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珠三角的生态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为发展中的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指出了一条科学之路.作为世界工厂重镇的大珠三角经济区,未来不仅应该在经济增长中领先,更应该在和谐社会的建设方面领先,发展方向应是建设生态珠三角,成为生态文明从理念见于现实的试验田. 相似文献
2.
社会要和谐发展,作为社会主体的人首先必须是和谐发展的,离开人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就失去了起始源泉、根本动力和目标指向。人的和谐发展还包含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3.
4.
文章认为,未来社会人的发展与生态成长关系更加密切,“理性生态人”是人的发展的未来走向 . “理性生态人”强调思维方式的系统性、利益取向的综合性和发展理念的全面性,认为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要尊重自然规律,使人、自然和社会能够和谐共存、持续发展.培育“理性生态人”是当务之急,必须加强生态观教育,逐步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坚持环境公正和利益最优原则,正确处理人-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抛弃传统发展观,树立科学发展观;全民动员,积极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5.
从生态人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人是指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存并协同进化的人,是对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等假定的扬弃。生态人是人从"片面独立的人"向"全面自由的人"发展过程中的"量中的部分质变",人的全面发展应把经济的视角与生态伦理的视角辩证地统一起来,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的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价值目标的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经济》编辑部 《中国城市经济》2008,(7):3-3
进入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迅速推进,环境、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人类开始对自己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行反思。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中,首次提出了生态城市的理念。许多专家学者对生态城市进行了研究,众多国家积极进行生态城市的实践。 相似文献
7.
人的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经济体制是人的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探索人的和谐发展问题。文章论述了人的和谐发展的内涵,并对市场经济为人的和谐发展所创造的条件以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实现人的和谐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女性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和女性发展是相互依存又相对独立的两个概念。父权制社会造成的两性发展的异步差不仅严重损害女性的权益,也不利于所有人的全面发展。要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男女两性必须携手并肩,共同前进。 相似文献
9.
人的最高属性是人的精神性。人是自然、社会和精神的统一。从人的精神性出发,才能区别人与动物,才能揭示人的整体本质,才能理解人的自我超越和自由创造的本性,才能真正触及人的发展问题的深刻性、复杂性、系统性与特殊性..经济学不是一门人学,经济学是关于人类行为的一门科学,经济学几乎对人类行为的所有领域都有所研究。下一阶段,经济学的研究可以转向人自身,经济学可以对人自身的发展进行科学分析,一门叫做“人的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学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与生态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依靠社会变革与社会自我调节两条实现途径。前一条途径是打破社会生产关系对人的束缚,带来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前提。后一条途径是改进人的社会行为,其集中表现就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变革的宏伟理想是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历史上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则是社会调节的宏伟理想。马克思主义应当且只有她才能科学地将生态文明概念纳入其理论体系,生态文明可与共产主义成为相对称的两个概念,成为两面指引人类走向未来的旗帜。生态文明从五个方面对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促进作用:(1)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2)唤起和不断满足人的生态需要;(3)改进社会消费方式、为人类的身心健康提供保证;(4)改进社会生产方式,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和谐的劳动生活;(5)改变了人的物质价值观,彰显了人生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交往,在当今理论界叙述比较多,诸如生态伦理学等,但是他们大都强调二者之间和谐交往的关系,本文主要立足于正确的处理人与自然界和谐交往的基础上,人作为自然界的主体,如何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界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类为之奋斗的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的有机统一。文章在全面分析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以及社会发展的动态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社会发展理论,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科学定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阶段性和过程性目标的有机统一、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价值取向等四个层面,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国现阶段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目标。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从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为应加强以生态为主导的宏观调控、培育生态消费意识、构建符合人的发展的生活方式和发展绿色经济,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关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的讨论日益普遍。同时关于人的发展的经济学也日益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但是,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人的发展经济学的关系问题的研究还有待大力开展。更进一步。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动机尚是一个未能解决的问题。文章正是希望通过分析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微观动机。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经济体制对人的发展有不同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八个方面探讨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市场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机制,即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尤其是经济关系,均是通过买卖或交换等联系起来并得到实现和表现的. 相似文献
16.
17.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蕴涵着对人的个体自我和谐的深刻关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个体自我和谐提供了现实前提;个体自我和谐既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目的,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因此要不断发展个体自我和谐的现实前提和环境条件,指导个体通过社会实践与自我修炼构建自我和谐。 相似文献
18.
美育旨在培养个体感知、鉴赏和创造美的能力,塑造个体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促进个体自由、充分、和谐发展.美育在促进人的和谐发展方面主要体现在促进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的实质是要求实现人的本质全面自由的发展,而能否准确地理解和定位“人”,又是能否真正实现“人文精神”和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前提。文章分析了“人文精神”的本义,批判地考察了中西方传统文化的人性论和人文状况,相应阐发了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并表明了对当代中国人文建设的基本态度。 相似文献
20.
资本时代劳动使人类由自我实现走向自我奴役,其历史的逻辑根植于资本。资本一旦生成,便宰制着劳动的扭曲与人类理性的蜕变。资本对人的异化统治主要是通过旧式分工,旧式分工使人的生活方式强制性的服从于谋生性的劳动,从而割裂了人的完整性与自由性。因此,超越资本的逻辑就应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实践,通过劳动制度的改革,瓦解资本对人的奴役,变资本的个性为人的个性,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