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岳旅游商品开发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商品是指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生产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括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旅游日用品、旅游食品、土特产品等等。作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南岳,旅游商品的开发和旅游购物一直是旅游发展中的“短腿”和弱项,如何拉长这条“短腿”,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笔者根据调查,谈点个人看法。 一、南岳旅游商品开发的优势与现状   南岳作为我国五岳之一,自然资源丰富多彩,宗教文化源远流长,开发旅游商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广阔的前景。   1.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一是自然资源得天独厚。南岳山势雄伟,古树参天,竹木茂…  相似文献   

2.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南岳旅游面临着水土资源紧缺、旅游环境破坏严重、旅游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与邻近的开云合作,采取"南岳旅游,开云服务"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提升南岳旅游竞争力的必然战略选择.本文结合南岳景区的实际情况,从旅游一体化的角度,提出了南岳开云旅游一体化的设想,为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南岳旅游面临着水土资源紧缺、旅游环境破坏严重、旅游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与邻近的开云合作,采取"南岳旅游,开云服务"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提升南岳旅游竞争力的必然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李万情 《湖南经济》2000,(12):54-55
南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为了把南岳建成精品旅游区,2000年10月6日~10日,举办了中国南岳衡山寿文化节暨庙会,其创意之新、品味之高、规模之大、项目之多、影响之广、效果之好,都是南岳建区以来前所未有的,也是衡阳市甚至湖南省多年以来所少见的,对加速南岳精品旅游区的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是创意新。这次节会,把南岳博大精深、渊远流长的寿文化作为活动主题。这种全新的创意、精心的策划,不但使南岳获得了一个永久性的识别标志、独特的旅游产品和传承性强的大型节会活动,而且进一步确立了南岳在全国乃至全球旅游圈中…  相似文献   

5.
南岳衡山为我国五岳名山之一,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并举,历来是旅游、休闲、避暑胜地,但南岳衡山旅游区没有充分显示应有的品牌、资源效应。文章分析了南岳衡山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旅游事业日益繁荣的今天,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尤为人们关注。南岳是佛教文化发展传承圣地,因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而成为南岳旅游的品牌。在南岳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中,佛教音乐起到架起佛教文化与旅游事业的桥梁作用,潜在着巨大的资源内力。  相似文献   

7.
南岳是我国王岳名山之一,素有"五岳独夫","文明奥区"、"宗教圣地"和"避暑胜地"之美称.1979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对外开放,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84年正式成立衡阳市南岳区人民政府。全区现辖三乡一镇,面积为181.5平方公里,其中风景区面积85平方公里。自建区以来,南岳区委、区政府的决策者们审时度势,立足南岳"地方小、'码头'好、底子差、潜力大"的特殊区情,坚持"以名山为依托,以旅游为龙头,以宗教文化为特色,以风景资源和旅游卢品开发为突破。"的发展思路,敞开山门,使全区改革和经济建设得…  相似文献   

8.
南岳这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不仅要抓好景点建设,更要切实加强人的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这是关系南岳发展的根本问题。第一,加强全民素质教育,是进一步塑造南岳“窗口”形象的需要。南岳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衡阳乃至湖南对外开放的“窗口”。南岳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市、全省的形象。近年来,南岳通过开展学习张家港活动和加强旅游市场的综合治理,旅游环境明显好转,文明经营、礼貌待客、优质服务逐成风尚。南岳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形象大大提高,入岳旅游人数逐年增加,1996年入岳游客达到了213万人次。但…  相似文献   

9.
衡阳有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南岳衡山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素以“五岳独秀”、“文明奥区”称著于世,这是衡阳发展旅游的“拳头产品”,它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区为一体,汇秀、幽、奇于一山,佛道同山,共尊共荣为天下一绝。自然景观还有衡东锡岩仙洞、米水漂流;衡南歧山省级森林公园、江口鸟洲;衡阳县峋嵝峰国家森林公园;常宁天堂山景区和庙前溶洞群;耒阳枫林温泉;衡山大源渡水上乐园、九观桥水库;祁东温泉等。人文景区有蔡伦故居、王船山故居、夏明翰纪念馆、衡山农民运动纪念馆、罗荣桓故居、湘南学联旧址等,这些…  相似文献   

