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颁布的新资产减值准则在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现在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实际情况,在计提基础、确认标准、计量标准和操作步骤方面较现行准则作出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尤其是关于禁止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规定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行会计准则下公司的盈余管理方式,抑制一部分盈余管理手段。通过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前后上市公司计提和转回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的对比,对上市公司在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后可能出现的新的盈余管理手段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长期资产减值损失对资产的账面价值和会计收益都有较大的影响,于是中国一些上市公司利用原相关具体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存在的某些漏洞,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冲回作为常用的盈余管理手段。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有望从制度上压缩上市公司的此种盈余管理空间。本文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6年新资产减值准则颁布的当年,我国上市公司中确实存在着大量转回以前年度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2007年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实施抑制了上市公司的此种盈余管理行为。因此,应进一步加强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严密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3.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资产减值计提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计准则体系,新准则禁止将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转回.本文选取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其2004~2009年度所计提的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进行了分析,从新准则实施后的效果可以看出,新准则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4.
薛永红 《经济师》2009,(7):143-143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一直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新《存货》准则、《资产减值准备》等准则的颁布,为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和可能。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和方法也会随之产生,文章针对《存货》准则、《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诸祺生 《经济师》2014,(6):117-117,119
2006年国家财政部为抑制盈余管理行为,颁布新的会计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的会计周期内不得回转"。文章将建立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新会计准则下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以及新准则的实施是否改变盈余管理行为,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针对盈余管理的新特点,从完善资产减值准则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祝群 《当代经济》2007,(20):126-128
由于资产减值计量属性的可选择性、可收回金额计量的困难、会计政策和方法的多样性、信息披露的不充分性等,资产减值政策可能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工具.我国2006年颁布了新的资产减值准则,但并不能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政策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因此,建议不断修订和完善资产减值相关准则,增强可操作性;加强规范资产价值的计量;完善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制度;重视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审计,从而最大限度降低基于机会主义动机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7.
尚洪涛  马清 《经济论坛》2009,(13):108-111,131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新资产减值准则实施前后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净计提额对于资产净值的影响。通过对最近七年连续披露资产减值准备信息的非金融行业上市公司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和以年份作为因素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得2007年资产减值净计提额对于资产净值的影响较小,并且分别2001年至2005年存在显著性差异,2006年2007年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新准则的实施遏制了盈余管理行为且实现了政策的平稳过度。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准则规定的有效性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意见。  相似文献   

8.
在总结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从资产减值的视角,选取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50家有代表性的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样本公司总的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状况,包括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数、资产减值准备转销数、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数等绝对数,也包括资产减值准备净计提数与资产总额、净利润的比率等相对指标。并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数分项目进行研究,确定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为计提数额较大的减值项目,运用特定应计模型,选取2009年、2010年的数据对上述三项减值准备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存在着利用存货跌价准备等流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而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则没有成为企业盈余管理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葛涛 《现代经济信息》2014,(16):262-264
本文选取了2009—2011年亏损上市公司的有关数据,采用相关性分析和T检验的方法,以资产减值准备为切入点对亏损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进行研究。检验表明,我国亏损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利用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的现象,亏损上市公司减值准备的计提与其经营状况的恶化程度有关。并且得出结论,扭亏成功的亏损上市公司,在扭亏当年计提的减值准备明显低于亏损年度计提的减值准备,扭亏成功的公司在扭亏年度计提的资产减值明显低于未扭亏成功的公司。这将使我们认识到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重要性,能够更好地防范基于资产减值手段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6年亏损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强制实施新会计准则对亏损上市公司盈余操纵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债务重组是2006年度亏损公司在2007年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并且是亏损公司在2007年度扭亏的重要方式;(2)2006年亏损公司在2007年除了增加使用债务重组这种方式外,所使用的其他操纵利润的方式基本没有变化,主要包括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营业外收支、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3)2007年扭亏公司表现出了利用新准则扭亏与利润平滑并存的特征;(4)2007年继续亏损公司仍然存在洗大澡的现象;(5)在描述性统计中发现了一些亏损公司在2007年存在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现象。本研究的发现具有一定的监管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原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下,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可以使上市公司在年度之间转移利润,因而成为某些公司调节利润、管理盈余的"法宝".2007年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以下简称)规定,"资产减值损失--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这就意味着上市公司通过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来进行盈余管理这条通道被关闭了.那么上市公司会不会开始执行前突击转回或减少计提长期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2.
廖晓丽  张勤 《经济师》2008,(5):98-100
文章研究了亏损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发现亏损上市公司存在以转回和计提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一方面是为了避免亏损。另一方面是为了进行大洗澡(bigbath)。2006年2月15日我国颁布了《资产减值》准则,规定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文章研究表明新准则中禁止资产减值损失转回的做法有助于压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制度空间,使得资产减值更好地反映其经济实质。  相似文献   

