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过50年代的“经济复兴”、60年代的“经济高度成长”和70年代的“经济成熟化”,逐步形成了一套日本式的经营管理。进入90年代,由于经营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正经历着一个新的转变,概括为七大战略转变: 一、技术战略转变: 由以仿造为主向自主开发为主转变。主要在高机能化技术、软件技术和设计技术方面低于美国水平。要赶上美国,就得从引进仿造走向自主开发技术,尤其是自主地开发尖端技术和未来技术。二、情报战略转变:正在向以电子为中心的高度信息时代发展。由于新的信息媒介体的出现和运用,促进了企业信息网络的建立和发展。三、营业的战略转变:由重视满足人们物质的需求向重视满足人们精神建设和追求的方向转变。日  相似文献   

2.
刘焱 《现代日本经济》2000,112(4):28-32
日本企业集团特别是大跨国公司究竟进行战略经营管理,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法,通过分析日本东芝公司战略目标的设定、企业经营理念的定位,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和90年代以来全球化战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等问题,认为日本集团化企业战略经营管理经验对于中国企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五十年代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前夕,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比起美欧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相当落后的。日本大约用了15年到20年的时间,实现了企业现代化,赢得了经济高速增长。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日本的骨干企业,无论是产品的质量,或者是拥有的人材和技术装备,都是世界第一流的。日本企业不仅实现了生产技术的现代化,而且也实现了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日本企业不仅具有当代水平的管理技术、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而且也具有自己独特的经营模式,即所谓日本式经营管理。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忆 《亚太经济》1988,(4):11-17
出口导向战略的确立与经济增长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是香港、台湾、南朝鲜、新加坡经济发生重大变革的转折时期。此间,“四小”先后实现了经济发展战略上的重大转变,即走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以谋求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5.
日本经济在战后高速增长期间,一度实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后,企业被迫实行“减量经营”。日本政府因势利导,成为“减量经营”的主导者,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日本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为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成为世界制造业强国奠定了基础。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明显加快,但所采取的仍然是以粗放型增长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这种生产方式带来的问题与日本当时的情况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推行“减量经营”的成功经验对当前中国发展节能型、高附加值经济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使日本经…  相似文献   

6.
当代日本企业经营管理变化的新态势张锐众所周知,自1986年以后,日本经济出现了未曾预料的繁荣,这种在狂热投机刺激下所形成的“泡沫经济”进入90年代后彻底破灭,日本经济再度跌入萧条。日本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而积极调整运作行为。当前,日本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作为中国企业管理考察团的一员,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中日经营管理东京讨论会。经过五天同日本企业管理的学者、专家、企业家们深入而热烈的讨论,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日本企业发展的动向、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功经验。感受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经营观念和管理技术的新发展从五十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进入复兴时期,产生了提高生产性的经营观念。在这以前的产业合理化运动是以资本家为中心,工人处于从属地位。而提高生产性,就是要站在更  相似文献   

8.
日本国内企业因管理层利益一般不愿出售,兼并多发生在母公司和子公司或附属公司之间;国内企业兼并多为挽救濒临绝境的企业,不像美国把对健康企业的兼并当作一种经营管理策略;80年代日本进入“无国境时代的经营”。86年一年发动50家国际并购;面临经营困境,日本企业被外国收购的趋势将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9.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经营进入一个“战略制胜”的时代。一个企业能否制定和实现正确的经济战略,对其盛衰存亡愈来愈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企业的经营战略又必须通过经营组织才能实现。因此,研究企业的战略经营组织对企业如何组织力量实现战略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就日本企业的战略经营组织及其特性等问题略述管见。  相似文献   

