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社会治理的好坏关系到国家治理的效果,关系到能否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西藏治理的好坏关系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而社会治理对于西藏的整体治理和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重要论述和保障治边稳藏的关键因素和基本途径。因此,明确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意义和目标要求,科学总结创新社会治理的思路途径和体制机制,为下一步创新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这对于西藏实现各个领域治理的现代化和有机协同运行,确保经济社会快速、有效、稳固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县域主导产业是指在县域经济中发展速度较快、发展前景较好、对整个县域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它不一定是县域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但却是整个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选择县域主导产业,除了要遵循比较优势强、需求收入弹性高、产业关联度大、生产率上升率高、创新能力强等一般性原则外,还要注意处理好以下四个关系。第一,要处理好县域主导产业与国家及大区域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国家及大区域主导产业代表着整个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是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的依托;县域主导产业是国家及大区域主导产业在县域空间…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治理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都经历着从统治模式到治理模式的转变,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就此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要求.完成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为基础,理解国家治理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厘清“四个全面”是我党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指引着我国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试论促进西藏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和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相互统一而又相互制约的历史过程.发展方式不仅是决定一国经济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能否实现的关键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西藏经济发展中深层次的矛盾开始暴露,长期形成的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续,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为必然.长期以来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导致西藏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缓慢.文章阐述了西藏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需要解决的矛盾、突破经济发展式转变中的难点问题、转变路径和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5.
公共性是公共领域、公权领域的属性或原则,更是其价值旨归.公共性与国家治理能力有密切的关联,两者之间是相互推动的关系.我国是典型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国家,在建国后形成了全能型国家治理模式、绩效型国家治理模式等,其特点一直是由政府强力主导的.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微时代来临.微时代的公共性要求通过依法治国、准确定位政府职能、给公共领域一定的生存空间等战略抉择,进一步推动公共性增长,并优化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迅速、社区人员异质性强,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对于探索群众前进方向、拓宽党建视野、进一步推动社区治理现代化具备无法比拟的中坚力量.党组织作为基层治理的核心,可以协调与各类组织的关系为社区治理增添合力.目前,我国社区软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理念偏差、资源匮乏和群众参与度低等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就必须聚焦这些问题,以党建为指引,探索基层党建在方向、动力和营造优势方面提升社区软文化治理的机制,引领并推动社区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一、国家治理体系与反腐倡廉统一于现代化进程 (一)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第五个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我国继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后的又一个“现代化”提法,从提出的时间顺序应该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第五个现代化.第五个现代化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一次重大创新,反映了党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党的建设的新的认识,深化了现代化发展规律的理论认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奋斗总目标,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都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取得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础上,我党已经致力于国家体系现代化的战略思考和统筹安排.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突出民主化和法治化,促成多元化格局,形成以制度化为核心的治理体系,在党和国家主导之下实施多元主体构成的协同治理,从而赶超发达国家,实现国家制度现代化,确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从落后者、追赶者向创新者和实践者转变.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新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是目前我国全面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文章对国家治理现代化两个重要组成内容即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内涵进行介绍,分析我国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历史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我国新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治理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必须通过更新治理观念、规范治理制度、改进治理方式,进一步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才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化国家治理理念必不可少,二者既存在相辅相成的统一关系,又有区别性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化国家治理理念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者内容之间具有交互统一性;同时,二者在具体目标、受众侧重点、实施路径之间还存在差异性.探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现代化国家治理理念之间的关系,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几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没有广大农牧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区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牧区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区的现代化.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是我区在西部地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持续加快,社会治理面临着严峻而迫切的现代化转型考验。笔者认为,推动社会治理创新,需要以人民为中心,运用战略思维,在治理格局、治理靶向、治理方式、治理责任等方面进行体系构筑,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优化治理格局,要体现"合"字。当今时代,政府、  相似文献   

13.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础的组成单位,乡村治理现代化对国家治理现代化有着重大的影响。石固乡在乡村治理过程中还存在着乡村治理主体间的关系复杂性、乡村治理法制的不明确性、"四个民主"发展的不健全性,治理方式落后性等问题。文章在理清治理主体关系,坚持自治、法制和德治相结合,基层党组织的廉政建设,乡村公共产品供给,乡村环境保护等五个方面探讨一个改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发展观的科学论断。进一步坚持科学的发展观,要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关系,以新的理念来谋划发展,以新的举措来促进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全面推动县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从我市的实际出发,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要把握好经济社会的六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胡遥虹 《特区经济》2016,(5):120-122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制度安排深刻影响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及党的建设等领域。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财税体制改革始终承担"先行军"的使命,发挥"突破口"的作用。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是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启动,财税体制改革应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引领"新常态",通过预算制度、税收制度和财政体制的系统性重构,建立统一完整、法治规范、公开透明、运行高效的现代财政制度,以此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成向东 《发展》2024,(1):46-50
<正>政府治理效能建设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一条逻辑主线。“治理效能”本身也是“现代化”的重要尺度。政府治理效能体现的是政府的行政理念、行政程序、行政能力、行政质量与行政效益的有机统一。在生产力加速变革的逻辑下,政府如何高效地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始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首次提出,随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被列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外多次发表有关治理和国家治理的相关讲话。他强调,一个国家选择的治理体系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的,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也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是立足于我国4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的实践基础,是借鉴西方治理理论积极成分的又一原创性的中国化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18.
县域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是农村经济向城市经济转变和互动的过程,主要表现为人口在空间上由农村向城镇的转移.推进县域城镇化,充分发挥城镇连接城市和农村的桥梁作用,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入口就地转化;有利于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对于宿迁市这类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对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王福全 《发展》2022,(4):27-31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县域治理和县域经济发展,总书记指出,要准确把握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  相似文献   

20.
何永珍 《改革与开放》2016,(20):124-12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家对地方政府管理提出了治理现代化的总体战略,地方行政管理的自我创新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地方行政管理的创新机制,其目的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快、稳、好的发展,本文将针对现阶段政府管理机制,详细剖析其中存在的弊端,并给出具体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