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缓解包神铁路的单双线重载运输组织方式运能与运量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简要阐述基于TDCS数据写实的车站能力分析方法,并以石圪台站为例进行运输能力分析。在大量TDCS回放写实数据基础上,对石圪台站的接发车作业数量制约关系、装车能力、万吨组合能力及开行万吨列车与非万吨列车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以期对其他车站及整个包神铁路能力分析起到理论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大准线在我国煤炭运输中的重要作用,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对大准线开行万吨列车的系统环节进行分析,并对大准线开行单元万吨列车的综合运输技术方案进行探讨,提出有关技术组织措施.对牵引供电能力不足情况下的运输组织和万吨列车会让站的扩能改造进行具体分析,为提高大准线万吨列车开行数量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呼和浩特铁路局堡子湾站是我国第一个在既有客货混跑线路上开行两万吨重载列车的车站。研究堡子湾站两万吨列车组合能力,分析两万吨列车实际开行效果,以期达到组织好既有客货列车运行,提高区段输送能力和效率,确保完成大秦线运量任务目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大秦线年发送4亿t运量的需求,古城湾站的万吨列车组合及万吨空车列车分解作业量不断增加.从古城湾站的行车设备及作业组织方面分析运输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由第二列本务机负责万吨列车组合作业,增加车站技检和有关作业人员,减少两列小列车到达车站间隔时间和组合列车等待本务机时间,修改车站线路联锁关系和增设机务折返段等.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秦线开行 2 万吨重载列车和实现年运量 2 亿 t 的发展目标,在分析大秦线现状的基础上,对列车开行方案进行了技术经济比较,阐述了在提高列车牵引定数的同时应考虑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等影响因素的观点,并对大秦线的改造提出了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宁岢(瓦)线运输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运量增长等发展需求,提出提高区间和车站能力的具体组织措施,主要是组织开行重载列车、组织列车达速运行、改造现有专用线、加强车站运输组织、实行煤种匹配组织装车和增加会让站与车站扩能改造的近期措施,以及远期增加组合/分解站、增加联络线和修建双线等线路设备改造,从而有效提高宁岢(瓦)线的通过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大虎山站的组合分解能力,需要将通大铁路的幺荒站扩建为万吨列车组合分解站。在阐述新立屯地区铁路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概述幺荒站概况,通过预测幺荒站运量,提出通大铁路幺荒站扩建为万吨列车组合分解站的一侧改建、两侧改建和右侧新建站3个设计方案,从工程投资、行车组织、城市规划和工程施工干扰等方面对各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最后推荐采用一侧改建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胶济客运专线的客流特点、能力适应性及扩能改造的基础上,根据胶济客运专线动车组列车和普速旅客列车混行的运输组织模式,结合其在高速铁路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趋势客流、诱增客流和转移客流进行运量预测,得出2014、2015年胶济客运专线动车组列车客运量预测结果,并提出列车开行方案建议,为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和线路经济效益评价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高速铁路列车一般采用固定编组形式,动车组运用效率较低,而未来可变编组列车投入使用后,运营组织方式将发生很大变化,需要优化列车开行计划以充分发挥可变编组列车的优势。研究可变编组列车在各技术区段的编组内容和组合拆解计划,以动车组开行成本最小和组合拆解作业时间最短为优化目标,构建可变编组列车开行计划优化模型,设计分支定界算法求解。以京沪高速铁路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同等条件下固定编组模式,优化的可变编组列车开行计划可以提高列车客座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在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客流的不断增加的条件下,少列单一开行模式的列车已难以满足旅客需求。从未来客流量增加的角度出发,针对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开行模式组合进行研究,从旅客始发终到满意度、时间惩罚成本和调度指挥组织难度3个方面,建立列车开行模式组合优化模型。以京广高速铁路为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当列车数量较少时,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选择等线模式运行,随着列车数量的增加,部分列车开始选择下既有线运行,为高速铁路夕发朝至列车客流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列车的开行模式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