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力新仪器(上海)有限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企业集体协商机制建设,充分体现劳资双方共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
供应链管理的思想近年来日益得到企业的关注和接受。被认为是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内涵是从企业内部物流职能间的协调扩大到跨职能和跨企业组织边界的协调,尤其是包括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运输,信息及其它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一体的管理,为企业增加利益提供了机遇,但要将机遇转化成现实,就必须要有一系列相应的机制保障供应链的顺利进行,本文就从这一现实要求出发,讨论了供应链中存在的几个相对重要的机制问题,如协调机制,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并指出供应链中的机制问题是保障供应链得以正常运行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3.
浅论企业供应链成本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勇 《会计之友》2008,(25):35-37
我国供应链成本管理主要存在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供应链节点企业尚未形成协同合作的一体化机制、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和供应链节点企业缺乏合理的绩效与激励措施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中,培养成本控制的文化意识,建立横向一体化机制、信任与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供应链成本管理主要存在供应链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供应链节点企业尚未形成协同合作的一体化机制、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供应链管理环节容易出现信息失真和供应链节点企业缺乏合理的绩效与激励措施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在供应链节点企业中,培养成本控制的文化意识,建立横向一体化机制、信任与合作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企业经济》2015,(10):84-88
信任问题是供应链节点企业协作过程中必须应对的基本问题。作为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可的组织背景、制度、企业实力、信息共享、以往合作经验、企业声誉、专用资产投资、相互依赖程度、公平、文化与地域的同质性、相似性、企业行为、转移资本、预期合作收益等15个供应链协作信任影响因素,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在供应链协作信任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模型中得以清晰体现,即组织背景与制度是建立供应链协作信任的最原始推动力,企业实力与信息共享是提升供应链协作信任的关键点。因此,建立和提升供应链协作信任可通过选择合适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增强企业自身实力以及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达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列举了一些具体的知识隔离措施,揭示了知识共享信息平台并不会自动实现知识共享,对提供知识共享的员工的激励和利益补偿机制才是知识共享的真正“瓶颈”。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飞速发展,对顾客响应速度要求越来越快的市场环境中,供应链企业之间的伙伴关系管理对确保竞争优势显得尤为重要。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在确立合作伙伴关系之后,关键是建立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是建立信任机制的前提,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对信息共享程度的要求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之间的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对供应链各方之间的合作、资源的有效利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除信息失真以外,企业间信息的不对称和信息的不完全都会产生信息风险.这是无法避免的。因而研究如何规避供应链中由信息共享而引起的信息风险就显得更为重要。本文首先解释了信息风险的含义:其次阐述了供应链中信息风险规避的研究现状以及新的研究方向;然后深入地分析了引起信息风险的原因:最后针对不同的原因寻找相应的规避措施,提出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可以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实行VMI库存控制,建立新型客户关系。改变传统的单向信息传递模式,实行信息风险防范机制,简化供应链。以达到规避信息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从博弈论的视角,通过构建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非整体和整体信息共享博弈模型,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了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最后通过收益分配方法定量研究信息共享的收益分配机制.通过研究发现,一次整体信息共享博弈的前提是企业的信任,而在供应链整体信息共享的条件下,任何一个企业在自身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所在的信息量越大,则它就更愿意共享信息,最终达成信息共享利益协调.  相似文献   

10.
传统政府治理中监督制约机制存在"两大难题":一是公民监督中的委托代理难题;二是政府部门内部信息传递中的损耗与变异难题。这两大难题使得传统政府治理中监督制约机制常常缺乏效率。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提供了技术平台,建立政府信息网络披露机制是解决这两大难题、进行监督制约机制创新建设的最有效方式。当然,要使政府信息网络披露机制真正发挥作用,还要遵循全面完整性、真实准确性、及时动态化、开放无壁垒性和规范法制化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文中阐述了供应链中信息共享的作用,对供应链中实现信息共事存在的障碍进行了分析,基于委托--代理机制和现代信息技术,提出了实现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方法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如何消除企业信息孤岛实现企业信息共享?是每个企业都想解决的问题.于是许多企业实施了ERP,这个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能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共享,在财务和业务之间真正实现信息共享,也就达到了财务和业务的同步管理.  相似文献   

13.
知识管理时代企业如何激励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管理就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它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的新途径。知识管理不同于信息管理,信息管理主要侧重于信息的检索、分类、存贮和传输等,对信息管理者的创新能力,并没有提出多么特殊的要求。而知识管理则不同,要想在知识经济中求得生存,就必须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人、信息与过程联系起来,以进行大量创新。知识管理的实施在于建立激励员工参与知识共享的机制,培养企业创新和集体创造力。  相似文献   

14.
易碧文 《财会月刊》2022,(17):135-142
ESG信息披露能提升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领域非财务信息的透明度,降低投资风险。为提高ESG信息的有用性和可比性,需建立统一的ESG信息披露标准。目前我国尚未建立企业ESG信息披露相关指引规范,相关议题缺乏统一框架和量化指标,评价与监管标准也不一致,急需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数据协同共享模式,为ESG信息披露标准化建设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路径包括:构建基于交易性的企业ESG智能共享信息平台,为标准化建设提供大数据基石;基于企业多维共享的数据基础,搭建数据协同的社会化ESG信息共享平台;基于社会化ESG信息共享,构建我国分行业(项目)、区域、企业生命周期的ESG信息披露标准化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共享的企业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内知识流动与共享成为其自主创新的重要来源,企业需要建立并充分发挥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以促进知识共享来推动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企业自主创新微观动力机制包括基于市场需求和顾客满意的创新机制、创新型人才引进与开发机制、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和自主创新动态管理机制,只有整套机制的协调运行才能真正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农产品渠道联盟信息共享是指相互合作的渠道成员间在信息上的交流与共用。构建农产品渠道联盟信息共享机制可以使渠道成员增进相互交流、保持协调一致、做出有效的市场预测、提高市场反映速度、以更大的竞争优势达到整个联盟利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各成员的特定目标和利益。博弈分析显示,在农产品渠道联盟中,供应商与销售商的信息共享能提高参与信息共享的渠道成员的利润。农产品渠道联盟信息共享机制包括信息共享激励机制和信息共享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7.
服务外包关系划分为契约型外包关系和伙伴型外包关系两种类型。从信任机制、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服务外包质量等三个维度来分析服务外包关系质量及其对服务外包企业绩效的具体影响机理,可得出如下结论:服务外包企业通过建立伙伴型外包关系,增强信任机制、实现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提高服务外包质量,能够改善服务外包关系质量,从而提高服务外包企业绩效,带动服务外包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郑丽娟 《物流科技》2008,31(5):117-119
在CIMS环境下,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应实现在不同应用系统间的异构信息交互和信息有效共享.信息一致性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础。因此,通过分析供应链的信息特.占’和信息需求,结合信息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和动态编码实现技术.提出了一种在CIMS环境下供应链信息分类编码实现模型,并在某制造企业间较好实施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供应链信息共享及其实现途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企业间的交互形式,加快并拓宽了企业间的信息流。信息共享成为企业间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本文分析了企业供应链网络信息共享的类型以及信息共享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指出我国企业实现信息共享的途径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建立和推行财务信息共享服务模式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现全面的真正的财会电算化的重要手段,是信息社会和网络社会的要求。本文提出了应用财务信息共享服务模式的前提.探讨设计了集团财务信息共享服务模式体系,对财务信息共享服务模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