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新媒体蓬勃发展背景下,文章以民族文化品牌为研究对象,分析探索在“一带一路”倡议重要建设阵地的东南亚地区传播的问题。从地缘文化交流、地区新媒体业态发展、新媒体“出圈”等方面进行优势分析,关注当下发展状况,尝试提出以新媒体为导向的四点传播策略。使民族文化借助新媒体形成品牌化传播态势,并长期、持续的树立对外传播新形象,打造我国民族文化传播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陈雪 《魅力中国》2014,(20):368-368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滋生了“拇指文化”,而“拇指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又促进了新媒体的发展,在当今社会“拇指文化”在已经达到“风靡”的状态。同时,“拇指文化”的盛行也为引导大学生政治心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更好地对大学生开展政治。理引导工作,我们需要把握机遇、克服挑战,创新大学生政治心理引导路径。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超常规发展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技术.新媒体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广,传播方式新的特点,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将挑战转化为机遇,高校要充分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管理和利用,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从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  相似文献   

4.
曹哲  何强  仲晨星 《理论观察》2022,(10):42-45
大力开展“四史”教育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任务。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高校新媒体平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为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新方法。要运用高校新媒体平台赋能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史”教育,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以此为现实依据探索高校新媒体平台助推思想政治理论课“四史”教育的策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好地发挥教育引领大学生的作用,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真正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5.
谁能预想到,今年的世界竞是如此动荡不安?2010年12月突尼斯一名失业大学毕业生的死亡,竟然会导致“阿拉伯之春”的到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新媒体传播的语料分析,在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时代背景下,以海南的文化形象为研究对象,以“认知滤镜理论”和“镜像理论”为理论基础,以增强文化自信达到文化认同为研究目的,通过对新媒体视频信息传播构建海南文化形象,提高海南地区人民的凝聚力与归属感,提升海南地区的声誉、旅游和文化产业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文化自信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对我国产生了深刻影响,改变了既有的传播理念.在新媒体日渐发挥重要作用的当下,黑龙江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横道河子镇和爱辉镇应利用媒体融合的发展机遇,用符合微传播的宣传推介理念在新媒体平台逐步找准定位,顺应深度融合,巧借多种平台优势凸显名镇文化底蕴;增强用户黏度,发挥微元素作用提升名镇文化辐射力,释放自身的文化优势.  相似文献   

8.
数位出版与传播革命科技资讯改写了传播的面貌,报纸、杂志和书籍纷纷走向数位化,电视节目朝电脑化选播发展,新媒体将以互动性、小众化及非同步性特质,博得现代人的青睬有加。文/罗泽生在现代传播学里,出现了所谓的“新媒体”。基本上拜科技之赐的新传播领域,它包含...  相似文献   

9.
在新的时期,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许多新的转变,在积极方面,新媒体环境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打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空间的限制,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并且增强了政治教育的趣味性.在消极方面,新媒体技术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的阻力,如思想传播源头的多样性、网络的虚拟性造成的消息良莠不齐以及观念的参差不定等问题.新媒体环境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并采取了一定的策略,利用新媒体技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并有效避开其弊端,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大连广播电视台整合成立之初,对新媒体发展高度重视,就开始对现代传播体系谋篇布局:大连手机台登陆Appstore、广电新媒体自有品牌“云动”产品推出、“十万用户级数字家庭应用示范工程”运行、官网dltv.cn整合改版、cutv百城春晚落地……经过三年励精图治,新媒体已然成为广电新生的、重要的节目传播渠道和发布平台。对此。新媒体中心主任穆军有着更多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付子京 《理论观察》2014,(11):128-129
现阶段,新媒介以大幅超越传统媒介之势迅猛发展,成为传播的重要力量和方式。新媒介的传播主体是群众,具有广泛性;新媒介传播沟通是群众之间,具有互动性;新媒介传播内容是群众产生,具有自由性;新媒介传播时间是群众掌控,具有即时性;新媒介传播区域是网络世界,具有无国界性;新媒介传播信息是人人相对,具有精准性。新媒介传播正改变和影响着社会发展,我们不能否定新媒介积极而深远的正能量,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新媒体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引导和合理规范新媒体的发展,掌握好其传播群众性特质的双刃剑,使新媒体承担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同时避免由于其开放性和创新性对现行的经济秩序、文化秩序和政治秩序造成过大的冲击,这是我们目前必须慎以待之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雨峤 《发展》2016,(4):62-64
所谓强制性传播,就是新媒体的运营机构或个人在没有征求公民意愿的情况下,以强制手段扩散信息已达到某种目的的传播行为.作为一种强制性传播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效实用的信息提供给了参与新媒体活动的受众并在同时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到达率,但这种强制性的传播事实上是侵占了公共的传播空间,使受众失去了选择信息、接收信息的自由和权利,降低了信息的传播及接收的有效性.而大学生作为最为积极地参与新媒体传播或被传播行为的群体,更是每天都在受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带来的影响.本文以大学生为例,进行了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陈雪 《魅力中国》2014,(20):178-178
“拇指文化”的传播具有具有交互性与及时性、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点,这对大学生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到了大学生政治心理引导工作的开展。对此,正确认识“拇指文化”传播的规律和特点,并将新媒体应用到政治心理引导工作中,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作为当今时代发展和勃兴的新型传媒技术,以其开放性、便捷性为传播特征,渗透到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而高校大学生是新媒体先验应用的重要群体。一切事物的产生和影响都具有两面性,所以新媒体的出现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效应,又有负效应。对其产生的负效应,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把消极转变为主动。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时代和新媒体环境对“90后”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发展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一是及时树立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观念;二是着力培养与时俱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三是主动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四是净化现代传媒内容,创造纯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以互联网、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开放性、及时性、无约性等特色,被广大高校教师及师生所接受,迅速成为高校大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了解信息和交往的重要的手段。文章分析了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探讨了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传播方式和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城市不仅是人们生活的聚集地,它的发展和演变也关系到现代化进程中文明的承载和人们精神的构建.城市形象作为城市发展理念中的重要部分,因其建立和传播离不开媒体的作用,城市形象和媒体传播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并出现了许多关于此问题的研究.本文以济南为例,以建设历史文化型城市形象为目的,针对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分析其传播策略和观点,这对城市特色形象的建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朱蒙玲 《改革与开放》2016,(16):107-108
“以人为本”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则和精神核心.高校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对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进行创新,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解决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必然之选.那么基于“以人为本”的理念,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具体措施是: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充分运用新媒体,打造思政微平台.  相似文献   

19.
柴林林 《魅力中国》2013,(16):344-344
新媒体是指以数字、网络、多媒体等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的媒介构成的信息空间。新媒体的应用对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突出的影响。新媒体环境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教育平台,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增强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苏鹏 《改革与开放》2016,(14):99-1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事关国家命运、民族希望的重点工程,家访作为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以网络、手机、数字电视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冲击下,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本文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家访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同时提出了新媒体下家访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对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