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贸易生态化是在国际贸易中融入生态学原则,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资源协调发展为基本条件,实现人、社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和谐统一.全球经济的发展与国际贸易的生态化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如何良好地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好地实现国际贸易生态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健康持续的增长,是全球国际贸易发展中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消费文明生态化就是人类的消费是建立在人、自然、社会统一的基础之上的理性消费。消费文明生态化是人类社会可持续消费的必然选择,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实现人类自身幸福的精神需要。消费文明生态化需要培养生态化的消费理念、完善生态化消费制度、促进生态化生产实践、鼓励生态化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旅游生态化具有比较优势。智慧旅游生态化解决资金与资源的需求问题,通过生态化错位发展,建立智慧旅游生态品牌,通过智慧旅游生态化的生态保护资本化机制耦合,吸纳资源与资金。生态保护资本化是将少数民族地区智慧旅游生态化过程中节省的用地权、用水权、用能权、碳排放权与排污权指标通过相应的资本化交易制度变现,获取智慧旅游发展资金。制度耦合有两个层面:一是智慧旅游生态化的用地权、用水权与用能权交易机制耦合,建立资源节约资本化机制,智慧旅游生态化的碳排放权与排污权交易耦合,形成环境保护资本化机制;二是将资源节约资本化机制与环境保护资本化机制耦合,形成生态保护资本化机制。  相似文献   

4.
徐建中  王莉静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9):105-108
文章结合企业创新和企业生态化的内涵,分析了企业生态化对企业创新的需求,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定量研究了企业创新与企业生态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一典型相关系数高达0.954),得出结论:企业创新是企业生态化发展的持续的、螺旋上升的动力源泉,并提出企业创新下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企业创新和企业生态化的内涵,分析了企业生态化对企业创新的需求,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法定量研究了企业创新与企业生态化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一典型相关系数高达0.954),得出结论:企业创新是企业生态化发展的持续的、螺旋上升的动力源泉,并提出企业创新下企业生态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王依纯 《魅力中国》2014,(13):45-46
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内涵,构建了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江西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在2007年至2011年期间.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生态化的协调度处于新型城镇化滞后型的中等协调。为进一步提高两化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应该继续推进产业生态化发展,注意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应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强人口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教育生态化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师教师实现自我和社会发展,解决人与环境矛盾的最佳途径是提高自身生态素质即生态道德、生态知识、生态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8.
从生态人看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锡强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6-19
生态人是指顺应生态发展规律,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和谐共存并协同进化的人,是对自然人、经济人、社会人等假定的扬弃。生态人是人从"片面独立的人"向"全面自由的人"发展过程中的"量中的部分质变",人的全面发展应把经济的视角与生态伦理的视角辩证地统一起来,坚持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发展的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化价值目标的统一,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生态城市包含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化。自然生态化主要是指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以保护自然为前提,在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地整治已从传统的以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为目的向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转变。土地生态化整治是实现人-地-环境和谐共处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归纳整理国内外土地生态化整治的发展及内涵,提出基于耕地占补平衡的土地生态化整治应遵循增加耕地有效面积并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持自然景观性、提高民众参与度和社会可接受性的四项原则,同时选取黄土台塬区耕地后备资源整治项目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田块设计、生态道路工程及灌溉排水工程设计等方面,进行土地生态化整治设计的实证研究,从而推动土地生态化整治技术在我国主要耕地资源后备区域实践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存在巨大减排压力。从不同城市工业生产贡献率和污染物排放负担率的分析来看,规模大的城市由于生产力水平较高,治理废气污染物排放的成效显著。在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行的过程中,完全依靠大型城市的建设,实现城市生态化建设是不现实的,城市的生态化发展,不能一味地追求城市的大型与规模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城市生态化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实现人的生态化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人类精神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并逐步把握自己类本质的具体表现,是人类前进和发展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方追求.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还面临着时空限制、生命体威胁、精神危机等多重困境,只有深刻认识这些困境的根源及其形成机理,才有可能真正破除困境,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产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短缺与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与挑战。如何努力消除传统模式下产业发展上的问题,探索良性循环的生态产业发展新思路,建立高效、低耗、低污染的产业结构体系,需要现行产业结构法律规范做出回应。依据生态发展规律,完善产业结构生态化规划和指导制度、产业生态化法律责任制度、产业生态化技术与标准制度、产业生态化激励机制、健全促进产业结构生态共生机制、改善生态不利产业淘汰和转向制度,对于寻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背景下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低碳经济视角考察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认为发展低碳经济实现生态化发展是现代工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西部地区面临的跨越式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和谐发展两大艰巨任务,只有推进生态化发展才能尽快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而构建循环产业集群则是实现生态化发展的有效载体和最佳产业组织模式,最后提出了构建循环产业集群的总体思路与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机制及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建中  王莉静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0):89-91
企业生态化发展是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等生态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企业生态化的内涵、分析了协同学对于企业生态化发展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得出了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的动力源是企业竞争的结论;文章以Lotka_Volterra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企业环境资源拥有量作为核心变量的企业生态化协同发展模型,通过模型分析得出结论:企业间协同发展机制的建立是互惠互利的。能够促进企业共同健康发展;并依据协同学的思想构建了企业生态化发展纵向协同模式及信息协同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技术的发展,媒体的形态发生改变,媒体已不再仅仅是文化的传播手段,而是演化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成为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在人类生态意识觉醒的过程中,媒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生态媒体文化是生态文化与媒体文化结合的产物,它是媒体在生态时代承担起自身社会职责和角色定位的具体体现。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传播生态信息、进行生态教育和教化、引导生态化的社会消费行为、促使人们生态价值观更新等功能。就媒体自身而言,它的运营也存在生态化的问题,包括媒体管理的生态化、媒体产业的生态化和媒体技术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17.
产业生态化是发展循环经济具体路径。文章在分析循环经济内涵基础上,借鉴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模式,从不同角度分析产业生态化模式,最后针对产业生态化保障机制给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产业发展微观动力驱动的角度,探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工业生态发展的路径,通过分析经济区产业生态化中两个推动主体三级动力系统的动力构成,论述制约经济区产业生态化微观产业驱动力的制约因素,提出通过利用产业关联效应驱动,优先发展环保产业,加强产业生态化技术人才培养的产业发展路径,推动产业生态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前提在于正确认识马克思经典著作中关于历史活动主体的"人"的本质含义,正确认识马克思关于个人与社会关系、人的异化以及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条件等一系列问题。文章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界定入手,阐释马克思经典著作中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的含义,说明个人在社会分工协作、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变迁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而分析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中人的异化的根本原因。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只有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人的解放理论为指导,通过长期的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制度建设,才能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0.
产业生态化是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该文从产业生态化的概念及其特征出发,分析了我国产业生态化的实践需求和理论需求,并提出了产业生态化实践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