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指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指出:"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工作和经营管理作劳动的重要形式在社会生产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坚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资本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揭示了资本的最后来源问题和财富的创造及其分配不公等问题。马克思剩余价值论与现实联系密切。现实中世界经济的发展及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再一次验证了马克思经济理论的科学性,尤其是剩余价值理论,因为它的内容与现实联系密切,能够解释经济危机出现的根源问题。剩余价值理论对我国市场经济建设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以“资本”为中心来构建和展开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按照资本的运动规律和过程把自己的理论分为三大部分:一是资本的直接生产过程,主要论述了资本生产的前提、资本生产与再生产问题;二是资本的流通过程,主要论述了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三是资本生产的总过程,在资本生产和流通的基础上,主要论述各种类型的资本对剩余劳动的占有和支配。在这三大部分中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的资本营运理论。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不变资本使用上的节约》一章中曾分析过对排泄物的利用问题,指出资本主义企业对排泄物的利用可以节约生产资料的使用,亦即节约不变资本,从而可以影响利润率,是阻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之一。撇开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质,就其物质内容和社会效益来说,马克思关于重视排泄物再利用的理论观点对任何社会生产,尤其是大规模的社会化生产都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5.
杨玉 《改革与开放》2016,(17):99-101
“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针对共产主义社会提出的所有制关系,该理论的基础只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认为股份制是“重建个人所有制”重要形式的观点是对马克思的误解,股份制并不属于公有制的范畴.正确解读马克思关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的理论以及股份制理论对我国的经济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明确我国所有制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论所谓市场问题》,是列宁对格·勃·克拉辛的《市场问题》所写的分析文章。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初,俄国思想界流行着一种错误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由于人民大众贫穷化,没有市场,资本主义不能在俄国发展。这个观点是当时否认马克思主义能够用于俄国的主要论据。为了驳斥这个点观,列宁写了《论所谓市场问题》。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列宁纠正了克拉辛对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原理的错误理解,发展了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克拉辛提出,资本的积累,既不依赖消费品生产的运动,也不依赖任何个人的消费。列宁明确指出:“说积累‘不依赖’消费品的生产是不行的,因为要扩大生产就需要新的可变资本,因而也就需要消费品”。①列宁针对克拉辛的第一部类比第二部类占  相似文献   

7.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系统论述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集中阐述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社会变革理论、社会发展趋势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对资本流通过程的研究是从运动的形式本身考察的,分析了资本在循环运动中顺次采取的不同形式和这个循环本身的各种形式.通过这种形式分析,马克思揭示出资本流通过程的本质,指出它不同于一般商品流通,它是资本的形态变化过程,是资本主义阶级关系实现自己的过程.在这一篇中,马克思的分析主要限于资本运动形式本身,没有涉及资本循环运动所需时间的因素.《资本论》第二卷第二篇要把这种时间因素加进来.在资本循环中加入时间因素,就是资本的周转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理论界关于管理社会属性的认识及其局限 (一)马克思关于管理二重性的原始论述 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就是对管理二重性的基本论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一切规模较大的直接社会劳动或共同劳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不同于这一总体的独立器官的运动--所产生的各种一般职能."马克思又指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具有社会结合的过程形态,而不是表现为独立生产者的独立劳动的地方,都必然产生监督劳动和指挥劳动."马克思的这两段论述,指出了管理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二重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观点和唯物史观,认为自然界进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内在统一,并认为人是一种自然存在,因此,人类始终不能真正摆脱自然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天然制约作用。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同时,也以大量篇幅阐述其生态思想。其中,物质循环理论实质上是循环经济理论的最早思想渊源,而发展循环经济是马克思生态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深入挖掘并开创性探索它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对于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是马克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剩余价值作为《资本论》的一个基本的经济范畴,这个经济范畴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于《资本论》全书.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特殊形式,抽象地凝结于剩余产品之中.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某些经济范畴,只要撇开资本的形式,从中抽象出某些共性的原则和规律,对社会主义经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也具有重大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统学界对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存在理解不足的现象.实际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观是深刻吸收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精华的,且黑格尔哲学的理论根基是隐性的社会唯物主义.在此基础上,黑格尔对市民社会的理解达到了同时代的高点.随着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市民社会是马克思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领域.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是过程性的.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进行了初次分析,对市民社会和国家的二元分裂的观点是赞同的.在某种程度上,马克思对于黑格尔的经济学规定意义上的市民社会理论是不自觉接受的.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时期,马克思在第一笔记本中,构建了人本主义异化理论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而到第二、三笔记本,马克思的视野发生了改变,开始不自觉地从客观逻辑分析市民社会,将劳动概念的理解和分工概念结合起来,将异化理论和客观逻辑结合起来.对于市民社会的研究,从理论上说,可以更好地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路径.现实意义是对我国市民社会的建设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刘芳 《山东经济》2012,(6):21-26
马克思认为,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是社会个人所有制。它既反映了劳动资料共同使用和社会化发展的历史趋势,实现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又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保证了个人的基本利益,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奠定根基。马克思还密切关注资本主义的新发展,认识到随着信用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股份公司与合作生产也发展起来,它们是资本主义生产本身范围内的扬弃,是实现未来社会个人所有制的有效途径和凭借。当今中国把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开始彰显马克思社会个人所有制的真精神。  相似文献   

