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振平 《税务纵横》2003,(10):40-40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第11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他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这就是“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该原则主要是为了强调当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与其外在表现不相一致时,会计人员应遵循的基本准则。由于具体经济业务形神难辩,实务处理中难免存在误区。笔结合实际,就该原则在一些疑难会计核算中的应用做一些目体分析。  相似文献   

2.
王莉 《理财》2003,(1):29-29
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正确区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对于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有着重要意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各期采用的会计原则和方法应当保持一致,不得任意变更。但在特定情况下,企业可以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种会计政策,也就是说,在不同的会计期间执行不同的会计政策。这种行为就是会计政策变更。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时,由于各种原因,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企业存货是指日常经营过程中将消耗的材料、商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会计核算中,存货的取得一般以实际成本作为账面价值,存货的领用或发出也应按实际成本核算,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或后进先出法。然而,有些企业在实际工作中不能正确核  相似文献   

4.
《会计》科目问:“物资采购”和“在途物资”科目的核算内容有何差异?答:“物资采购”和“在途物资”科目是在企业采用不同方法对存货进行日常核算时所使用的不同的会计科目。在原材料、商品等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情况下,为了反映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需要设置“物资采购”科目进行核算。在原材料、商品等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日常核算的情况下,不需要设置“物资采购”科目,但应设置“在途物资”科目,核算企业购入尚未到达或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商品等的实际成本。问:《会计》教材第68页例2(2)提出: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  相似文献   

5.
存货核算方法分为按实际成本的核算和按计划成本的核算。存货按实际成本的核算一般设置“原材料”“周转材料”“在途物资”等账户;而存货按计划成本的核算则不设置“在途物资”账户,增设“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企业存货核算对于这两种核算方法一般只选择其中一种。过去,我国会计实践中比较通行的会计标准一般举荐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存货。  相似文献   

6.
一、会计政策的本质特征 按照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定义.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编报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实务”,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中《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和会计差错更正》的定义为:“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政策的揭示》中会计政策的定义为:“会计政策是指企业管理者编制财务报表时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惯例、规则和程序。”会计政策选择也称会计选择,  相似文献   

7.
为规范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的融资业务的会计核算,现对有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一、应收债权融资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 企业将其按照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债权出售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充分考虑交易的经济实质。对于有明确的证据表明有关交易事项满  相似文献   

8.
根据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和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这个定义包括了两层涵义:一是政府必须制定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主要  相似文献   

9.
刘晓玉 《税收征纳》2006,(6):36-36,38
在日常经营中.企业发出的存货,一般来说.应当根据各类存货的实物流转方式、企业管理的要求、存货的性质等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以及当期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从发出存货的计量方面来讲.可以按实际成本核算.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核算。如采用计划成本核算.会计期末应调整为按实际成本核算。就生产型企业为例.笔者认为.存货中的购进环节由于受物价持续上涨和下跌等原因的影响.企业发出存货计价环节对当期净利润及所得税影响的计算也显得非常重要。据此.笔者特在存货发出环节中选择其中两种不同计价方法进行比较: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通过这两种方法的比较.在日常业务处理中帮助加强理解、掌握和运用.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浅谈会计政策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豫 《理财》2004,(10)
一、会计政策的内涵《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这个定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政府必须制定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它们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二是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府所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中,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原则和方法。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企业只是选择、执行、采用会计政策的主体。…  相似文献   

