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黑龙江省导游人员生存现状进行调查,从收入状况、劳动关系、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和行业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当前导游人员从业社会地位低、职业认同感低、收入不稳定,对此应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规范旅行社市场,加强导游队伍建设,提高导游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2.
上海知识员工的职业状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大量调查数据,从职业选择、流动性、工作状况三个方面,对当前上海知识员工的职业状况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上海知识员工择业的影响因素和择业倾向:他们的流动意愿和流向;他们在工作中所重视的因素、工作感受、职业道德和工作满意度。通过分析,可以对上海知识员工的职业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李仨仨  刘楠  范亚楠 《魅力中国》2011,(11):258-258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化身,同时也是民族向心力和认同感的一个重要标识和精神纽带。而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有些甚至已走向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变得十分困难。现在我们以调查河南新乡小冀背粒的生存现状为个案展开调查研究,以达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从而加大传承力度。  相似文献   

4.
朱红根  宋成校 《改革》2021,(11):141-155
职业代际流动性是判断社会流动水平的标准之一,也是衡量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的重要依据.基于家庭农场微观调研数据,实证分析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性及其驱动因素.结果 表明:农村家庭劳动力职业代际流动水平较低;父母职业层次与子女职业代际流动显著正相关,但这种流动体现为职业向下流动;农村家庭劳动力在职业流动方面存在集聚现象,父母从事个体劳动、商业经营以及村镇管理,其子女的职业也普遍是这三种,而父母为农业劳动者或非农行业工人,其子女的职业普遍也为这两种.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子女职业向上流动正相关,与职业向下流动负相关.此外,子女使用互联网、拥有非农工作经历以及较高的受教育程度可显著促进其职业向上流动,但已婚会显著阻碍其职业向上流动.  相似文献   