10.
可互补共生的旅游业合作发展条件良好的资源条件。湖南是个旅游大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共有10大名胜旅游区,100多处旅游点,素有“旅游胜地”之称。拥有“五岳独秀”的佛教名山———南岳衡山;四大淡水湖泊之一的洞庭湖;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四大碑林之一的浯溪碑林;宋代四大书院之一、被誉为“千年学府”的岳麓书院;四大名亭之一的岳麓山爱晚亭。湘西北的张家界市武陵源,以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袁家界等4大景区为中心,游览面积近80平方公里,被誉为“放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世界天然大奇观”,1992年…  相似文献   

11.
旅游业作为我国的新兴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其发展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传统的旅游开发活动是在开发相对成熟旅游、资源品位高的旅游优势区,随着人们对旅游的要求变化,旅游逐渐扩大到综合发展区位一般、资源品位一般以及旅游业发展较弱的旅游非优区。本文探讨了旅游发展及非优区的发展,总结了开发旅游非优区的发展体系,提出了合理的开发策略和完善旅游开发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南岳区委、区政府根据区情特点。把全区经济建设和其它事业的发展同全区整体形象的建设结合起来,着重抓了四大形象工程的建设、为南岳的振兴与腾飞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抓“窗口”形象的建设。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岳,每年要接待数百万中外游客。为使广大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旧,南岳区把加强软件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和优化旅游环境摆在重要位置上,先后举办了南岳区首届宾馆、饭店经理培训班,组织长沙、株洲等地三星级以上宾馆对区内11家宾馆进行了“一帮一”对口培训。组建了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站,并在山上、山下设立了…  相似文献   

13.
苏州历史水街区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形象是苏州城市旅游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苏州历史水街区进行旅游形象设计研究,使其形象鲜明丰满是完善苏州城市旅游形象的需要。文章在分析苏州历史水街区地理文脉、景观形态、市场感应的基础上,对苏州历史水街区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就其理念形象(包括主题口号)、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设计,以期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苏州历史水街区旅游形象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上海市中心城历史文化风貌区是发展都市旅游的优质资源,但在其旅游开发与保护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鉴此,应当进一步总结具有上海特色历史文化风貌区旅游开发保护的基本思路与运作模式,这对上海构建世界著名旅游城市,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具有重要的决策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旅游分区是做好旅游规划和区域旅游开发的基础。根据突出区域海洋旅游特色、发挥交通及城镇体系在海洋旅游开发中的作用、充分结合市场需要和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方便管理和有利于产业的组织等要求。本文将辽宁海洋旅游划分为4个旅游区、13个旅游亚区,并确定了重点开发的44个海洋旅游景区。针对海洋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提出辽宁海洋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于2005年4月18日首次在青海贵德县召开了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了打造“两圈两带一区”特色牌的旅游业发展思路。争取在2015年把青海的旅游业建成青海第三产业的龙头和支柱。今后10年旅游业发展的重点是打造青海湖民族文化体育圈、环西宁旅游经济圈、黄河上游水上明珠旅游带、青藏铁路世界顶级旅游带和“三江源”生态旅游区。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开始凸显,比如环境恶化、资源退化、空气质量下降等。在乡村旅游区发展旅游循环经济,利用当地优势可再生能源技术是一个重要方面,把当地丰富的生物质能、太阳能和风能应用到旅游业涉及的方面。  相似文献   

18.
田馨歆 《中国西部》2012,(7):158-159
四川围绕自然生态资源开发四川撤区旅游.在解决牧民居住、生产、生活的同时。增强发展旅游增收致寓的能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实现以旅游促三农、促小康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陈咏淑  陈健 《改革与战略》2008,24(7):99-101
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有着多种有利条件,即使旅游资源条件不优越也可以发展得很好。顺德作为一个典型的经济发达的旅游资源非优区,在高度发达的经济驱动下,旅游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期,但仍存在旅游形象不鲜明、经济发展造就的优势资源未能开发整合形成拳头产品。本文针对顺德旅游业现状,提出了其旅游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与电影”是一个位于旅游、电影研究交集上的新兴研究主题,近年来相关的研究逐渐增多,影视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专项旅游形式,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与影视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旅游业角度出发,对影视旅游这一概念进行阐释,分析影视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发展影视旅游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