11.
李豫 《理财》2004,(10):37-37
《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将会计政策定义为:“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这个定义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政府必须制定可以供企业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它们主要是通过会计准则(含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会计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来体现;二是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政府所提供的原则和方法中,选择适合于本企业的原则和方法。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会计政策的制定主体是政府,而不是企业;企业只是选择、执行、采用会计政策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刘娅 《中国证券期货》2013,(7X):177-178
存货是指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企业持有的存货通常用于日常经营活动,因而,存货成本的核算也成为会计核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均会产生不同影响。本文将从存货计价方法入手,重点阐述企业在核算过程中对计价方法的选择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13.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就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在实际工作中,交易或事项的外在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映其实质内容。所以会计信息拟反映的交易或事项,必须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非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笔者结合农村合作银行试运行新会计准则过程中实际情况,具体剖析一下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4.
一、概述
  会计核算对象是要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范围,是被记载成本的客体,是生产费用的归集对象和生产投入的承担者,还要客观地反映企业作业产品的价值,即产品收入。由于会计核算是分期确认,需要在不同的期间根据会计核算原则要求确认对应的成本、收入,使产品作业进度与产品作业价值相匹配。由于产品的不同特性,企业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能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显得非常重要。企业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仅要反映企业产品实际生产特点和符合会计准则要求,还要体现收入与成本的确认符合会计核算原则。对于标准化的产品或周期较短的产品制造可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要求确认收入,成本可选择分步法、分批法等核算方法确认。对于特种设备制造产品而言,其生产周期较长、产品按进度节点和部件交付等特点(以下简称为“长周期设备”)很难符合传统意义上完整确认会计收入、成本的原则与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对长周期设备类产品会计核算有了指导方向,可选择完工进度法下的实际成本法、工作量法、专家测量法核算。不过,该准则主要是在施工企业的基础形成,侧重于施工企业,而制造企业与施工企业的会计收入与成本确认原则有较大差异。尽管如此,在上述三种方法中,审计中介机构较乐意认同在设备制造中采用实际成本法,而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成本法所核算的收入与产品实际生产中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很难客观如实地反映企业产品实际生产。而工作量法是可以避免实际成本法的不足,一种较好地适合长周期设备制造企业产品的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企业会计政策的内部审计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 ,以及在多种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采用某种方法的决策。它总是客观存在于企业的会计核算之中 ,并体现于其财务报表所表述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企业会计核算不是采用这种会计政策 ,就是采用了另一种会计政策。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会计政策的性质 ,决定了内部审计对企业会计政策监督的必要性。《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指出 ,内部审计实施内部监督 ,依法检查会计帐目及其相关资产 ,监督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 ,以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 ,遵守国家财经法规 ,促进廉政建设 ,维护单位…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我国会计制度的改革,财政部1992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8条规定:“会计核算应遵循谨慎原则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承认谨慎性原则的科学性,并有选择地应用了这一原则,这是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重大突破之一,也为我国银行会计实行谨慎原则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一、正确理解谨慎会计原则谨慎原则也称稳健原则或审慎原则,是指会计部门在处理各项会计事项时必须持稳键或审慎的态度,对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应当合理预计并予入帐,而对可能取得的收入,则不能提前入帐,谨慎估计资产和利润…  相似文献   

17.
魏丽莉 《黑龙江金融》2006,(4):58-58,64
一、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的运用与体现 会计核算中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体现在《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的诸多方面,下面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1.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存货采用实际成本核算时,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在物价上涨时,发出存货的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会使本期成本接近当期水平,减少利润中水分,期末存货价值偏低.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会计政策变更就是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者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五条规定,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但是,在准则允许的两种情况下,企业可以变更会计政策,如果企业变更了会计政策,如何对其进行会计处理呢?会计政策的变更中涉及的所得税又如何核算呢?本文就追溯调整法下由于会计政策变更影响的递延所得税的会计核算进行了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9.
蒋国发 《财会学习》2007,(12):26-29
一、会计职业判断及其应遵循的原则 1.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 所谓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和与会计相关的其他职业人员按照会计法、会计准则及其他会计法规的要求,结合企业自身的财务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其所面临的不确定会计事项,根据交易或事项的性质、实质和结果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方面而进行的判断与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
  会计核算对象是要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范围,是被记载成本的客体,是生产费用的归集对象和生产投入的承担者,还要客观地反映企业作业产品的价值,即产品收入。由于会计核算是分期确认,需要在不同的期间根据会计核算原则要求确认对应的成本、收入,使产品作业进度与产品作业价值相匹配。由于产品的不同特性,企业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法能真实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显得非常重要。企业选择的会计核算方法不仅要反映企业产品实际生产特点和符合会计准则要求,还要体现收入与成本的确认符合会计核算原则。对于标准化的产品或周期较短的产品制造可采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要求确认收入,成本可选择分步法、分批法等核算方法确认。对于特种设备制造产品而言,其生产周期较长、产品按进度节点和部件交付等特点(以下简称为“长周期设备”)很难符合传统意义上完整确认会计收入、成本的原则与方法。《企业会计准则第15号—建造合同》对长周期设备类产品会计核算有了指导方向,可选择完工进度法下的实际成本法、工作量法、专家测量法核算。不过,该准则主要是在施工企业的基础形成,侧重于施工企业,而制造企业与施工企业的会计收入与成本确认原则有较大差异。尽管如此,在上述三种方法中,审计中介机构较乐意认同在设备制造中采用实际成本法,而在实际工作中实际成本法所核算的收入与产品实际生产中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很难客观如实地反映企业产品实际生产。而工作量法是可以避免实际成本法的不足,一种较好地适合长周期设备制造企业产品的会计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