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司治理对经理人自利动机与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2001-2012年持续上市且经理人有自利动机的公司为样本,研究了公司治理机制能否通过制约经理人的自利动机,进而对费用粘性造成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公司,经理人的自利动机受到制约,从而导致较低水平的费用粘性;而在公司治理水平较低的公司,经理人的自利动机比较明显,费用粘性也相对较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公司治理水平与公司价值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述研究结论对如何加强公司治理以制约经理人自利动机从而减轻代理问题,如何加强费用控制以提高公司价值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制度背景与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笔者从经理年龄、经理任期和经理持股比例三个方面,以2006年~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经理权力对董事会独立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公司经理的权力越大,总经理与董事长两职合一的概率越高;公司经理的权力越大,董事会中不领薪酬董事的比例越小;公司经理的权力越大,董事会会议召开次数越少。这说明经理权力是影响董事会独立性的重要因素,它对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作为公司治理核心的董事会具有信息披露监督的权利与义务,董事会治理水平直接关系到信息披露违规与否,深入研究二者的关系和互动机制,有助于探索提高公司治理有效性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共性措施。本文在研究董事会治理特征的整体框架的基础上,以会计信息披露违规作为终极研究对象,选择2004-2006年间受证监会及证券交易所处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董事会治理与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内在关系,为改善董事会治理水平、抑制信息披露违规提供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在将高管自利行为划分为显性自利和隐性自利两种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本文实证研究了国际化董事会对高管自利行为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国际化董事会在"纵容"高管显性自利行为的同时能有效抑制高管的隐性自利行为。进一步研究表明,随着法律环境的改善,国际化董事会对高管显性和隐性自利行为的约束作用均会相应增强,激烈的市场竞争则会显著削弱国际化董事会的监督功效,而国有企业的国际化董事会对高管隐性自利行为的治理效果更为突出。本文的研究揭示,国际化董事会既能成为高管显性自利行为的"避风港",又能够对高管隐性自利行为发挥"防火墙"功能,并且可能在异质的治理情景下呈现两种角色的相机转换。  相似文献   

5.
薪酬激励并不必然减轻企业代理问题,管理层权力可能弱化公司治理使得薪酬机制成为代理问题的来源.本文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研究了管理层权力对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理层权力大的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高管的货币薪酬更大,但业绩并没有更好;而且,管理层薪酬与盈利业绩的敏感度更高,与亏损业绩的敏感度更低,部分企业出现薪酬业绩弱相关甚至不相关.本研究为理解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和薪酬激励的现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  相似文献   

6.
代理问题是我国国有企业费用普遍存在"粘性"的主要成因,而高管薪酬激励被认为是缓解代理问题的重要机制。鉴于此,笔者实证检验了国有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国有企业存在费用粘性,并且该现象主要源自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高管薪酬激励有助于缓和代理问题引起的费用粘性,同时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能够增强高管薪酬激励在降低费用粘性时的效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激励作用的发挥因国有企业控制层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
王勇  陈洪航 《金融评论》2021,13(3):35-55
本文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环保费用数据,运用ABJ模型实证考察企业环保费用\"粘性\"的存在性及其属性,并考察政府补贴对企业环保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环保费用存在\"易跌难涨\"的反粘性,而政府补贴则能够抑制企业环保费用反粘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政府补贴通过提升企业环保投入的资金能力与弱化企业通过环保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意愿发挥抑制效应.另外,该抑制作用在高法制化进程地区的企业、低行业集中度的企业与高污染行业企业表现得更显著,表明上述抑制效应的发挥还依赖于外部法制环境与行业环境.本研究从环保费用粘性的视角,揭示了政府补贴这一政府激励政策的实施效果、作用机理及其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为优化政府补贴政策,强化企业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8.
财务报告透明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并未定论。为了深入研究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透明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基于投资者保护理论的分析,找出影响财务报告透明度的公司治理因素,并选取深圳交易所主板市场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股权结构中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董事会规模以及独立董事规模与企业财务报告透明度有正向关系,董事长与总经理是否两职合一与企业财务报告透明度有负向关系。本文研究结论与已有文献关于控股股东与财务报告质量成正U型关系不一致,值得对这一关系进行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已有的公司治理文献主要是研究上市公司的绩效、治理结构以及投融资决策等问题,而对上市公司治理与技术效率关系的关注较少。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构造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司治理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关系。本文的研究表明:第一,股权治理与公司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因行业而异,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前三大股东持股比例以及是否国有控股对公司技术效率的影响与行业特征有关;第二,债权治理与公司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公司偿债能力越强、融资能力越强,公司技术效率则越高;第三,董事会治理,即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比例以及董事长与CEO的两职合一与公司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因公司所处行业以及公司自身特性而异;第四,经营管理层报酬与公司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显著为正,经营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公司技术效率的影响因行业而异;第五,公司控制权市场竞争和产品市场竞争有助于提高公司技术效率,法律基础及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的完善对于提高公司技术效率具有积极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本文还从公司治理视角就如何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技术效率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最优契约论与管理权力论是目前管理者激励领域研究的两种主要理论基础。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国外资本市场上公司高管薪酬一样具有粘性特征,这与最优契约论的观点不符。薪酬粘性是指高管薪酬的业绩敏感性存在不对称的特征,业绩上升时薪酬的增加幅度显著高于业绩下降时薪酬的减少幅度。笔者研究发现,管理层权力型企业的高管薪酬显著高于非管理层权力型企业的高管薪酬,并具有更高薪酬粘性。  相似文献   

