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海菊曾是新疆额玛勒郭楞乡中心校恰尔格阿吉尔干西村教学点的一名代课老师.过去16年.除了周末,她天天夹着教案去给村里的娃娃们上课,而且一直包班——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都是她一个人教。  相似文献   

2.
读者来信     
我是贵刊的一名忠实读者.你们杂志的内容有深度,也很生动,我和我的家人都很喜欢。去年以来你们又开办了服务性的“投资”栏目.内容很有实用性。正因为这样,我才给你们写这封信。我女儿看了你们今年第2—3合期“投资”栏目刊登的《女大学生和她的银饰店》后,也动了开这么一家店的念头.就想和那位女大学生联系一下.可不知她的联系方式。你们的记者采访过她.能告诉我怎样联系她吗?  相似文献   

3.
一封“牛车邮件”引发开店灵感 王曦是一个“80”后的太原女孩.2005年大学毕业后.学工艺美术专业的她“北漂”到了京城。一番挣扎后,她再也顾不得专业对口.为了生存只得进入一家销售公司做接待工作。  相似文献   

4.
陈婷的爸爸妈妈已经3年没回家了。每当想念爸爸妈妈的时候,她的弟弟妹妹都会跑到村口守望。 自从爸爸妈妈去年外出打工后,张以海每天都要做饭给弟弟妹妹吃.有时还要带着他们到地里做些农活。每天放学回来.兄妹3人都呆在家里看电视一直到深夜。 像陈婷、张以海这样的留守儿童,毕节市就有1.6万余名。  相似文献   

5.
海蓝,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获美国德州医学中心神经科学博士后.参与过许多重大灾难后的危机干预工作,并在上海开设了个人工作室,生活忙碌又充实。汶川地震发生后.她义无反顾结束了自己的工作,赴川成为一名志愿者。她说.”要想深刻地了解到灾区人民的康复过程,一定要去到现场.才有真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远赴重洋,只因迷上一种神奇职业 余丽是位活泼开朗的合肥女孩.父母都是从事医学研究的.很希望她长大后当一名医生.2004年从北京一所音乐学院毕业后,余丽从网上看到一条新闻:植物人迈克昏睡3年后.竞被人用音乐奇迹般“唤醒”。她一下就被“乐疗师”这个神奇职业产生了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7.
一件过时的绿色上衣,一条黑色的裤子,一头乌黑的长发梳理得整齐而干净,红扑扑的脸颊上写满朴实与热情,黑框眼镜下一双眼睛总是带着微笑. 赵娜娜,一名80后的山村小学志愿者女教师.虽然每月不足1000元的工资,但她还是资助了5名贫困留守儿童,给他们买学习、生活用品.伴随着对教师这份神圣职业的热爱和虔诚,她咀嚼着教书育人的清苦.  相似文献   

8.
本来是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时候,吕春凤老人却几乎天天奔波在外,用一辆卡车给建筑工地运送煤灰,老人有自己的退休金,但她还是缺钱,资助两名大学生和5名中小学生的学费,对她来说的确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在此之前,已有4名学生在她的资助下卡入社会或出国深造——  相似文献   

9.
十年前,她仅仅是一位只有初中文凭,不暗世事的小女孩;十年后,她却成了400多人的“老师”,荣获宁波市劳动模范称号。十年前,她仅仅是一名只千过两年缝纫活,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打工妹;十年后,她却屡次拿到宁波市缝制比赛的冠军,被誉为“市操作能手”,转眼成了外来务工明星。当记者问她,是什么让她在这十年间,有了如此巨大的转变?她却谦虚地说:“不是我有多能干,而是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机会,造就了我们。”  相似文献   

10.
母亲     
说起母亲,我就想到了平实、纯朴、乐观、坚强。 母亲小学毕业,只认识儿女的名字。她一直没有工作.年轻时在田间劳作,年老时为儿孙操劳,但母亲从未抱怨过什么。当有人问起70岁的母亲晚年生活情况时,她的脸乐得像盛开的花一样,宽慰而自豪地说自己曾经受过苦、挨过穷,但如今一切都好了,因为她跟前有六个活期存折可以让她随时支取。每每听到这话,我们兄妹六人就深感汗颜,因为母亲从未花过我们的钱,只靠父亲的退休金生活,有时勉强接受后就又如数给了我们的孩子。无奈之下,除了给她买吃穿用品外,很少给她钱。令我们欣慰的是没有多高文化程度的母亲,竟然把她的六个儿女比作她一生劳作积攒的存折.贴切而温暖。  相似文献   