13.
王虹  杨丹 《财经科学》2011,(9):85-93
本文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2006年新会计准则实施前后会计准则变迁和公司治理对盈余管理的共同作用。结果表明:会计准则的应用仅改变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具体方法如从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改为构造债务重组收入,却无法从总体上约束这些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且新会计准则实行后的2007-2009会计年度,上市公司的盈余质量有降低趋势,但对亏损公司调减利润的行为有改进。  相似文献   

14.
曾雪云  叶康涛 《金融评论》2012,(5):45-57,123
本文对1998~2006年间资产减值政策的盈余后果进行了系统评估,深入考察了稳健性原则与自由裁量权的内在)中突。研究显示,我国上市公司在稳健主义原则下的资产减值动态呈现出“双曲波浪”特征,增强了盈余波动性,存在盈余管理动机;虽然,也反映了宏观经济条件的变化,但对行业经济条件的反映是不稳健的,并且与公司层面的经营状况变动是相悖的。这说明稳健性原则在一定意义上不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进一步研究发现,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等流动资产减值的占比相当高,与“大清洗”、“盈余平滑”、“扭亏”、“微利”动机具有显著相关性,这表明新准则对于减值操纵的抑制作用仍然有限。  相似文献   

15.
最新的一次会计准则于2006年发布,财政部在该准则中详细规定了资产减值的确认.在上市公司实行的准则中,普遍确认相关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这种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手段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处理,最终要根据规则合理合规的处理长期资产的减值准备.由于上市公司的资产减值往往比较复杂,因此公司如何利用好准则,在合理的范围内确认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是上市公司有待解决的迫切问题.本文选择对比分析的方法,在分析资产减值准备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同时结合新准则提出的处理方法,探索最新的处理方案,从而为公司最大程度的解决公司的盈余问题以及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问题给出最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郭彦 《时代经贸》2009,(12):103-104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一直是我国企业进行盈奈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对资产减值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规范.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进行的盈余管理,但仍存在不足,仍然留下了可进行盈余管理的空间。本文通过研究新资产减值准则的变化入手,着重探讨新准则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并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的遏制即上市公司盈余信息质量的提升问题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这一问题做实证研究。采用扩展的琼斯模型计算盈余管理程度,然后将上市公司实施新会计准则前后的盈余管理程度进行比较,结论表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没有很好的遏制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8.
资产减值的计提和转回是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为有效规避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会计准则对资产减值进行了改进。抑制了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但资产减值准则赋予了会计人员更多的职业判断,仍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盈余管理成为许多上市公司关心的热点.本文从三大方面,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原有盈余管理行为的限制;二、新会计准则又为盈余管理提供了操纵空间;三、对企业过度盈余管理行为的遏制;论述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文章以<企业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为背景,以2001~2003年亏损的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影响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行为的两大因素--经济因素与盈余管理因素进行了研究.文章的研究得出结论:亏损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所在行业和公司自身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在控制经济因素的影响后,文章找到了亏损上市公司存在大清洗行为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