5.
张建强  梁宇霆  张睿  李荣 《科技和产业》2023,23(24):196-206
自我国将海南设为自由贸易港以来,重点加强商品贸易往来与海南出入境旅游、国内旅游的同时,海南自由贸易港依托自身优势已经发展成为国内热门旅游目的地。在旅游业的构成当中,旅游从业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导游又在旅游业从业人员中占比很大。导游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直接影响到对客态度、服务质量、业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游客对目的地的满意度与认同感。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导游对自己职业的观点看法、认同感调查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策略和方法,丰富对职业认同感的研究,以及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导游服务业发展提供对策,从而提升导游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职业忠诚是教师职业认同感、价值感和职业操守的有机统一,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富强。当前高校教师的职业忠诚度整体偏低。必须从加强师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完善激励机制、构建良好的心理契约等方面入手,共同提高高校教师的职业忠诚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人才流动状况大为好转人才流动方式由国家安排到市场调节的历史变迁。无论是初次就业还是再次求职,国家分配和组织调动等国家安排的求职途径在科技工作者流动中的作用逐渐弱化,甚至消失;市场调节已成为最主要的职业流动渠道,通过直接应聘、招聘会方式找工作成为科技工作者职业流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由于岗位职责不清、认同感低和职业压力大等原因,导致高校辅导员存在着职业懈怠现象。解决的对策:一是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减轻工作负荷;二是建立组织保障,增强岗位认同感;三是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职业培养;四是制定合理的量化考核制度,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由于岗位职责不清、认同感低和职业压力大等原因,导致高校辅导员存在着职业懈怠现象.解决的对策:一是明确岗位职责,合理减轻工作负荷;二是建立组织保障,增强岗位认同感;三是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辅导员职业培养;四是制定合理的量化考核制度,完善辅导员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0.
师琴 《改革与开放》2013,(16):79-80
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是图书馆员不可缺少的职业精神,也是图书馆蓬勃发展的动力源泉。但外界对图书馆员这个职业还存在不理解,认为这是个任何人都能干的工作;有些图书馆员对自己的职业也缺乏足够的认同感。本文将从职业认同的涵义为切入点,通过对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的现状及原因分析,探讨如何提高图书馆员的职业认同感,从而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内涵,概述了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状况,认为职业化发展不足使人们对大学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同感存在问题。同时概括出制约社会工作专业认同感的因素:社会工作职业岗位设置不足,就业前景不清晰;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不规范,与职业化脱节;公众对社会工作的专业认识存在误区,专业知名度不高,阻碍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由于成长背景、家庭负担、教育水平以及思想差异等因素的不同,一代农民工和二代农民工在对待非农工作的态度上存在差异。前者更看重丰厚的收入养家糊口,后者更想融入城市生活,他们更看重工作的体面性、发展空间、舒适度,不再看重单纯工资收入。因此通过频繁的工作流动,一代和二代农民工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我们采用2008年珠三角地区农民工进行的问卷调查,研究了职业流动对这两代农民工收入的不同影响,实证发现职业流动对一代农民工收入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但对二代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却不显著。在校正了遗漏变量和样本选择性偏误可能导致的内生性问题之后,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3.
处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民族文化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少数边疆民族地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其具有不同的宗教和语言文化,高校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地了解不够深入,而且传统文化教育中很容易忽视民族文化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民族文化认同感降低.本文结合普洱市边疆民族地区高校文化教育状况,主要阐述了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融入大学生继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归纳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普洱市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从而更好地指导高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开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OFDI企业海外雇佣本地化是"一带一路"合作民心相通的核心内容之一。投资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中国企业同时面临东道国劳动力素质与技能的"双重短缺",个人职业流动与企业在职培训是解决"双重短缺"的主要途径。文章采用东南亚三国中资企业雇主-雇员匹配调查数据研究发现:在职培训有助于东道国员工认知能力的提升,但流动无助于东道国员工认知能力的提升;在职培训对东道国员工的非认知能力没有显著作用,但流动有助于东道国员工非认知能力的提升;在职培训对东道国员工认知能力中的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较为显著,而流动对东道国员工非认知能力中的外向性、开放性等能力提升作用较为显著;针对工作任务的专用技能培训有助于同时提升东道国员工的认知与非认知能力。本地化雇佣是中国企业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最直接的方式,面对东道国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的情况,通过特定指向性的在职培训与适宜的企业内部职业流动,可以为中国OFDI海外可持续发展提供稳定且符合企业需求的员工队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凭借旅游业的发展,乡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同时,民族高校服务村寨发展也面临服务意识不强、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学生民族认同感较低等问题。文章提出,解决此类问题需要地方政府、民族高校师生和少数民族村寨共同合作,取长补短,构建一个少数民族高校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高度融合、共同进步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维护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捍卫民族文化安全,以及提升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方面有着无法估量的价值和意义。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成分,能增加国防教育理论讲解的趣味性,更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唤醒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增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相似文献   

17.
在老龄化进程持续加速的背景下,人们由传统的养老方式逐步转向社会养老,社会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护理员作为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在我国养老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目前我国养老护理员面临职业认同难题,不仅对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造成影响,也阻碍了养老护理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通过对湖北Y福利院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认同感现状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养老护理员这一群体的需求和问题,并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为其提供服务,达到增加职业认同感、稳定护理员队伍的目的,促使我国养老服务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进中国式人口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广西南丹县白裤瑶地区调查基础上,通过对白裤瑶的民族认同意识、传统伦理规范、传统信仰、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思想等方面进行考察来探讨白裤瑶传统文化维系与认同现状。通过对白裤瑶民族的文化分离感、自我疏离感、社会孤独感等方面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白裤瑶传统文化的解构痕迹与认同危机。提出保护白裤瑶民族传统文化和增强认同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周斌 《黑河学刊》2008,(3):139-140
目前,我国流动儿童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与他们的父辈相比,他们的城市认同感较高,而他们在城市中的现实处境却和他们父辈差不多。流动儿童对城市较高的认同感与他们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容易使他们产生认同危机,从而产生反社会行为。如果不采取措施解决流动儿童的城市认同问题,他们很可能通过其他方式寻求认同,这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罗晶 《改革与开放》2016,(10):94-95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从双因素理论出发研究辅导员职业认同为我们研究如何做好辅导员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