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惠珂 《魅力中国》2011,(4):291-292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从而把精神损害赔偿范围从侵犯人身权扩展到侵犯人身利益。可以认为《侵权责任法》承认了精神利益作为一项独立法益的存在.但是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的规定尚很不全面、具体。  相似文献   

2.
邓安  杨盛安 《魅力中国》2011,(5):184-184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权益,造成他人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可以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侵权责任法对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规定得过于狭小,笔者认为,应增加对有人格纪念意义的物品受损的精神损害赔偿。应该说,现行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等人格权受侵害,可以判决精神损害赔偿。  相似文献   

3.
王海娜  余磊 《魅力中国》2010,(20):100-100
2009年12月26日《侵权责任法》顺利通过,这部法是继我国《合同法》和《物权法》之后在民事领域里又一部非常重要的民事法律,对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侵权责任法》颁布之后,在很多方面引起了学界和民众的争议,而争议最强烈的恐怕就是第八十七条——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补偿。本文就对这一争议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卜文通 《魅力中国》2014,(20):307-308
我国《侵权责任法》颁布以来,有关数人侵权的责任承担问题经常出现。因不真正连带责任关系到侵权人的责任分担,进而切实关系到被侵权人与非终局责任人的利益,故本文对不真正连带责任的效力,进行界定和研究。以期对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平衡方面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法理与判例看,《民法通则》第132条和《侵权责任法》第24条之规定,并不是我国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性归责原则,而是在特定情形下,在双方当事人之间共同分担损失的规则。因此,称之为"公平分担规则"更为准确。在学生伤害事故中,公平分担规则主要适用于学校体育活动和公益性活动中发生的伤害事故,其适用条件包括:学生在学校组织的教育活动中受到损害;当事人均无过错;损害事实与一方当事人的行为有因果关系。公平分担规则的适用应当建立以"原因力比较"为基础的损失分担规则。  相似文献   

6.
《侵权责任法》对我国医疗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进行了一系列变革,取得了一系列成效,有效地实现了医疗侵权损害赔偿范围、赔偿标准与鉴定方式双轨制的统一,有利于权利的平等保护,实现了医疗损害责任法律的统一适用,维护了法制的权威。但变革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继续对《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补充完善,以更好地实现我国医疗侵权损害赔偿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人格权法对商品化的规定存在的问题 (一)人格权法对人格权商品化的相关规定 对公民姓名权的保护是民法的题中之义,我国的法律制度也不例外.公民有权决定自己姓名的使用与变更.他人未经公民同意不能盗用公民的姓名,更不能干涉.当然在生活中绝大多数公民的名字皆为父母所取并且终身使用,但这与法律之规定并不违背.如果他人未经同意使用了公民的姓名,可以通过司法途径获得救助.对于肖像权的保护与姓名权是一样的,《民法通则》第120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荣誉权受法律保护,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可以请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3款规定,公民的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都属于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在受到损害时有权要求侵害人承担侵权责任.另外,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中针对利用他人人格权的商业价值谋利而未经主体同意的行为该如何处置也做了明确规定.甚至对死者的人格利益该如何保护也有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结合归责原则的相关立法和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侵权责任法》第24条,得出公平责任并非侵权责任法的归责原则,而是损害分担特殊规则的结论。同时,还对公平责任在侵权责任法中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认为社会保障制度足以替代公平责任,更好地完成其功能。  相似文献   

9.
免责事由是指针对受害人要求加害人承担侵权责任的请求权而提出的,能够使加害人免除或减轻责任的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章的规定,一般免责事由包括过失相抵,受害人故意,第三人过错,不可抗力、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相似文献   

10.
丁莉针 《魅力中国》2011,(17):135-135
在《侵权责任法》颁布以前,我国关于人身损害赔偿的立法杂乱无章,使得侵权行为致死的赔偿金数额五花八门,由此导致了“同命不同价”的现象。《侵权责任法》的颁布使得“同命同价”的实现在法律上有了明确的依据。但是该法第十七条仍然存在很多缺陷。  相似文献   

