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国家、社会、个人等三个的维度之间存在的契合点,意在园地制宜,将二者相结合的内容进行丰富和充实.通过在少数民族地区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建立校内外的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教育基地等途径,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多种形式,丰富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有利于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铸魂育人工作。加强和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结合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就是中华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和“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部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需要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中华传统礼仪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铸魂育人工作,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3.
校训是高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高校在办学理念、教育方法、育人目标等方面的高度凝练.校训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本校历史的基础上,不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与教育高校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规范其行为举止,激励学生向好发展.将校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不断健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让践行校训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4.
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融入的方法主要是: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传统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差异产生的原因,创造性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中;完善高校教育评估机制,注重理论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举办与传统优秀文化相关的活动,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5.
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文化传承、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助力少数民族大学生成长成才意义重大.通过加强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助于铸牢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认清当前少数民族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从多方面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高校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场所,是增强在校大学生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本文提出嵌入教育理论,聚焦民族地区高校特点,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分析开展嵌入教育理论的现实基础,提出和梳理开展嵌入教育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场域,旨在通过全方位嵌入教育,提升民族地区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7.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将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工作浸润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汲取其积极的养分,这一过程的核心在"融入",关键在"创新".二者有机融合,不仅需要理论上的契合点,更重要的是与之相匹配的实践上的举措.  相似文献   

8.
浅谈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征,阐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面对当前大学生政治意识模糊、爱国意识不强的现状,认为高校思想教育应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感召力量,增强大学生的身份意识和对祖国的归属感;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对大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发挥民族英雄的楷模作用,促使大学生在思想上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优秀的爱国传统.  相似文献   

9.
杨天虎 《改革与开放》2016,(16):118-119
高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利于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有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经典、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实践教学可以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  相似文献   

10.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既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又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执着专注的职业取向、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一丝不苟的职业精神和追求卓越的职业理念,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匠精神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怀匠心、守匠情、铸匠魂、践匠行,通过进入新闻媒体、汇入社会实践、融入校园文化、渗入网络传播的途径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工匠精神培育中,有利于培育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助力现代化强国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结合形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日益受到现代社会主流教育的冲击,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对自己的民族文化知之甚少的状况,云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应该在现代学校教育发展的基础上,把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主流文化教育相结合,实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数千年发展历程,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体系和价值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资源,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理论来源。目前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育人中的实践来看,仍然存在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教育工作者欠缺传统文化素养、融入方式方法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从重视教育实践、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完善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文化育人实践中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具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当代大学生在成长环境受多元化价值观影响,加之当前高校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度不高,高校引入传统文化教育的主动性不强,使得教育效果也大打折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传统优秀文化的背景和熏陶,必须正确认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必要性,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贯彻落实文化育人理念的现实之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效果之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有之义、护航大学生成长成材的必然遵循。当前,二者融入过程中存在内容缺乏系统规划、话语转化不畅、方法缺乏创新、过程缺乏有效协同等问题,亟需提升个人传统文化修养、注重日常传统文化熏陶、打造全面融入育人格局、营造良好舆论外部氛围,进一步提升其融入实效。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路径,也是增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选择。二者融合的路径方式主要有:一是科学合理地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内容;二是利用新媒体技术,引发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性兴趣与理性认同;三是开展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构建学习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和尊崇,展现了新时代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弘扬了新时代的民族精神,这对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成才具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在文化自信的视域下加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以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红色文化激励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和"魂",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日益凸显,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担当、坚定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不深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感不强、学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不够重视的现状,文章从提升教学队伍文化素养、挖掘传统文化精髓、营造文化育人的校园环境、拓宽文化育人的丰富载体4个方面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文章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立足点,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两方面论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土壤与基础;从要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要深入阐发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要体现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机统一等三方面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升华.  相似文献   

19.
2017年11月23日-11月26日,我参加了云阳县教委在云阳教师进修学院举办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识培训,聆听了余绍龙、黄明超等县内外专家的讲座,感受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感受到了自己为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所担负的历史重任. 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它是新时期教育的需要,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解决突出问题的理性选择.我们要加强学习,吸收丰富的营养,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教学技能,做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其前提是二者所拥有的开放包容的理论品质,基础是二者在内容的契合。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继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是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以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有序推进教育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