12.
以中国2004—2008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按第一大股东所持股比例分为绝对控股型、相对控股型和分散持股型三类,构建公司成长性综合评价指标,检验三类公司董事会治理结构与成长性之间的关系。独立董事比例、股权集中度、流通股比例三个治理结构指标对三类公司的成长性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他治理结构指标对三类公司成长性的影响各异。董事会治理并不是促进中小企业成长性的决定性因素,董事会治理的效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we deduce four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cost. There are (1)any cost caused by relative activities from separation between property right and management right must be reckoned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cost; (2)cost of activities in the cross area in which governance activities or other activities cannot be distinguished should be reckoned in relative cost according with characters of the main operational activities; (3)cost caused by corporate governance activities of external "Stake Holder" also should be reckoned in corporate governance cost. After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above three principles, we define corporate governance cost as the cost caused by governance activities from separation between property right and management right as well as those originated from external stakeholders. Its boundary accords with the boundary of accountant mergence report forms. We briefly offer some analysis method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cost and some advices of disclosure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14.
独立董事制度与中国创业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使董事会更公正地代表股东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针对创业板市场中民营企业比例较大的特点,借鉴国际市场经验,笔者认为,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引入独立董事制度是完善中国创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董事会规模与业绩呈倒"U"型,董事会规模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的影响;董事长和总经理"二职合一"对于公司的发展有利;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高低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独立董事的负责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经营绩效.  相似文献   

16.
"财政自利"与"财政立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自利是政府作为“经济人”的一种必然现象。财政自利不仅可以发生在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而且也发生在政府之间。唯有对政府财政活动进行立宪约束,才能从根本上制约政府的过分自利而损害社会或下级政府的行为发生。本文主要从依法建立民主理财、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实现纳税人对政府的有效约束以及依法建立政府间合理分权制衡机制等两个方面比较全面的分析了政府财政自利的约束和制衡。  相似文献   

17.
董事会既是资本所有者的代言人,又是公司经营管理的决策者,在公司治理中处于核心地位。董事会治理直接关系到公司和股东的利益,其主要内容就是促使董事会更有效的行使其权力,进行科学决策,以满足公司业务和投资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本文从董事会权力与责任、激励机制和运作机制三方面入手。为董事会提高治理效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及时更换不称职的管理者是公司治理制度有效的重要标志。文章以2006-2008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检验了公司治理参与主体的心理因素,管理者信心对其职位变更的影响。研究发现:管理者自信程度与因公司业绩欠佳导致的离职显著负相关,但在国有上市公司中,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显著;当公司所在地外部治理环境较差时,自信程度愈高的管理者愈可规避因业绩欠佳带来的离职风险。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模型,从财务困境视角研究了政府干预对管理者自利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当政府干预程度较低时,相对于未发生财务困境的公司,困境公司管理者的自利行为会有所减弱;但当政府干预程度增强时,困境公司管理者自利行为减弱的程度将趋缓。对于政府控制的公司,当金融机构信贷决策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较弱时,财务困境期间管理者自利行为会有所减弱;随着政府对金融机构信贷决策干预程度的加强,困境公司管理者自利行为趋于严重。对于非政府控制的公司,困境期间管理者自利行为对金融机构信贷决策的自主性并不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