11.
收了人钱给人办事.她认为天经地义:跟在大贪后面做小贪,她觉得自己是官场不良风气的“受害者”。但是,无论她怎么申辩,90万元的受贿.近百万元的不明财产,都足以让她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2.
步入我爱打折网的会议室,迎接我们的是午后柔和的阳光和像阳光一般柔和的我爱打折网CEO——韩华,一个80后的创业女生。伴随这一切的.还有她那爽朗的笑声。  相似文献   

13.
只要一提起《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歌曲,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她的名字。从18岁到70岁,她的嗓音几乎没有任何改变.总是那么高亢亮丽。是什么给了她永远年轻的歌声,又是什么使几代人因为她的歌声而感动。  相似文献   

14.
一位在校的大二女生,以绝对高票当选村长,一时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那么,是什么力量让数百名村民将手中信任的选票投给了这位素不相识的19岁女孩?是什么力量让她的竞选之路如此通畅?又是什么力量导致她决心放下学业去当一名村官?  相似文献   

15.
家乡的蓝天沙滩,给了她“最初的开阔” 阿梗原名潘丽萍,出生在广西北海,父亲是军人.母亲是一个财会人员.没有遗传给她任何“绘画基因”。3岁开始,阿梗就一边唱童谣,一边自己抓木炭,在厨房的墙上画画:香烟盒上的鹤、房子、  相似文献   

16.
姜元茹现任天津市东丽区流芳幼儿园园长。1981年她走进了东丽区最偏远的胡张庄小学的大门,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当时教学条件十分简陋,师资力量非常薄弱。就是在这个简陋的条件下,她汲取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份营养——敬业与奉献,感受着老校长和老教师们无私的教诲与传承,也亲眼目睹了老主任带领教师往返100多公里用自行车搭载教科书.感受到了教师的责任。从那天起,坚定了她做一名优秀教师的决心。备课、上课、参加教研、批改作业、人户家访.她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一片爱心,赢得了领导、家长和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7.
天津市东丽区27岁的女大学生于志佳毕业五六年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现在.她和另外10名女大学生经过培训后成为令人羡慕的辅警,每月可以有1500元的收入。金钟街欢坨村的邢龙父亲长年患病、弟弟上学缺钱、母亲在家务农、自己又没有工作,生活举步维艰。在村劳动协管员张秀妹的帮助下.今年邢龙取得了叉车操作技能专业证书.成为建材城的一名技术工人。  相似文献   

18.
不知不觉,“80后”已经长大。“80后”。在不少人眼里,他们的生活往往与享乐.游戏、足球.时尚等词汇有关。他们的性情往往与幼稚,骄纵,浮躁.桀骜不驯有染。但同时我们又看到.有许多“80后”却以自己的果断。坚持和创新.走向了创业之路。创业。对于刚刚进入社会或在就学的“80后”们来说.是踏上了才华释放、梦想实现的征途,还是随波逐潮的狂妄表现?而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80后”创业.鼓励“80后”创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又有一批“80后”们即将走出象牙塔.步入商业社会的竞争大潮。他们是到处应聘匆忙就业呢.还是选定方向自主创业?。已经取得些许成绩或正在创业路上的“80后”。们.是如何坚定意志,披荆斩棘,在商海中冲锋陷阵?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创业导师.以及“50后”,“60后”,“70后。的成功创业者们,对“80后“创业又是如何点评?如何建议?本专题旨在寻找“80后”的创业佼佼者。展示“80后”创业者的精神.经验和教训。为更多“80后”提供创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并希望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80后”风华正茂,凭着理想.凭着智慧。正在向商海的风头浪尖冲击.让我们以更大的希望等待!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信息》2011,(6):78-79
2011年春,智联招聘展开80/90后职场生态调研,有效样本量:职场人为7621名,企业人力资源从业者4271名,共计11,892人。为了更准确得到目前80/90的职场现状,本次调研将80/90后划分为80后(1980—1984年)、85后(1985—1989)、90后(1990—1999年)三个人群。  相似文献   

20.
周照  文宏君 《中国西部》2012,(27):62-69
“凉山‘最美’山村女教师?”听到这个称呼,腼腆的80后女孩马剑霞感觉很诧异,她说:“谢谢大家对我的关心,大家更应该关心的还是山里的孩子们!”全乡有4个校点,每个校点有一个教学班,1名代课教师。总的加起来,马剑霞领导着3名公办和6名代课教师,承担的是大坪子全乡教育的任务。学校已有166名学生了,校长马剑霞“包”了三年级。“学生们没有办法住校,最远的学生上学要走3小时山路。”现在,马校长的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尽快修一所能容纳200人的寄宿学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