技术引进有促进作用;运用Engle-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法实证检验,得出技术引进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之间没有长期共同发展趋势的结论。技术进步刺激国家引进技术,就长期发展而言,应该主要依靠自主创新提高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技术引进已达到一定的规模,但仍存在忽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于缺乏风险分担机制,引进技术时,企业倾向于引进成套设备,加上技术出口国对出口技术的限制政策,导致通过技术引进难以得到核心与关键技术,且由于科研机构与企业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普遍存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不足。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技术引进结构,必须完善资本市场,建立技术引进与技术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和科研机构与企业技术合作机制,并重视引进技术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加强技术的情报交流。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2006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双重影响,一定时期内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并不明确。本文将TFP分解为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运用1978—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别分析了纯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的提高对我国就业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纯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比较显著的负效应,当期技术效率的改善对就业没有显著影响,而滞后期技术效率的改善却对就业量的增加具有负效应;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就业总量的增加具有明显的正效应。因此,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对我国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朱勇 《经济论坛》2010,(7):55-57
本文利用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行业层面的面板数据,比较分析了国际技术扩散和自主创新对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通过比较研究技术引进、技术模仿和自主创新对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自主创新对于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都有着显著的正面效应;技术引进对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高科技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企业的经济增长都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模仿导致了高科技企业科技开发人员劳动生产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技术转移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跨国公司技术转移特征及我国引进技术能力两方面分析我国在接受国际技术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针对原因分析提出:在我国技术引进的过程中应争取主动地位,引进一些真正有利于我国经济建设、提高技术水平、促进技术升级的世界高新技术;同时,还应增强我国技术引进的能力,完善技术要素市场,促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市场换技术”的过程中主动出击,以求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面对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国际化的趋势,要增强我国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更要通盘筹划,系统运作。因此,应合理加快组建国内企业集团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利用外资,将利用外资作为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以市场换技术”,希望通过外资带来先进的技术,特别是软技术。但国内外学者对外资能否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观点并不一致。本文将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被解释变量来描述我国技术进步,将全国技术引进合同金额作为解释变量来描述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并试图通过运用Engk—Granger协整关系检验来研究二者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的共同趋势,并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技术进步的短期波动情况。在分析检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结论并提出应有选择的引进技术和提高企业消化吸收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建国以来,我国在技术引进上几经周折.经过改革、开放,打开了技术引进工作的新局面,取得了多方面的经济效益.1.缩短了技术进步时间,节约了经济建设资金40多年来技术引进工作,大大缩短了我国技术进步的时间.别人用10—15年研制的技术,被我们引进后,经设备安装到投产,一般只需2—3年,有的项目甚至当年引进,当年投产,当年收益.引进技术不仅有利于争取时间、少走弯路,而且可以大大节约建设基金.我国70年代引进的大化肥、大化纤等技术、设备,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我国化肥、化纤生产落后状态,而且产量成倍增长,每年总产值约为进口这些技术、设备所用外汇的3倍多,扣除成本,平均一年就收回了全部投资.2.促进了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推动了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通过引进技术改造老企业,使我国不少行业和产品技术、生产水  相似文献   

10.
论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源动力,而从就业的角度来看,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却并不总是正的,即同时存在挤出就业和促进就业两方面的效应.挤出效应包括节约劳动和引起的人口"相对过剩";提高劳动生产率从成本取得更多的利润和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又促进了就业.发展适用的技术、提高国民素质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是防止技术进步的就业挤出效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企业技术进步的常规战略包括技术改进,技术引进、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共四大战略。突破传统的视角,在企业产权流动状况下,企业兼并对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具有直接作用及宏观效应。在全球性的兼并浪潮中,企业兼并战略作用技术进步的超常规战略,应该引起国内科技和产业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
就业压力下的技术政策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技术进步具有多种功能,既可以对就业产生严重冲击,也可以产生”第二次就业效应“、”补偿就业效应“、”关联就业效应“.我国的就业问题只能立足于国内解决。应当在适应世界科技进步潮流这个前提下考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可能影响,选择适当的技术政策。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中技术进步与就业关系的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认为,技术进步对就业既有可能产生挤出效应,也有可能带来创造效应;在生产使用价值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有可能引起单个企业或部门就业量的相对甚至绝对减少,但从全社会来说,则取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效应与挤出效应的比较;在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增长的情况下,技术进步对就业绝对量的影响取决于使用价值量的增加所引起的就业增加量、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创造效应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挤出效应的比较。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和当今中国的具体实际,我们在认识、行动和政策上必须坚持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前提下妥善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取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考察技术进步与就业之间的协整关系,检验我国东部地区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东部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有正相关关系,东部地区由于工业部门的技术补偿效应显著,从就业总量来看,技术进步具有正的就业效应.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技术引进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进步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的结果,并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但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仅是技术创新或技术引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理论上,由于技术引进依赖、技术创新的机会成本和逆向溢出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受技术差距、消化吸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技术引进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较为复杂。本文利用我国1996—2011年28个省区数据,运用动态面板广义矩(GMM)进行估计发现: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负相关,外资技术溢出和模仿效应有利于经济增长集约化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进一步的扩大对外开放中,要继续坚持通过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战略,强化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加大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力度,夯实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卿陶  黄先海 《经济科学》2023,(4):126-144
本文基于企业环境规制的微观识别,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两种技术进步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受到强制性环境规制后,企业技术进步路径会偏向技术引进;从异质性分析看,当受到环境规制时,东部地区企业会偏向技术引进,而中西部地区企业不仅不会增加技术引进,还会降低自主创新,以消极方式应对环境规制;从机制分析看,技术引进能够更好地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稳定其生产规模,但对于企业生产率提升作用不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导致的企业技术进步偏向会产生路径依赖,使得企业长期偏向技术引进。本文研究表明适度环境规制能够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动力,但也要注重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技术进步内生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技术进步增加就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分析了技术进步与就业的相关性,认为科技进步一方面对劳动生产了排斥作用,出现了“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同时,科技进步会导致社会分工的加深,就业领域的拓展,消费城求的增长,又可以增加就业总量。我国应趋利避害,利用技术进步增加就业,为此提出了三个合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干春晖  姜宏 《财经研究》2022,48(5):34-48,79
随着人工智能等自动化资本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偏向会呈现新的特征,已有文献缺乏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新特征的关注,也缺乏对新型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文章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2012-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测度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偏向,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对企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自动化资本。(2)制造业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了替代效应,生产率和产出规模效应是两个影响渠道。(3)制造业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能通过生产率效应和技能结构效应来提升劳动力工资水平。(4)基于行业关联效应,制造业上游(下游)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推动下游(上游)企业的技术进步,进而对下游(上游)企业产生就业替代效应和工资补偿效应。可见,大力推动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加快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扩大生产率和产出规模效应对劳动力市场的积极作用,重视产业链的传导和协同效应,是适应“机器换人”,实现稳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同时对引进技术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是落后国家提高技术能力,加速技术追赶,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然而,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一项昂贵的学习性活动,不会自动发生,企业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重视程度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理论研究表明,企业消化吸收与技术引进支出的比值是与该行业世界技术进步的速度负相关,与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及该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正相关,1999—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因此解决中国企业目前"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问题不能靠简单的政策刺激,应从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快速积累适合企业技术要求的人力资本,以及深化市场改革,推动企业间积极有效竞争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基于我国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就业的关系进行理论和实证分析,引入交互项进一步说明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进步对就业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促进效应,而基于技术进步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就业具有负向影响。此外,在不同区域,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在新一轮工业革命条件下,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在追求技术进步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就业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