14.
根据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基本理论.生产形式包括劳动交换形式与劳动分配形式即资源配置方式。马克思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本质特征和表现形态两个方面。在对前苏联、中国等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列宁、邓小平、中共中央以及中外学者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相关理论。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本质特征的基础上,探索社会主义生产形式新的表现形态,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形式的理论创新与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5.
高利贷资本是一种古老的生息资本,它广泛存在于前资本主义时代,因其相当部的利率高昂、剥削酷,对于这种古老的资本形态,不论是中国还是在域外,长期以来无不受到社会广泛的道德谴责,许多著名的文艺作品以此为题,借以暴露和鞭笞它的罪恶,而在近代以来的中外经济史研究上,绝大多数学者对高利贷资本的历史作用亦持全盘否定,批判的态度,只有极少数的学者力图从进一步深入社会再生产、商业流通领域内来探讨高利贷与社会经济运行的必须联系,既肯定其消极作用,同时着重其对生产、流通的的一定程度上的积极作用,刘秋根博士即是这极少数学者当中的一位,刘秋根博士从事中国古代高利贷资本研究有年,在1995年出版的《中国典当制度史》一书中,已开始注意到作为高利贷资本之一种的典当业,在商业货币经济保持一定发展的前提下,因其自身特定的经营特点,为古代再生产所必需,并对生产、流通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这一探索性的观点在他新近出版的《明清高利贷资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8月出版)得到了全面,系统的论证和表述,可以说刘秋根博士的新作,不仅对研究中国古代高利贷资本乃至中国古代经济史是一个重要贡献,而且对深化理解和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理论亦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理论对“交往”的问题日益寄予关注。马克思的交往理论是对历史上多种形态的交往理论进行批判性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把唯物主义的原则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来,用以考察人们的社会交往与交往关系的发展。从而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交往理论。本文试图对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关于劳动与交往的关系问题作些探讨。一、劳动是交往的基础马克思独到之处在于他把交往与人类生产、需要活动统一起来,看做是人类生活最普遍的社会关系范畴。他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观点,把劳动(生产)看成是人们相互进行交往的基础,并且认为劳动生产了人们…  相似文献   

17.
政府为转变职能、减轻财政负担,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建设运营,借鉴国外新型投融资模式——PPP模式。此模式在于政府和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即减轻政府初期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负担和风险,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社会资本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目前我国PPP模式正处于初级阶段,大多具有融资建设期长、投资大、成本回收较慢等特点,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领域,对社会资本融资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文章主要从PPP模式融资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投融资理论,探讨推动PPP模式融资健康发展的途径。一方面,逐步规范的PPP模式对政府职能转变,减轻财政负担,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有效改善,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PPP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PPP政策法规不健全、社会资本方出资能力不足、融资方式单一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PPP模式发展进程。解决融资问题是目前PPP模式发展的迫切需要,可有效推动我国PPP模式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龙志德 《中国经贸》2010,(18):119-120
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与生产价格理论为基础。本文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分析了我国农业经济方面尤其是现阶段农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缺失及其影响,并简单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改进方法。马克思地租理论所论述的一些观点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般性,学习与研究马克思的地租理论,对我国农村及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探索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探讨的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关于价值创造的问题。通过深入地剖析,以证明在当代社会生产中,活劳动仍然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理论:同时。对马克思关于生产领域的劳动才创造价值的说法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充分展现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在现代社会中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交换关系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原理,交换关系理论破解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交换的虚假平等幻象,劳动价值论揭示了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交换关系的实质,即揭示了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矛盾的历史事实。梳理《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分配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可以发现,交换关系理论在马克思生产关系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从而明白《资本论》是一个“艺术的整体”。马克思的交换关系理论蕴含着“从后思索法”“抽象力分析法”“辩证总体法”等科学研究方法,新时代重新激活《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交换关系理论能够为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理论资源和方法论启示。新时代为优化我国数据商品交换以及批判数字拜物教需要以马克思交换关系理论为指导,破解平台经济中劳资关系矛盾、收入分配极化、劳动强度增加等问题需要整合生产四环节,优化营商环境,改善消费环境,加大政府、行业、协会、社会大众的协同监管,以完善平台经济、数字经济治理规则和颁布相关法律为抓手,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