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天勇 《发展》2013,(2):8-8
十八大之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走向何方?报告认为,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  相似文献   

2.
网络公共领域是由网络技术构成的一种全新形式的公共领域。网络公共领域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办公效率,使公众充分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网络平台建立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广泛沟通,公众的民主参与程度得以扩大,实现政府与民众的“上行下通”、“下情上达”。  相似文献   

3.
总结网络政治参与的特点,充分有效发挥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在民主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与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基础,发挥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积极作用,促进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4.
李妍 《理论观察》2011,(1):31-3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推进,公民社会开始破壳成长,并在传统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之外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宽容的领域。公民意识的觉醒,为网络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由于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普及,“网络政治参与热”已悄然兴起。公民通过网络讨论公共政治问题,表达政治利益诉求,对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二者的良性互动,推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民主化逐渐推进的今天,社会已形成了政府与公民共同管理国家的新局面.如何有效地引导公民参与政府管理,实现政府公共决策的合理化、科学化,是政府体制改革题中的应有之义.其中寻找公民参与管理的良性互动的途径是其中的难点,而网络发言人制度的出现正好符合了这一需求.文章通过综合国内关于网络发言人的各家观点评论,分析了我国网络发言人制度的现状和趋势,探讨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试析农村法治化进程中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法治化过程是渐进发展的过程,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价值目标,必须实现三个方面的突破:一是大力培育全民的法治观念,使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对法律的信仰大大增强;二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强化其为社会公共产品和司法公正。然而,中国在推进法治与建设现代民主国家的进程中,不能忽略近13亿人口中有9亿农民在农村的国情,依法治国的推行难点是上述三个方面在农村的整体推进。农村的法治氛围和农民的法律意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法治化的进程,没有法治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法治化。但是,从目前来看,农村地区的法治现状仍不容乐观,乡镇法治运动的开展呈非均衡态势。笔试图对影响农村法治化进程的几个主要制约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追朔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理论渊源的基础上,阐述"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科学内涵。针对我国网络社会治理领域所面临的"网络社会治理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法制保障、网络社会治理主体间尚未形成合作共治局面、网络社会治理国际合作体系亟需建立健全"等诸多问题,探析当前我国推进网络社会治理法治化应采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论述了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意义,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困境,提出了推进公民参与公共治理的对策.要提高公民的参与积极性;创新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政治参与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力和利益,让公民时刻享有主人翁的感觉.同时,公民通过合法的手段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也增强了政府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可见,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  相似文献   

10.
网络公共领域是公共领域发展的新形态,已经成为现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不是法外之域,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网络公共领域因技术而形成,其治理需要依靠技术。另一方面,制度是根本保障,走政府主导的制度治理之路是网络公共领域新秩序构建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围绕制度建设为核心,从技术治理和政府治理两个维度加强网络公共领域的治理,探讨构建政府主导-技术支撑型的制度治理体系。坚持依法治网,高质量地供给相关法律法规;发挥政府牵头作用,建全线上线下联动制度;完善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机制,提升网民素质;加强监管,健全技术企业和人员参与式管理机制,努力推动网络公共领域向生态良好、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网络反腐作为一种新型反腐模式,为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与监督权提供了平台,是政府反腐的重要补充。缺乏制度规范的网络反腐,侵犯公民名誉权、隐私权等合法权益,存在与政府反腐脱节、影响反腐成效等问题。加强网络反腐的法治化进程,用制度保证公民网络监督权的实现,应明确立法主体,明确网民权利和义务,建立举报人保护、个人信息保护和被举报人保护法律制度,通过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完善网络反腐处理及反馈机制,保护举报人和被举报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公民社会组织是现代国家治理的主体之一,是构建现代社会服务体制的重要力量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当前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方面应积极培育公民社会组织,提升公民社会组织的治理能力;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后续监管;加强公民社会组织的独立性、社会性和自治性.  相似文献   

13.
十八大以来,中国反腐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要建立起反腐败法治体系,特别是实现吏治的制度化、法治化,这是个战略性任务,也是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赢得未来长期稳定与发展的基本前提. 就法治建设本身看,在中国,从来就不缺少法制.法制的本质是“治民”,即单纯把民众作为控制、管理对象;法治则是现代文明之果,法治的真谛是“治权”,即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有效地制约和规范公共权力.建设法治中国的核心任务,是置宪法于崇高地位,维护公民权利,以宪法和法律作为国家治理和公民行为的准则.  相似文献   

14.
网络政治参与是一把"双刃剑",在改变公民政治参与方式、强化社会监督、推动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同时,无序的网络政治参与给民主政治带来了诸多困境。加强电子政府建设、加快法律法规与网络伦理建设、培育公民意识是提升公民有序网络政治参与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5.
信访制度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公民"主动接触"有效方式与纠纷解决的补充手段,它可以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并促进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有助于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为了发挥信访制度的积极作用,破除公民"信访不信法"的思想观念、减少公民对信访制度的过高期待,应当逐渐剥离信访制度的纠纷解决功能,进行信访法治化改革,完善信访的信息功能。  相似文献   

16.
吴光芸  李建华 《改革与战略》2011,27(4):107-109,123
区域公共治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多中心治理,它是以政府为主体、多种公私机构并存的新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模式,是国家与公民社会、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在区域公共利益基础上互相信任、互相合作以管理区域公共事务。区域公共治理离不开信任、对公共机构的情感及合作的意愿、公众的参与精神、公众参与网络、网络行动的规则等社会资本。这就要求发展民间组织、促进公民有组织地参与区域治理;建立社区合作网络,加强公民基层参与;推行区域政务公开制度,使多元主体在信任的基础上相互协商,为了共同的利益而互相依赖,进行合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伴随着公民参与在实践中的发展与完善,多种参与方式的在广泛应用的同时,也产生着诸多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共管理人员究竟应该如何保持公民参与的代表性即政策的公共性与政府管理的效率之间的平衡?公民应该如何有序地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中去?归根结底,公共管理者要运用其智慧,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不同的公民参与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是当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也是公共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合法化得以实现的一种具体形式。公民有序参与可以集中民众智慧确保政策的正当性,为公共政策制定、调整、评估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对公共政策中公民参与的内涵及价值分析,针对当前我国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邵烨 《新西部(上)》2014,(3):74-74,71
文章论述了公共管理中公民网络参与的意义,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公民网络参与机制的对策:要加强网络实名制建设,加大网络监管力度,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对网络舆论进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20.
文章概述了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和救援的法律责任,并分别阐释了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和救援中的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党纪政纪责任、军纪责任。认为应急管理和救援法治化要求明确法律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健全和完善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单位组织和公民个人的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以及党纪政纪军纪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