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一、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中的定位 自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现代财政理论诞生以来,财政政策的运用一直是宏观经济学中颇有争议的话题,它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关系、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积极财政政策是指在出现需求不足,投资、出口下滑,经济长期增长停滞,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加深的的情况下,在政策环境允许的限度内采取的一种阶段性或暂时性的适度扩张政策。  相似文献   

2.
积极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 1 998年以来 ,中国政府连续五年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 ,通过发行国债、扩大政府支出并辅之以稳健的货币政策 ,实现了经济稳定与增长的目标。许多研究表明积极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没有挤出效应 ,还有挤入效应 ,也就是引致民间投资的效应 ,但还是有一部分学者从债务的可持续性以及财政的稳定性出发 ,说明了过度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 ,会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增长构成威胁。本文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积极财政政策的理论内涵、政策手段和政策效应 ;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美国、日本与香港特区运用积极财政政策的经验教训 ;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浙江经济》2009,(10):2-2
【上一期】 积极财政政策和政府投资固然可以推动经济增长,但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更高标准却是看它能否启动民间投资。毕竟,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以及政府大规模投资不可能长期执行下去,它只能是在民间需求不足时,特别是经济发生较大波动时实施的一项短期政策。  相似文献   

4.
从1998年起我国实施扩张性宏观景气政策以来,我国政府致力于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促进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力度不谓不强,但问题依然存在,这促使我们不得不去考虑制度问题,力图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方雯  崔蕊  胡芳 《特区经济》2010,(3):68-69
由美国次贷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出口、投资和消费均出现下滑的态势下,我国政府果断出台了扩大内需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实现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本文在分析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基本走势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进行了政策回顾及效应评析,充分肯定了积极财政政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宏观经济形势出现转机后的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新的重要转机。过去几年出现的通货紧缩,主要诱因是投资缺乏,而根源于投资收益率下滑,有效需求不足的背后是有效供给不足。在继续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确保实际增长率不低于潜在增长率的下限,同时实施产业政策、投资政策,解决我国经济中长期存在的内在不经济和外在不经济。  相似文献   

7.
我国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治理通货紧缩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的现实情况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渐显现出一定的负面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也开始出现递减效应,而通货紧缩现象似乎仍存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实施积极的股市政策成为一个重要选择,以配合两大经济政策,治理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一、当前两大经济政策面临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治理通货紧缩问题,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目前的现实情况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逐渐显现出一定的负面影响,货币政策的执行效果也开始出现递减效应,而通货紧缩现象似乎仍在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实施积极的股市政策成为一个重要选择,以配合两大经济政策,治理通货紧缩,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9.
一、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从需求角度刺激经济增长,无非四种手段:其一,刺激国内非政府部门消费需求;其二,刺激国内非政府部门投资需求;其三,增加净出口(增加国外需求);其四,增加政柑支出。从现实看.前三种手段发挥作用的空间已经不大,刺激经济增长的短期政策,只能仰赖政府支出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自1998年以来,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式变化影响,我国社会需求总量呈现不足。国外消费需求下降,出口萎缩,增速从1997年的20.9%,跌到1999年的7.5%。国内物价走低,需求不旺,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银行投资行为,导致投资需求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使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形成恶性循环。由于社会总需求不足,直接威胁到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面对这种严峻形式,党中央、国务院选择了积极财政政策,即扩张性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隐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人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出现了重要转机,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微观企业效益提高.我国经济的这次增长,源于积极的财政政策效应,源于国际市场的需求扩大,呈现出政策和外需双向拉动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宋浩 《华东经济管理》2000,14(3):60-61,105
本文从投资乘数入手 ,着重分析了我国近两年来在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过程中投资效应仍不理想的内在原因。指出在当前我国经济回升乏力 ,投资波及效应、带动效应不理想的形势下 ,为坚持扩大内需启动经济 ,有必要进一步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并将此政策的运用同启动社会民间投  相似文献   

13.
一、日本扩张性财政政策及其效果 进入90年代后,日本经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萧条期,失业率急剧上升,银行呆坏账问题严重,金融机构纷纷倒闭,出口受阻.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后,日本对亚洲的出口更是连年下滑,内需持续下降,通货紧缩严重.面对严峻的现实,1997年以前日本政府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搭配紧缩性财政政策.但是货币政策效果不佳,流动性陷阱出现,银行信贷萎缩,基础货币增加无法刺激需求和产出上升.财政政策方面,1997年4月将消费税从3%提高到5.5%,对经济造成严重的打击.1998年小渊首相上台,对90年代以来的政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转向以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主导.  相似文献   

14.
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及其“淡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放缓的不利影响,大体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水平,客观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有诸多外部和内部因素,其中,持续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及其持续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增加支出和减税两个手段。一段时期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增发国债扩大政府支出的手段来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事实表明,增发国债的空间越来越小,政府投资的效果也逐步减弱。因此,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将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两个手段一起使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胡少维 《开放潮》2002,(1):19-20
2001年以来,尽管世界经济环境不好,中国经济仍保持了比较高的增长。但由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不确定性因素大大增加,如果2002年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力度没有增大,市场化改革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的话,2002年中国经济增长很可能出现下滑势头(比2001年),因此,为避免经济增长速度下滑过快,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需要在体制、制度和政策上做出必要的改进和调整。2002年要维持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的格局,应该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在千万百计扩大出口需求的同时,又要着力于开发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17.
加大实施力度 《瞭望》杂志发表编辑部文章指出,当前经济增长出现下滑趋勢和通货紧缩的迹象,说明没有足够的需求来消化过剩的商品和利用闲置的生产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要淘汰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消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生产企业;另一方面要努力扩大投资、消费、出口需求。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力度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当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经济效应的理论值与客观实际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是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启动经济的政策支点错位,制约了政策的经济效率的进一步提高。根据新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投资、消费、净出口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但是,由于净出口的制约因素多且复杂,难以形成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而投资需求由于仅仅是一种中间需求,并非是最终需求,只有消费需求,才是真正的最终需求,因此,启动经济的政策支点应该是启动消费。在计划经济时期,我们惯用投资启动,结果一次  相似文献   

19.
邓洪 《南方经济》2000,(1):58-59,54
在扩张性财政政策效应开始减退的情况下,是否应该同时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实行“双松”的政策搭配,以刺激经济的发展?从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客观条件、货币政策的效应、国家经济安全以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目前尚不宜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当前货币政策的着眼点应放在改善投融资渠道,增强投资者的投资意愿上来。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政策是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能扩大总需求,但是也会对私人投资产生挤出效应。挤出效应作为财政政策的一种外部性,有其产生的机制和表现的特征。本文阐述了挤出效应的内涵、产生的机制和宏观特征,然后试图对挤出效应的大小进行度量,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