11.
我国《侵权责任法》第55条首次在法律层面规定了患者知情权原则,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该条规定存在一定困难。从患者知情权与同意权的区分、患者知情权的范围、医疗机构履行告知义务的标准及医疗机构的免责条件等方面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09年通过的《侵权责任法》将高空抛物或坠物致人损害且无法确定加害人的情形规定在了物件致人损害一章中,即第87条。但是高空抛物是人为从建筑物中向外抛掷物件的行为,有着明显的"行为性",是行为人实施具体的抛掷行为,文章认为,不应放在物件致人损害一章中。同时,学理上的举证责任倒置是在已知侵权行为人的基础上,行为人自证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但该条文是在无法获知侵权行为的基础上,通过让可能的侵权人提出证据证明自己不可能是侵权行为人来缩小可能的侵权人的范围,故文章认为不符合举证责任倒置的一般规则。  相似文献   

13.
邱波 《魅力中国》2013,(29):328-328,367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本条中“提供劳务一方”、“接受劳务一方”、“劳务”、“劳务关系”实质上与司法实践中“雇员”、“雇主”、“雇佣”、“雇佣关系”的含义是一致的。因而。本条的理解和适用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有关规定有着密切联系,在审判实践中需要加以区别适用。  相似文献   

14.
王凯 《魅力中国》2010,(8X):210-211
《侵权责任法》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该法对保护公民民事权益做出了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规定,内容涉及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与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它既是我国民事领域立法的重大成就,也是人权法律保护的重大成果。这其中对于网络侵权责任的规定,更是该法的一大亮点之一。本文通过在互联网中出现的所谓"人肉搜索"的网络侵权问题,从刚出台《侵权责任法》的角度,对其如何加以法律规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杨冉 《魅力中国》2014,(19):300-300
2010年7月1日《侵权责任法》正式施行。谊法第7章对医疗损害责任作了专章的规定,对医疗损害责任的归责原则、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医疗产品缺陷责任、患者隐私权保护、过度医疗等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初步建立了“一元化”的医疗损害救济制度。然而.《侵权责任法》尽管已经出台。但依然存在医疗损害赔偿举证责任模糊不清、提供病历资料的规定不合理、“当时的医疗水平”认定存在困难以及未能规定医疗损害责任分担的相关制度等等不足。本文拟立足于《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结合对其他医疗损害赔偿制度的分析,对我国医疗损害赔偿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完善我因医疗损害赔偿刺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敏  高崇慧 《魅力中国》2010,(35):160-160
雇主责任的问题在法学理论界讨论已久,新出台的《侵权责任法》也涉及到雇主责任的规定,本文结合《侵权责任法》就我国当前雇主责任制度的现状进行论述,并提出完善我国雇主责任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李妍 《中国经贸》2011,(4):42-4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范围逐渐扩大,社会生活中的危险来源与事故发生率也日渐增多。现代社会的价值目标更注重为社会成员提供和创造具有安全保障的社会生活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弥补了侵权法的漏洞,顺应了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本文通过对该法第37条规定的评析,对这一特殊责任主体的侵权责任进行相对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8.
张昀煊 《科学决策》2021,(6):157-158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出台以前,侵权责任法是解决民事侵权纠纷的重要依据,是我国民事领域最重要的法律规范之一.早在2002年侵权责任法的制定已被提上日程,但早期我国法理研究相对落后,法律大多采用借鉴和移植的思路完成建制.而我国国情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均存在显著差异,同时我们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路是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均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有的事业均需要我们在探索中进行尝试、在尝试中进行完善,侵权责任法自2002年人大二次会议提出议案,经过连续七年的筹备、调查、起草、表决,最终在2009年12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表决通过并于2010年7月1日正式施行.《侵权责任法》的出台,有效保护了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理清了侵权行为中的责任归咎,有效降低了民事行为领域侵权纠纷的发生率,其在我国依法治国的道路上有着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刘建 《魅力中国》2014,(11):286-287
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适用对象仅限于归属不明的抛掷物或者坠落物致损案件,并且该每的适用对象严格限于法律明确列举的范围。其他的加害人不明确的案件不得类推适用第87条的规定。加害人范围应严格限制在一定范围,即可能致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抛掷物或者坠落物的占有人而不应包括物业服务公司。侵权责任法第87条的责任性质仍然属于损害赔偿责任,其责任承担方式应该是按份责任而非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20.
文章在分析以《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为主的网络服务商侵权责任立法缺陷的基础上,提出立法修订建议。通过完善网络隐私权保护体系、细化网络服务合理使用标准、出台各类技术指标、健全网络数据库立法及行业自律规则等推动网络经济绿色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