10.
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日本基本国策由“贸易立国”向“科技立国”的转变,日本对其战后长期推行的“吸收型”科技战略进行了重大变革,开始向“自主研究和创造型”战略转换。80年代,日本科技战略的变革取得了很大成果,但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障碍。进入90年代,为真正实现“自主研究和创造型”科技发展的战略目标,日本在80年代科技战略变革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战略步骤和措施,进行了积极的战略调整。本文拟对90年代日本战略调整的背景、措施及其前景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海外经济评论》2006,(30):32-32
日本瑞穗综合研究所近期公布的一份“亚洲商业调查”显示,日资企业“扎堆儿”中国的情况正在发生变化。根据调查,日企对中国过高的收益期待已经趋于理智。由于劳动力价格的上涨,不少企业开始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或者提高生产效率来降低成本,维持经营。日本企业的中国战略正在慢慢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全国日本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在河北省承德市,于1982年6月9日至15日历时7天圆满结束。出席年会的共有80个单位,142名代表,提交年会94篇论文。本届年会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赵紫阳总理访日归来的形势下召开的,它对学会发展、对我国四化建设、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都有重要意义。与会代表本着“百家争鸣”、“洋为中用”的方针,对下列问题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一)日本经济发展战略;(二)80年代日本经济展望;(三)日本对外经济关系;(四)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现将讨论情况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方生 《南方经济》1991,(3):51-54
一、台湾经济面临的困境和出路二十多年来,台湾经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如今,它却陷于困境。这种因境,概而言之,可谓内外交困。从六十年代开始,台湾由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这一转变,给台湾经济带来了迅速发展,使台湾得以跻身“四小龙”行列。但“繁荣由此而来,危机亦由此而生”。随着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对外贸易在台湾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幅度提高,由五十年代的1/4左右,上升为八十年代后期的4/5  相似文献   

14.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2):F0003-F0004
第三届中日韩企业经营管理国际学术大会在日本东京亚细亚大学举行,大会的主题是“21世纪东亚企业的共同经营”。10月13日9:00,第三届中日韩企业经营管理国际学术大会正式开幕。亚细亚大学校长首先致词,会议的三方代表分别祝贺。自民党総務会畏·前经济产业大臣二階俊博做主题演讲,亚细亚大学经营学部学部长也在会上作了讲话。之后,大会分成环境对策、企业治理、家族企业经营、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和企业经营等5个主题展开交流。此次大会共征集和发表了43篇论文,其中中国方提供了19篇。日本的NHK电视台、富士电视台、日本经济新闻以…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的日本经济正面临着一个大变革时期。为了使处于成熟化阶段的企业在低经济发展时期继续保持活力,谋求新的发展,日本经济界正在积极探讨新形势下的企业经营理论,对过去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逐级审批制”为支柱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对中国投资始于上世纪70年代,其投资战略随着中日经济的发展而发生了转变,由最初的资源利用型过渡到生产导向型,最后转为生产与市场导向并重的战略。这一战略的转变具体表现为日本企业在华投资配套程度的加深、科研投入的增加、比较优势产业投资的侧重以及与与中国企业合作的加强。日本对中国投资战略的演变对中国经济也产生了诸多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中日贸易、促进中国产业升级以及提高社会就业。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跨国公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特别是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正在向“无国界经营”的方向发展。 跨国公司“无国界”战略的推行导致全球经营网络不断向中国渗透。据统计,到2000年1月,各国和各地区跨国公司在我国已实际投资3096亿美元,建立34万多家企业。但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不只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许多企业从十分落后的境地一跃成为发达国家中竞争实力较强的企业,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原因是培养和造就了大量的世界一流各种技术管理人才。这些人才,创造了卓有成效的经营管理模式,制定并实施赶超欧美先进企业的成功战略,巧妙利用企业内外各种条件,从而带来了日本企业的“跳跃式”发展的“奇迹”。可见,日本企业的经营教育是成功的,有些做法很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国外企业的"政治经营"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和社会因素对企业生存和发展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国外企业很热衷于实施政治战略,"政治经营"已成为经营管理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美日汽车产业的政治化和家电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二元主义是当今企业经营政治化的显著代表.政治经营反映了企业从发挥经济影响力转变到发挥政治影响力,政治手段可以实现经济手段难以达到的目的.特别是近年来,战略联盟逐步发展成为企业间的政治联盟,并对整个市场竞争结构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技术人员生产效率问题的历史日本企业是从1957年开始关心技术人员生产效率问题的。当时正值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初期,一方面急需加速日本产业现代化,引进必要的技术;同时又急需加强新产品的设计和设备设计。为了适应迅速增加的设计业务的需要,各企业通过报纸、广告等手段,争相扩招技术人员。可是后来这些手段也无济于事了。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设计管理”一词开始登上日本的经营管理舞台。另一方面,从50年代后半期起,日本出现了所谓“成立研究所热”。日本企业越来越关心“研究开发管理”,而且大部分是从美国学来的。也可以说,从研究开发部门和设计部门经营管理的角度看,有关技术人员生产效率的问题,在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