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深化农村改革、加速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从目前农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总体情况看,大多数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农业社会化服务范围不断拓展,为农民解决了许多急于办而难办或办不到的问题。但是,在发展农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有: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对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明确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河南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协同性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与农业服务有关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制度保障机制,培育新型农民和现代化的经营主体,促进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等加强河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组织协同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对建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考李双鱼,景宝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经济系统。其功能是克服农民家庭分散经营的局限性,促进农业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确保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这里所说的农业社会化...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政府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要措施,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但是农民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难度仍然较大,农民的权益维护比较困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不完善。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建立农民可持续增收机制,建立有效的诉求表达体系和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和完善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形成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效机制,增强农民市场竞争能力,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农业整体素质和综合效益.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应结合各地的具体情况,逐步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农民按照合作制和股份合作制的一些基本要求,逐步向多模式、网络化、区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高嘉怡  魏玲丽 《经济师》2023,(10):136-137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既是我国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相衔接的客观要求。文章回顾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历程,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依据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思路,提出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现代化和市场化的重要支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市场化水平。本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作用进行阐述,并通过哈尔滨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运行情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提出发展我市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早在199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就已经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综合服务的办社宗旨,供销合作社为农民的经济组织,主要任务就是围绕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好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工作”。江泽民总书记在1996年《致中华全国供销社全国代表会议的信》中热情洋溢地指出:“希望供销合作社自觉履行这一历史重任,坚持为农民服务的宗旨,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真正成为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成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骨干力量。”我们必须按照中央的精神,…  相似文献   

10.
郭彩  魏润 《经济问题》1992,(9):29-31
健全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使农业生产尽快摆脱小农经济的桎梏、促进专业化分工、解放生产力、进入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当前农村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内容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立体型结构。它主  相似文献   

11.
在深化改革实践中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经勇 《经济经纬》2006,(6):98-100
实践与改革是无止境的,家庭承包制理论的发展是无穷尽的。邓小平在总结农民群众创造性经验基础上。把家庭承包制界定为马克思主义合作制理论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江泽民在深化农村改革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家庭承包制理论。即家庭承包经营既适应于传统农业,也适应于现代农业;在家庭承包制的基础上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途径;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既是发展农业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稳定农村社会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谢冬水  黄少安 《财经研究》2011,(10):103-112
文章在一个简单的人才配置模型中分析了传统中国农业经济的停滞问题。文章认为,经营式农业发展不足是造成传统中国农业经济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经营式农业的发展需要具有企业家才能的经营式农场主的投资和创新,而传统中国社会的制度环境却鼓励人才流向官僚阶层。受官僚阶层高报酬的吸引,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人大都热衷于进入官僚阶层而无心从事农业经营。这种人才配置模式阻碍了经营式农业的发展,抑制了农业技术创新,农业经济因此陷入停滞状态。  相似文献   

13.
城乡差距过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障碍,必须通过"反哺三农"的方式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间的社会公平与协调发展.从历史贡献补偿角度而言,国民经济应对工业化初期以"剪刀差"方式吸纳的"三农"资金予以补偿;从社会福利角度来说,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应牺牲涉农主体的利益,政府应对低工资、低地价、农产品低价格予以利益保障或补偿;从社会公正角度而言,政府应保障处于弱势地位的涉农群体的基本权益;从博弈均衡的角度而言,社会公共财政应承担起农村公共品的供给责任.  相似文献   

14.
在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化农业的转变,是我国农业的唯一出路.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须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着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重视农业科技的研究和推广,改革现有土地制度,逐步实现农业的专业化、规模化、现代化经营。  相似文献   

15.
论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法制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文化遗产不同于传统的农业遗产,是指历史传承至今的农业技术、农业物种、农业景观与农业文化。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复合性、活态性的特点。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具有战略意义,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保护与农民民生相关。建议完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立法,规范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旅游的开发管理,重视社区参与,保障农民民生,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  相似文献   

16.
胡平波 《经济地理》2011,(9):1534-1538
在促使江西省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文化生态的作用非常重要。传统农业文化催生了江西省特色农产品农户种植群;在传统农业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的交融中,催生了各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社会网络根植性与社会资本的集群文化,降低了农户与农户、农户与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同时增加了交易收益,从而使得集群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在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文化生态的内部结构优化、外联结构优化及纵向结构优化是集群发展的文化根源,并以江西泰和乌鸡产业集群为例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7.
“城中村”的农民分化是以职业分化为基础的。丧失土地将对农民产生一个推力,即使其职业类型由传统的农业推向非农产业;而城镇的“华灯效应”又将对失地农民产生一个拉力,将其拉向城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职业的分化将直接导致农民群体内部的分化。但是,根据我们对陕西六个“城中村”的调查,农民职业的分化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农民除农业生产外没有一技之长。现阶段,“城中村”农民陷于“种田无地、就业无门”的尴尬境地。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网络,成为“城中村”农民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农民如何依托土地脱贫增收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农业科技与金融的融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提升农业产出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创新农业经营主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示范园模式”与“公司+农户”模式加强农业科技与金融融合;构建完善的试验-示范技术扩散体系,帮助农民进行技术模仿,提升农业技术能力;结合金融扶持,帮助农民提升对接市场技术的能力,提高土地产出效率是促进农民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与征地制度的重大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其辉 《经济经纬》2007,81(3):106-109
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在"三农"制度变迁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转型时期农民的贫困主要是制度性贫困.征地制度已经成为农民资产流失的最大渠道,它对农民的掠夺已经超过了计划经济时期实行的"剪刀差".地方政府道德风险造成征地制度的生态环境恶化.解决"三农"难题必须防范和减少地方政府的道德风险.要创新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地方政府、中央政府和全国农民在制度变迁中的激励相容.现实的对策是采取有力措施,壮大农民工的力量,扩大农民的消费者主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现阶段,农户作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面临着巨大的价格风险。农产品市场是近似的完全竞争市场,其价格波动的幅度大,下降持续的时间长,有明显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建立农产品保护价格制度,培育期货市场,发展订单农业,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转移和分散农户价格风险,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